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的中期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7月~2004年3月对59例患者(68膝)行TKA,其中获得随访者55例(63膝)。术后1、2周使用临床症状观察、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深静脉造影评定DVT。每6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主要进行DVT临床症状和手术侧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症状严重者行深静脉造影,并对其结果加以总结。结果术后1周,静脉造影确诊为DVT者34例(61.8%)41膝;术后2周,12例血栓消失,2例血栓向近端扩散。所有患者获平均36.6个月(32~40个月)随访,术后6、12、18、24、30个月时DVT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无论围手术期是否存在DVT,中期DVT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52.
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是关节镜外科近20年来争议最多的问题之一,虽然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深入使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也不断改善,但是针对重建术仍存在很多争议问题,特别是移植物的选择、移植物的固定、隧道的定位和方向以及移植物的牵拉力和预负荷等,都对重建术的近远期效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3.
骨植入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的骨整合对于材料的稳定性有着巨大影响.常见的纳米骨植入材料表面结构有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纳米陶瓷膜、多孔纳米化及纳米沟槽化等.实验证实带有纳米表面结构的植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特性;纳米表面粗糙程度大大增加,亲水性、电化学特性明显提高,表面形貌结构特征更有利于细胞外基质蛋白粘附和相互作用,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纳米表面也能促进成骨细胞产生PGE2、TGF-β等细胞因子,影响新骨形成.骨植入材料的纳米表面结构特征及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4.
老年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的关节镜下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关节镜技术在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Schatzker Ⅰ~Ⅲ型的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行关节镜监视下的复位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患者并发症并用Rasmussen评分系统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无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3.5个月,Rasmussen评分平均为27.3分,所有患者疼痛缓解和关节稳定性评分为优。结论:关节镜技术应用于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膝关节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5.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1996年1月~2003年1月,共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2例,仅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51例患者进行分析。按AO/ASIF原则分类,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5例、“T”形或三叶草钢板内固定40例、人工肱骨头置换4例、肱骨头切除、肩袖重建2例。结果51例获得1~3年随访,平均1.5年。无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骨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发生,1例延迟愈合。按Neer评分标准,优35例(68.6%),良11例(21.6%),可3例(5.9%),差2例(3.9%)。结论对肱骨近端移位或粉碎性骨折,采用内固定能恢复肱骨近端解剖形态,骨折端稳定,术后配合康复锻炼,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6.
肩关节后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肩关节后脱位相关诊断方法的意义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5例漏珍的肩关节后脱闰进行创伤系列X线检查和CT扫描检查。根据伤后延误时间、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治疗方法。3例行早期闭合复位,2例陈旧脱位中,1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放弃复位。结果 CT、MRI和肩关节侧位、腋窝位、Velpeau腋窝位X线片分别显示5例、1例、2例、5例肩关节后脱位;CT和腋位X线检查同时显示伴随骨折。随访2-5年,闭合复位者UCLA评分32-35分;切开复位者UCLA评分14分;未予复位者UCLA评分22分。结论 临床上对该症认识不足是造成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闭合复位可取得良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人工关节假体多重和耐药菌感染进行二期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人工关节感染的患者68例。二期翻修手术: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置入载万古霉素骨水泥Spacer。术中取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做药物敏感实验。出现二种及以上菌株为多重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确定耐药菌;二期植入假体,在此期间应用敏感抗生素。随访时间最短为1年,平均(16.4±3.4)个月。需要一次以上清创或者感染复发定义为手术失败。结果细菌阳性率为77.9%(53/68);多重细菌感染为30.2%(16/53),单一细菌感染组为69.8%(37/53),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5%(12/16)和86.5%(32/37),二者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感染率为39.6%(21/53),敏感细菌感染率为60.4%(32/53),成功率分别为66.7%和91.1%(P〈0.05)。结论人工关节假体感染进行二期翻修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多重细菌感染不会降低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但耐药细菌感染降低二期翻修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研究二水磷酸氢钙涂层镁锌合金在体内的降解规律及其对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 7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于左侧股骨髁钻孔,随机植入二水磷酸氢钙涂层镁锌合金棒(实验组,n=24)或镁锌合金棒(镁锌合金对照组,n=24)或聚乳酸棒(聚乳酸对照组,n=24)。术前1 d及术后第1天和第1、2、5、10周时,检测实验组和镁锌合金对照组动物血清Mg2+浓度。术后第3、6、12、18周时,植入处X线摄片检查;摄片后三组分别处死6只动物,采集并制备肝、肾组织标本,HE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术后18周时,行股骨髁组织切片HE染色和品红苦味酸染色,观察植入物降解情况并比较骨矿物质沉积率。结果 二水磷酸氢钙涂层组与镁锌合金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Mg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时,X线摄片观察发现镁锌合金对照组植入物旁有气泡产生。三组肝、肾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与两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矿物质沉积率较高,植入物的降解速度较慢。结论 二水磷酸氢钙涂层镁锌合金体内降解时间延长,生物相容性更优良。  相似文献   
59.
目的介绍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重建前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51例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术后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6.7±7.4)分。康复内容包括支具制动及负重计划、肌力、活动度、本体感受器训练和肌肉牵张训练等方面。通过膝关节稳定性、肌力、活动度、步态分析,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总结这种训练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术后1年,患肢的股四头肌-绳肌峰力矩比值超过正常侧的80%。KT-1000检查结果显示,术后6、12个月,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大于健侧的比例分别为11.76%(6/51)和10.41%(5/48),但松弛度差异均在4mm以内,其余患者患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与健侧相同或者小于健侧。术后1年,95.83%的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步态,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7.8±1.2)分。统计学分析显示,术后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不合并严重内、外侧韧带复合结构损伤的陈旧性前十字韧带损伤,在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缝线钢板进行重建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60.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   总被引:218,自引:6,他引:218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探讨内固定选择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998年2月至2003年5月在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分别接受角钢板(A组)、动力髋螺钉(DHS,B组)、Gamma钉(C组)、股骨近端钉(PFN,D组)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四组、共1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各组的结果。结果A、B组和C、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相比,C、D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增加。A、B、D组和C组相比在术中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高。A组和B、C、D组相比在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差。各组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ⅠA型无移位和ⅠB型部分移位的骨折,应用四种内固定皆可;对Ⅱ、Ⅲ型骨折,适用Gamma钉和PFN;对Ⅱ、Ⅲ型中骨折线未累及小转子水平的股骨外侧皮质者,亦可应用DHS结合大转子张力带或大转子外侧支撑钢板内固定;对大转子处呈冠状面骨折者,不可用角钢板和D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