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采用改良Maquet截骨术治疗膝髌股骨关节炎,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 199年4月~ 2005年4月采用改良Maquet截骨术治疗66例(75膝)髌股骨关节炎.手术过程包括关节内清创,松解外侧支持带,髌股关节面的对位,向前内侧移动胫骨结节和镙钉内固定.术后分别于6个月和2年进行随访.结果 Schmid膝关节功能评估法:术后6个月,优45膝,良16膝,可8 膝,差6膝,优良率为81.3%;术后2年随访仅61膝得到评估,优36膝,良21膝,可2膝,差2膝,优良率为93.4%.1例患者因糖尿病术后胫骨结节延期愈合.结论 胫骨结节截骨和前内方移动术治疗膝髌股骨关节炎具有良好的疗效,避免了Maquet手术过度前移胫骨结节带来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关节镜下自体髌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效果。材料与方法自1995年10月至1998年8月共87例经关节镜检查证实为前交叉韧带损伤,部分病人同时伴有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关节面软骨或后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3.
可降解镁合金内固定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内固定常用材料不锈钢和钛合金临床应用存在易产生应力遮挡效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等缺点.镁作为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密度与人骨密质骨密度相当,合金呈高比强度和比钢度,弹性模量与人更为接近,在20世纪中期已用于临床固定骨折.体外研究发现镁合金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和发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体内研究显示促进成骨、可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但也存在降解过快和产生气体等缺点.该文就镁合金内固定材料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背景:自主设计的可降解镁锌合金既保持了镁合金与人骨接近的密度和弹性模量,又排除了商业镁合金中铝和稀土元素的毒性。 目的:评价自制可降解Mg-6wt%Zn合金的细胞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11/2008-0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可降解Mg-6wt%Zn合金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密度1.82 g/cm3,弹性模量44 GPa。细胞毒性实验所用L-929细胞由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细胞库提供。溶血实验所用血取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方法:将Mg-Zn合金浸提液稀释成100%,50%,10%,加入96孔板里培养L-929细胞,并设单纯的DMEM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组,加入0.64%苯酚的DMEM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在第2,4,7天用MTT比色法定量测试材料对L-929细胞相对增殖率的影响, 并根据ISO 10993-5:1999标准评估细胞毒性。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2,4,7 d 后形态和生长状况。按照ISO 10993-4:2002标准,通过对材料与兔血红细胞在体外接触过程中,所致红细胞溶解和血红蛋白游离程度的测定,评价材料的体外溶血性。 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形态保持正常,数量明显增多,不同浓度镁锌浸提液中细胞生长形态与阴性对照并无明显差异。可降解镁锌合金对L-929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毒性评价为0~1级。可降解镁锌合金对血液的溶血率为3.4%,小于标准规定的5%,属于无溶血反应。 结论:可降解镁锌合金无明显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体感觉是膝关节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膝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水平与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有关。为此探讨ACL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位置觉的影响。方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2001-03/2003—12进行膝ACL韧带重建术后的患者60例,按病区将患者分本体感觉促进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本体感觉促进组除了应用一般康复训练方法外还加以本体感觉强化训练。术后6个月进行患者位置觉测定。结果:本体感觉促进组在被动角度重现测试中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25&;#177;1.06)&;#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7&;#177;1.95)&;#176;(P&;gt;0.05)。对照组患膝的总平均偏差为(4.91&;#177;1.01)&;#176;,健膝总平均偏差为(3.83&;#177;1.22)&;#176;,患膝的总平均偏差显著大于健侧(P&;lt;0.01)。结论:ACL韧带重建术后强化本体感觉训练能改善患膝位置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经常需要输入大量术中及术后异体血,其危险性包括溶血反应、感染乙肝或丙肝、感染HIV或梅毒等.减少异体血输入的最常用方法是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该回顾性研究旨在评价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否具有减少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的作用.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行双侧首次全髋关节置换术51例,其中26例采用术中自体血回输(A组),25例未用术中自体血回输(B组),回顾性比较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疾病、手术医生、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术中出血量、自体血回输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量,术后1、3、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结果 A组术中自体血回输330.7±122.7ml (100~557ml).术中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61.5±437.3ml,B组为888.0±483.3ml(P=0.085).术后异体血输入量在A组为607.7±672.9ml,B组为328.0±423.8ml(P=0.082).两组之间术中和术后异体血总输入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1269.2±807.8ml,B组1216.0±706.9ml,P=0.804).两组之间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无统计学差异,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P=0.020和P=0.013),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自体血回输能够减少术中异体输血量,但不能减少围手术期异体输血总量.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74岁。主诉:双侧股骨颈骨折12年,右髋疼痛不能行走1个月。诊断为双侧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收治入院。该患者于13年前因外伤致右侧股骨颈骨折,外院予以皮牵引治疗,4个月后下床,扶拐,跛行,无疼痛,自述双下肢等长。半年后,不慎滑倒致左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仍予以卧床、皮牵引治疗。3个月后下床,扶拐行走,跛行,无疼痛,自述双下肢等长。2005年7月,患者出现右髋疼痛,间歇发作,活动后加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后外侧角(PLC)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PLC主要包括韧带、肌肉肌腱复合结构,其主要功能是防止膝关节内翻、胫骨外旋和后坠.其功能是其他韧带结构成功修复的基础,因此PLC损伤后的修复重建对膝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目前PLC的诊治仍然棘手而富有挑战性,需通过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才能提高其诊治水平.生物力学最新研究提示外侧侧副韧带、胭肌腱和胭腓韧带是PLC最为重要的稳定结构,外侧侧副韧带不仅是抗膝关节内翻结构,而且最新发现其在屈膝30(内也是重要的抗外旋结构,胭肌腱和胭腓韧带在屈膝超过60(才是主要的抗外旋结构.该文旨在对PLC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研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多为间接愈合,即在肌腱与骨之间没有纤维软骨带而直接由Sharpey's纤维固定.观察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愈合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①实验材料及分组: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每组12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兔膝关节自体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悬吊固定模型,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在骨隧道内加入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胶原海绵,胶原海绵组仅在骨隧道内加入胶原海绵.③实验评估:术后4,8,12周在移植物周围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天狼猩红和Masson染色,观察骨隧道和肌腱移植物间的界面组织学变化,采用Yamakado分类评价界面形态愈合类型,并对Masson染色切片作肌腱周围新骨形成的形态学定量评估.结果:空白对照组2只白兔于术后第10周脱失.①术后4周空白对照组腱骨间有腱-骨分离,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腱-骨间充满结缔组织;术后8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形成Sharpey's纤维,而空白对照组术后12周时开始出现Sharpey's纤维.②术后4,8,12周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白兔新骨形成面积均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胶原海绵组(P<0.01).结论: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可促进移植肌腱在骨隧道内的愈合,促进腱-骨之间形成间接连接.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总结并分析当前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的相关特征,探讨其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在该领域得以发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和Elsevier1993-01/2006-12相关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的文章。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ACL,scaffold”,并限定文章的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6-12相关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的文章,检索词“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支架材料”,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组织工程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方面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相关的论著和综述。排除标准:重复性和较陈旧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25篇关于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方面的文献,最终纳入3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人们在支架材料的选择和构建的具体方法,种子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方法,细胞因子和表面修饰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在生物力学上和体外实验上都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相当多的疑问,主要问题包括具体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和力学性质的统一,细胞和支架材料界面生物相容性的不确定性,因此仍然处于一个初步探索的阶段,离临床应用阶段还有一定距离。结论:组织工程学前交叉韧带人工韧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在实际运用中,必须将种子的分离培养,支架材料的选择和构建,以及辅以细胞因子和表面修饰这三者有机的融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