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董黎  王震  江玉芳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99-1400
高血压(EH)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为一种慢性累及全身多系统器官的疾病,尤以肾脏损害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以往以尿清蛋白排泄率作为高血压肾早期损害的参考标准。但这种检查的缺陷在于不能反映肾损害时。肾血流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肾动脉血流的变化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2.
贵州省历史上没有鼠疫流行的明确记载,新中国成立后至1999年的50年间也没有发现鼠疫的活动.2000年7月,位于贵州、广西2个省(区)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村寨突然爆发人间鼠疫疫情[1-2],并在当地的啮齿动物、媒介蚤类和人体内分离到了鼠疫菌,首次确定了当地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2001-2007年,作者通过对其流行病学、病原学、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等的调查,系统地了解了当地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基本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熊胆为熊科动物棕熊Ursus arctos L·或黑熊Selenarotos thibetanuscurier 的干燥胆。目前掺伪者甚多。最近笔者在检验儿批从内蒙、黑龙江等地购进的熊胆中发现有掺血熊胆。现将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一、性状鉴别掺血熊胆的性状与正品类似;但多饱满充实,胆仁黑褐色或类黑色硬膏状,有腥气,味淡不苦或微苦,无清谅钻舌感。二、理化鉴别 1.荧光正品应呈黄白色荧光;掺血熊胆的荧光为金黄  相似文献   
54.
董黎 《浙江创伤外科》2009,14(6):633-633
肾外伤占所有腹部外伤的8%~10%。一般认为,对肾皮质裂伤和小的深部裂伤,肾损伤区可形成血肿止血,行非手术处理是安全的;而对肾外伤伴活动性出血的患者,需要早期手术治疗以避免休克导致死亡。所以,及时准确诊断肾创伤是降低肾损伤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5.
贵州鼠疫流行地区蚤类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制定鼠疫控制方案 ,需查明鼠疫流行地区的蚤类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采用夹夜法和笼捕法捕获野外和住宅内鼠类 ,梳检体外寄生蚤 ;用粘蚤纸法调查室内游离蚤。共捕获 7种 (含 1未定种 )蚤 ,隶属于 4科 6属 ,其中印鼠客蚤是当地的优势蚤种 ,占 6 5. 0 0 % ;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是当地的常见蚤种 ,分别占 2 0 4 5 %和 14 . 18%。家栖鼠中黄胸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的年均染蚤指数为 0 . 88,褐家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的年均染蚤指数为 1.6 6 ,高峰期均为 6~ 10月 ;锡金小鼠主要寄生蚤印鼠客蚤年均染蚤指数为0. 35 ,高峰期为 6~ 7月。因此印鼠客蚤、缓慢细蚤和不等单蚤是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的自然转归及与其他良性胆囊疾患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7月始在我院进行体检的长兴县城镇居民2 864人进行2年的前瞻性观察,比较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组与非结晶组并发其他胆囊良性疾患的差异,记录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消失、新增、并发或转变为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胆囊壁胆固醇结晶组并发胆囊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结晶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并发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发病率与非结晶组无明显差别。随诊期间,结晶组胆固醇结晶自然消失114例(45.8%),结晶消失后未见有胆囊结石出现,9例(3.6%)转化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结晶组另135例仍然发现有结晶,其中3例并发新的胆囊结石,2例并发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45例(18.1%)在随诊期间发作不同程度的胆囊炎,3例因并发急性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进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提示胆固醇沉着症。非结晶组有116例(4.44%)出现结晶,104例(4.0%)发作不同程度的胆囊炎,与结晶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胆囊壁胆固醇结晶可自然消失,结晶的持续存在可对胆囊壁造成损害,是胆囊炎发生的高危因素;胆囊壁胆固醇结晶与胆固醇沉着症存在关联,未发现与胆囊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