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背景:已知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组织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密切相关,而目前端粒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及机制研究尚少。 目的: 观察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变化。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开放性实验,于2006-12/2007-11在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实验中心及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无菌条件下采集非血液系统疾病的志愿者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方法:取第3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二甲基亚砜/丁羟茴香醚(DMSO/BHA)联合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主要观察指标:绘制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和尼氏体的表达,TRAP-ELISA方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3~8代生长较快,第10代以后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减弱。经DMSO/BHA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够表达具有神经元特征的巢蛋白及尼氏体结构。此外,TRAP-ELISA结果显示诱导2 h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当诱导6 h以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诱导至24 h时,细胞端粒酶活性已近阴性(P < 0.05)。 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化组蛋白(γH2AX)预测肺癌患者对顺铂、卡铂、吉西他滨、阿霉素等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原代培养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别予不同浓度的化疗药作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细胞化学法(ICC)、MTT比色法,比较并分析各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肿瘤细胞中γH2AX灶点数、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结果:在同种药物不同浓度作用下,肿瘤细胞内γH2AX灶点数、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并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P 均<0.05),不同药物之间γH2AX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并与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具有相关性(P 均<0.05).结论:肿瘤细胞内γH2AX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周萍  董贺  刘群  孙青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6):387-391,401
目的应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技术,选取有详细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差异性表达的miRNA。方法选取10例新鲜冻存的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使用microRNA芯片(miRCURY LNAmicroRNA芯片,Exiqon公司),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较,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40个,其中表达上调者miRNA 22个,表达下调者miRNA 18个,经过聚类和PAM分析及real-time RT-PCR技术验证,筛选出二个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miRNAs(miRNA-612和miRNA-583)。miRNA-612的表达上调及miRNA-583的表达下调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中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miRNA芯片发现的相关差异性表达的miR-NA,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特征性的分子标志物,并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miRNA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并鉴定与临床诊治相关的靶分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
董贺  徐少凯  张繁友 《眼科》2014,(4):260-263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瞳孔膜闭继发青光眼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者15例15眼。方法应用Nd:YAG激光自上方切开瞳孔机化膜(单脉冲0.4~1.0mJ),解除瞳孔阻滞。术后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视力。结果术前平均眼压(43.2±13.7)mmHg,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15.6±5.2)mmHg,与术前相比明显下降(t=8.76,P=0.000)。1眼联合局部降眼压药物,2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前平均角膜内皮计数(2272.0±431.8)个/mm^2,术后(2226.9±422.9)个/mm^2。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12,术后0.1~0.6。未发现明显的角膜损伤、晶状体损伤。结论Nd:YAG激光击射瞳孔膜治疗瞳孔膜闭伴瞳孔机化膜与晶状体间存在间隙的继发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5.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是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累积皮肤和神经的急性疱疹性疾病,以成簇疱疹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时能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伴有明显的神经痛[1].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疱疹.  相似文献   
26.
更昔洛韦钠是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造血系统,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少见。现对1例使用更昔洛韦钠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是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累积皮肤和神经的急性疱疹性疾病,以成簇疱疹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时能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伴有明显的神经痛[1].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疱疹.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角膜缘缝线法刺激CNV,将15只SD大鼠的角膜作为供体、30只Wistar大鼠的右眼作为受体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眼。A组为辐射组,术后第1天β射线7Gy照射右眼,每日1次,共7次;B组为质量分数1%环孢素A(CsA)组,术后第1天起点用1%CsA滴眼液,每日3次,共7d;C组为单纯移植组。每日裂隙灯下观察角膜植片的临床反应。分别于干预后7d、14d摘除鼠眼获得角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蛋白在角膜中的阳性表达情况,Westernblot方法半定量观察VEGF蛋白在角膜中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VEGFmRNA在各组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裂隙灯下可见角膜移植后14d,与C组比较,A组和B组角膜植片水肿较轻,CNV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A组和B组VEGF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淡黄色,C组呈棕色。RT-PCR检测显示,VEGFmRNA的反应条带在C组最强、A组最弱,Westernblot检测的结果与RT-PCR相同。结论 90Sr-90Y眼科敷贴器小剂量分次放射治疗及1%CsA滴眼液局部应用可明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新生血管的生长,90Sr-90Y眼科敷贴器辐射作用强于1%CsA滴眼液。  相似文献   
29.
<正>1病历介绍患者,男,24岁,2010年4月17日上午主因发热来我院就诊。查体:T 38.1℃;心肺听诊无异常;WBC 13.1×109L-1,N80%。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氯化钠(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911010)0.9 g,1次/d。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剧烈腹泻,每小时达20次之多,大便呈稀水样,同时伴口渴、全身乏力等症状,故再次来我院就诊。查WBC 15.4×109L-1;便常规检查有少量脓细胞,粪  相似文献   
30.
背景:已知端粒酶活性变化与组织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密切相关,而目前端粒酶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变化及机制研究尚少。目的:观察体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端粒酶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开放性实验,于2006—12/2007—11在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院实验中心及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无菌条件下采集非血液系统疾病的志愿者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取第3代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二甲基亚砜/丁羟茴香醚(DMSO/BHA)联合诱导法诱导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主要观察指标:绘制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巢蛋白和尼氏体的表达,TRAP—ELISA方法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3~8代生长较快,第10代以后细胞的生长能力明显减弱。经DMSO/BHA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能够表达具有神经元特征的巢蛋白及尼氏体结构。此外,TRAP—ELISA结果显示诱导2h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当诱导6h以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诱导至24h时,细胞端粒酶活性已近阴性(P〈0.05)。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过程中端粒酶活性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