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1.
五氟脲嘧啶与左旋咪唑治疗大肠癌9例063001唐山市人民医院李淑莲,董贺福唐山市肿瘤医院任桂琴,张月琴唐山市水泥机械厂王淑英五氟脲嘧啶为大肠癌治疗的主干药物.以五氟脲嘧啶与非细胞毒性药物合并治疗大肠癌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领域.本组选择了DekesB2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前节OCT辅助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excimer laser phototherapeutic,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已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且应用局部和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7d后无效或病情加重的24例(24眼)患者,角膜溃疡深度均未超过1/3角膜厚度,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前节OCT辅助的PTK治疗,共14例(14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病灶板层切除手术治疗,共10例(10眼).随访至少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共焦显微镜检查情况.观察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治疗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组BCVA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治疗持续时间为(19.43±5.68)d,短于对照组的(34.40±5.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剩余角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焦显微镜检查亦治疗组术后残余菌丝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治疗组术后上皮修复时间为(4.00±1.11)d,短于对照组的(6.20±1.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治疗组术后无一眼复发,对照组术后0.5a有3眼复发,1眼药物控制有效,另2眼病情加重,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结论 前节OCT辅助PTK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可以有效清除病灶、加速上皮愈合,为治疗早期浅层真菌性角膜溃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董贺福  陈春生 《山东医药》2010,50(25):44-44
患者女,51岁。因四肢发麻,明显消瘦、乏力,于2009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10a,平时服用各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入院查体:T36.5℃,HR70次/min,R20次/min,Bp132/85mmHg,WBE7.28×10^9/L,空腹血糖13.2mmol/L,餐后2h血糖14.7mmol/L。  相似文献   
14.
王佼佼  张立军  尚澜  周红  董贺 《眼科新进展》2018,(11):1080-1084
目的 探讨板层角膜切除术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及局部和全身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确诊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49例49眼,所有患眼均为感染范围在8 mm以内、感染深度小于1/3角膜厚度者,均行板层角膜切除术,根据术后处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29眼使用抗真菌药物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0例20眼仅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睑刺激症状消失时间,记录术后1 d、7 d、14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 观察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5~13(9.03±2.31)d,对照组为12~33(19.95±5.55)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04,P=0.040)。术后观察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的UCVA均超过术前BCVA,且安全性指数(术后BCVA /术前BCVA)及有效性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均远远大于1,对照组术后1~14 d因角膜刺激症状安全性指数未计算,但有效性指数均略大于1,其他各时段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均明显大于1。观察组眼睑刺激症状消失时间为(1.19±0.95)d,对照组为(16.90±5.05)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16.424,P<0.001)。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瘢痕遗留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在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术后尽早地改善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5.
对玻璃酸钠注射液致化脓性关节炎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5种肿瘤细胞株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为端粒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学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分别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和TRAP-ELISA方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和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 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 结果:HeLa细胞hTERT表达阳性率最高,为 (93.75±3.10) %;而U2OS阳性表达率最低,仅为(2.75±0.96) %,近于不表达;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hTER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50±2.65)%、(53.75%±2.22)%和(23.50±2.89)%。与hTERT表达阳性率相似,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最强,为(94.58±3.49)%;而U2OS 端粒酶活性近于阴性,为(3.02±0.43)%;其他3种细胞MCF-7、SMMC7721和PC-3m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73.90±4.50) %、(66.67±3.35) %和(50.62±1.96) %。结论:5种细胞系中hTERT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状态差别很大,提示端粒酶抑制剂可适用于多数但并非所有恶性肿瘤的治疗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uanti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石蜡包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的HER-2表达状况,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相应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qPCR技术检测HER-2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方法 采用FISH和qPCR技术对IHC检测结果分别为HER-2(0、1+、2+、3+)的乳腺癌标本各100例进行检测,用kappa检验分析三者的一致性. 结果 100例HER-2 (0)和HER-2(1+)的标本HSH和qPCR的检测结果均无扩增,符合率100%;IHC检测HER-2(2+)的标本,FISH和qPCR检测结果之间k=0.731 (P<0.001),二者一致性强;IHC检测HER-2(3+)的标本,HSH与qPCR检测结果k=0.634 (P<0.001),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IHC检测结果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三者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反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结论 qPCR方法简便、实用、有效,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况可与HSH法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中医称"缠腰火丹",是由水痘病毒(VZV)引起的累积皮肤和神经的急性疱疹性疾病,以成簇疱疹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时能沿感觉神经通路到达皮肤,伴有明显的神经痛[1].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当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疱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化组蛋白(γH2AX)预测肺癌患者对顺铂、卡铂、吉西他滨、阿霉素等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原代培养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别予不同浓度的化疗药作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免疫细胞化学法(ICC)、MTT比色法,比较并分析各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下肿瘤细胞中γH2AX灶点数、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结果:在同种药物不同浓度作用下,肿瘤细胞内γH2AX灶点数、γH2AX阳性细胞百分数及细胞增殖抑制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并相互之间具有相关性(P 均<0.05),不同药物之间γH2AX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并与细胞增殖抑制率间具有相关性(P 均<0.05).结论:肿瘤细胞内γH2AX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萍  董贺  刘群  孙青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6):387-391,401
目的应用microRNA表达谱芯片技术,选取有详细临床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相应正常食管粘膜组织,分析食管鳞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差异性表达的miRNA。方法选取10例新鲜冻存的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使用microRNA芯片(miRCURY LNAmicroRNA芯片,Exiqon公司),筛选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miRNA并进行聚类分析;运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靶基因。结果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较,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40个,其中表达上调者miRNA 22个,表达下调者miRNA 18个,经过聚类和PAM分析及real-time RT-PCR技术验证,筛选出二个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的miRNAs(miRNA-612和miRNA-583)。miRNA-612的表达上调及miRNA-583的表达下调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中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结论通过miRNA芯片发现的相关差异性表达的miR-NA,有可能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特征性的分子标志物,并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miRNA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找并鉴定与临床诊治相关的靶分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