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 比较鱼腥草不同提取部位的药理活性.方法 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实验,观察鱼腥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采用浓氨水诱导法引起的咳嗽实验,观察鱼腥草不同提取部位的止咳作用;采取醋酸引起的化学刺激致痛实验,考察鱼腥草不同提取部位的镇痛作用.结果 鱼腥草氯仿提取物、水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炎症,浓氨水诱导法引起的咳嗽,醋酸引起的化学刺激致痛具有显著的抗炎、止咳和镇痛作用,正丁醇提取部位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止咳作用.结论 抗炎和止咳的有效部位为鱼腥草氯仿部位、水部位和正丁醇提取部位,镇痛的活性部位为鱼腥草氯仿部位和水部位.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从中药女贞子中制备总三萜并评价总三萜抗氧化活性。方法:用甲醇浸提,石油醚、乙酸乙酯先后萃取,并用乙醇热溶冷沉纯化制备总三萜,并测试总三萜抗氧化活性。结果:总三萜含量高,抗氧化活性高。结论:该制备方法简单,总三萜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单体三萜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5.
石菖蒲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菖蒲系中医常用的芳香开窍药,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等功效,常用以治疗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气滞胃痛、湿痹等病症。近年研究报道,石菖蒲有效成分为α-细辛醚、β-细辛醚(α-asarone、β-asarone),并有制成注射剂者,临床上治疗癫痫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也有研究报道提出,α-细辛醚、β-细辛醚有致畸、致癌作用,对其临床意义提出了质疑。另一方面,石菖蒲的用药较为混乱,市场上常有水菖蒲或九节菖蒲混淆使用的情况,而现行药品质量标准尚不能准确鉴定,因而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其研究报道较多,但前后文献所述有不少矛盾之处,药物基源常有误订。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文献的研究。现根据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所涉及到的方面,经归纳整理,综述于后,以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1 药典收载情况 石菖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简称《药典》)历版收载药材,1977和1985年版所载石菖蒲原植物拉丁学名为Acorus gramineus Soland.[1],后经《中国植物志》天南星科作者李恒考订,认为Acorus gramineus Soland.是金钱菖蒲学名的误订,而石菖蒲的正确学名应为Acorus tatarinowiiSchott.[2]。1990、1995和2000年版《药典》采纳了《中国植物志》的订正学名[3]。显然这仅是药材原植物学名的更正,并非药材原物的改变[4]。 相似文献
86.
87.
88.
目的 研究并建立紫花地丁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RP-HPLC,C18柱,柱温:27 ℃;检测波长:236 nm;0.02%磷酸水-CH3CN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对38批以紫花地丁名称出售或使用的药材进行检测。结果 建立了紫花地丁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标出紫花地丁药材13个共有峰,不同质量的药材的指纹图谱存在差异;紫花地丁药材与9批混淆品的指纹图谱明显不同。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等特点,能较好区分药材质量和区别紫花地丁与其混淆品。 相似文献
89.
90.
栽培食用土当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栽培食用土当归根的乙醚部位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UV、IR、1H-NMR、13CNMR等鉴定为:栲利烯酸(kaur-16-en-19-oic acid)(Ⅰ)、十六烷酸(docosanoic)(Ⅱ)、二十二烷酸(hexadecanoic acid)(Ⅲ)、豆甾醇(stigmasterol)(Ⅳ)、16-甲酰基-15-烯-栲利烯酸(16-formyl-kaur-15-en-19-oic acid)(Ⅴ)、7-酮基海松酸(7-oxo-ent-pimara-8(14),15-dien-19-0ic acid)(Ⅵ)、17-羟基-15-烯-栲利烯酸(17-Hydroxy-ent-kaur-15-en-19-0ic acid)(Ⅶ)、β-谷甾醇(sitosterol)(Ⅷ),其中化合物Ⅱ、Ⅲ、Ⅴ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