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4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521篇
耳鼻咽喉   84篇
儿科学   156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642篇
口腔科学   71篇
临床医学   1674篇
内科学   1067篇
皮肤病学   379篇
神经病学   311篇
特种医学   47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035篇
综合类   4284篇
预防医学   2000篇
眼科学   187篇
药学   1505篇
  21篇
中国医学   1798篇
肿瘤学   372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37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699篇
  2013年   582篇
  2012年   789篇
  2011年   773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766篇
  2008年   801篇
  2007年   751篇
  2006年   720篇
  2005年   720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62篇
  2002年   497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58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357篇
  1997年   324篇
  1996年   240篇
  1995年   315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216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96篇
  1985年   113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49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22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1篇
  195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张芃  董菽茜 《临床医学》2006,26(1):83-84
本文回顾性总结厂在我院发生的12例造影剂肾病(CN)的临床资料,以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全面认识,达到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了103例DVT患者与106例正常对照的FⅩⅢVal34Leu基因多态,并加以对照分析.结果:103例DVT患者FⅩⅢVa134Leu基因型均为野生型V/V,未见突变类型;106例对照组中发现1例突变杂合子V/L.2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ⅩⅢVal34Leu对中国人群DVT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性极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索G蛋白耦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ITI)在成骨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并分析其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IT1蛋白在鼠的成骨细胞内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不刺激和刺激的条件下,GIT1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共同免疫沉淀的方法测定GIT1和ERK1/2相互结合,并且用免疫荧光双染的方法确定这两种蛋白相互结合的位置;用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感染成骨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确定磷酸化ERK1/2(pERK1/2)在成骨细胞内的位置,用划痕愈合法检测在PDGF刺激下的迁移能力。结果在成骨细胞内,PDGF刺激导致了GIT1和ERK1/2的相互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发生在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包含GIT1-RNA发夹结构的腺病毒明显抑制了pERK1/2招募至成骨细胞局部粘附内以及PDGF所刺激的成骨细胞的迁移。结论在PDGF刺激下,GIT1招募pERK1/2至成骨细胞的局部粘附内,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65.
目的检测IL-12和孕酮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的水平,探讨男、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的发病机制,比较男、女性MS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的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60例MS患者的脑脊液和40例患者血液中IL-12的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MS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以上标本男女各半)。结果男、女性MS患者血液中和脑脊液IL-1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男性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患者血液中孕酮对IL-12的含量存在负相相关作用(r=-0.80,P<0.01),男性相关作用不明显(r=-0.38,P>0.05)。结论IL-12参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过程;孕酮可能是男、女性患者发病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损伤神经元阈下膜电位振荡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损伤后大鼠背根节的初级神经元产生的阈下膜电位振荡进行分析,确定阈下膜电位振荡是否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相空间重构的方法进行非线性分析,利用平均互信息的第一个最小值确定相空间重构的延时时间,伪邻近点确定嵌入维数,Lvapunov指数确定非线性特征的存在。结果:平均互信息的第一个最小值为1;在分别取r=1,2,3时,相空间重构图没有明显的差异,均表现出很好的吸引子;在m&;gt;2时,伪邻近点接近0,达到了一个最小值;Lyapunov index=&;#177;0.43&;#177;0.01。结论:阈下膜电位振荡存在确定性的动力学特征,是一种低维(m&;lt;4)的混沌信号。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观察秘精灵,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2例遗精患者,204例早泄患者全部使用秘精灵浓缩丸行治疗。结果 遗精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2.5%,早泄患者有效率达94.6%,总效率达93.5%。结论 秘精灵浓缩丸是有益肾生精,固涩止遗之功效,不以补盖肾精肾气,固摄生精,泻、固涩精通、对男子遗精,早泄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性,59岁,因进行性头痛、呕吐1个月,四肢抽搐1次于2002年11月23日入院。患者于2002年10月22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后枕及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头痛剧烈时伴呕吐胃内容物,头痛可自行缓解或服用“散利痛”后缓解。2002年11月6日因着凉而出现“感冒”症状,头痛加重且持续时间长,每日发作的次数增多,可达4~5次。  相似文献   
6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脊液引流治疗2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