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8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244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33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743篇
内科学   504篇
皮肤病学   79篇
神经病学   113篇
特种医学   147篇
外科学   384篇
综合类   1395篇
预防医学   700篇
眼科学   88篇
药学   600篇
  17篇
中国医学   743篇
肿瘤学   168篇
  2024年   118篇
  2023年   434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89篇
  2018年   277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90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生命的奇迹     
“医生,谢谢你们救了小丽的命.5年了,我终于可以把她健康地交回给她爸妈和她未来的老公了!”在医院肿瘤科,李丹和王小丽将锦旗和鲜花送给了肿瘤科医护人员. 老板照顾患癌员工5年 5年前,20岁的小丽孤身一人从浙江来到南京打工,不久就出现肚子疼、呕吐、食欲下降等症状,身体非常瘦弱.女老板李丹比小丽大6岁,像姐姐一样带她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年纪轻轻的小丽居然患了“胃癌”.  相似文献   
112.
113.
114.
最初,棕色脂肪组织(BAT)是被瑞士自然学家康拉德·格思纳(Conrad·Gessner)在1551年所发现[1]。人们通常认为BAT只存在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新生体当中,后来随着对BAT在新陈代谢相关性疾病中作用的了解,尤其是在肥胖和糖尿病的研究过程进一步发现,成年个体当中也存在着BAT[2]。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18F-FDG PET/CT)可以无创的通过测量组织的糖代谢来发现BAT,摆脱了以往只能通过病理验证的方法,这也加快了人们对BAT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研究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 连续纳入 2013 年 12 月至 2016 年 11 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住院的 472 例 抑郁症重度发作患者,根据有无自杀企图史将所有患者分为有自杀企图史组与无自杀企图史组。对有 自杀企图史和无自杀企图史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特征、治疗药物、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 多因素分析,对有自杀企图史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有自杀企图史组 120 例, 无自杀企图史组 352 例。与无自杀企图史组比较,有自杀企图史组女性多[68.33%(82/120)比 57.39% (202/352),χ2 =4.48,P< 0.05]、发病年龄早[34.00(24.25,44.00)岁比 38.00(27.00,49.00)岁;Z=-2.01, P< 0.05]、病程长[6.50(1.00,15.00)年比 3.00(0.58,10.00)年;Z=-3.07,P< 0.01]、发作次数多[2.00 (2.00,3.75)次比 2.00(1.00,3.00)次;Z=-3.01,P< 0.01)]。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4, 95%CI:1.05~2.56,P< 0.05)和病程长(OR=1.04,95%CI:1.01~1.07,P< 0.05)是患者有自杀企图史的 危险因素。结论 有自杀企图史的抑郁症患者有其相应的临床特点,如女性、病程长、发作次数多等, 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临床中对自杀风险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甲状舌骨囊肿(TGDC)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分型特征及检查方法,为TGDC的诊治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选择经手术并病理诊断的92例TGDC患者,其中男性35例,女性57例;年龄3~65岁,中位年龄29.5岁。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观察肿物的大小、形状、边缘、内部与后方回声,以及相对于中线的位置、纵向延伸到舌根的存在、与舌骨、胸骨舌骨肌等毗邻关系及血液供应情况。结果单发病灶90例(97.83%),多发病灶2例(2.17%);最大者约69 mm×53 mm×37 mm,最小者约9 mm×5 mm×4 mm。类卵圆形或者梭状65例(70.65%),呈不规则分叶状27例(29.35%);无并发炎症的病灶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77例(83.70%);伴有炎症的病灶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法分辨包膜的边界15例(16.30%);其中相对于中线偏左侧位置49例(53.26%),相对于中线位置20例(21.74%),相对于中线偏右侧位置23例(25.00%);位于舌骨水平上方31例(33.70%),位于舌骨水平下方61例(66.30%),与舌骨关系密切者69例(75.00%);病变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深方66例(71.74%),位于胸骨舌骨肌的浅方26例(28.26%),纵向延伸到舌根59例(64.13%),观察病灶分隔内中等实质性回声区血管可探及低速动静脉中等阻力指数的动脉频谱。Ⅰ型TGDC 43例,占患者46.74%(43/92);Ⅱ型TGDC 30例,占患者32.61%(30/92);Ⅲ型TGDC 19例,占患者20.65%(19/92)。所有的TGDC患者的病理显微镜检查显示标本内见有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其中Ⅰ型、Ⅱ型、Ⅲ型TGDC超声分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77%和48%。结论高频超声清晰地显示TGDC的毗邻关系与声像图特征,可以作为TGDC术前分型的首选无创性检查方法,提高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12~16岁青少年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差异及其相关性,为临床制定具有性别差异的诊疗参考。方法:选择70例骨性Ⅱ类青少年患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垂直骨面型严格匹配。用Invivo 5进行三维重建并测上气道、舌骨及牙颌软硬组织指标,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男、女性患者舌咽体积分别为[(6.68±2.71) cm 3、(5.36±1.73) cm 3, P=0.019],男、女性患者舌骨垂直距离分别为[(101.56±16.72) mm、(92.44±19.11) mm, P=0.037],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Y轴角、NP-FH、RH、PFH、AFH、FHR、OP-SN、IOB、U1-E、Sn-G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上气道与颌骨有显著相关性,女性上气道与牙齿角度及软组织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男性舌咽体积更大,牙颌软硬组织趋向于 平面平整且上唇及颏部靠前的水平生长型。临床上制定不同性别的诊疗方案时,男性趋向于着重考虑颌骨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女性着重考虑牙性指标对上气道及舌骨的影响,旨在逐步建立反映不同性别患者特征的颌骨及牙性指标,为预判不同性别患者治疗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的改变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对济源市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省并殖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使用ELISA方法对被调查者血液进行并殖吸虫IgG抗体检测,使用改良加藤法和消化沉淀法分别对粪便和痰液样本进行并殖吸虫虫卵检测。使用双筛水沉法检测疫源地中间宿主(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1.56%的师生因感染并殖吸虫而患病,老师并殖吸虫病发病率高于学生(χ~2=13.870, P0.001),吃生的或烤的溪蟹的师生并殖吸虫病患病率(55.56%)要远高于未食用溪蟹的师生(2.86%)(χ~2=16.995,P0.001),且相关性很强(RR=19.44)。病例以肺部临床表现为主,多数病例(77.8%,7/9)潜伏期在并殖吸虫病一般潜伏期之内,从1例患者的血痰中发现了并殖吸虫虫卵;疫源地54.55%的第二中间宿主中检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这是一起因生食半生食溪蟹而致的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当地人群有较高感染风险,并殖吸虫病应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探讨Polo样激酶3(Polo-like kinase 3,Pl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Plk3的表达情况,分析Plk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TCGA数据库中49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lk3表达值进行GSEA分析。结果 Plk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比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lk3表达与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和Gleason score无关(P0.05);GSEA分析结果显示Plk3与前列腺癌的增殖和转移相关(FDR q0.05)。结论 Plk3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高,并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其可能通过促进增殖和转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