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52篇 |
免费 | 227篇 |
国内免费 | 17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篇 |
儿科学 | 75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129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576篇 |
内科学 | 461篇 |
皮肤病学 | 28篇 |
神经病学 | 97篇 |
特种医学 | 13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篇 |
外科学 | 312篇 |
综合类 | 1261篇 |
预防医学 | 516篇 |
眼科学 | 134篇 |
药学 | 651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616篇 |
肿瘤学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9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136篇 |
2020年 | 104篇 |
2019年 | 87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48篇 |
2016年 | 78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273篇 |
2013年 | 173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35篇 |
2010年 | 223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18篇 |
2007年 | 253篇 |
2006年 | 200篇 |
2005年 | 189篇 |
2004年 | 236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73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30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46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95篇 |
1994年 | 86篇 |
1993年 | 78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61篇 |
1989年 | 40篇 |
1988年 | 35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5篇 |
1962年 | 4篇 |
1960年 | 8篇 |
1959年 | 10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观察眼镜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对脓毒症大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14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脓毒症组)、C组(CVF预处理组),各48只;各组按照标本采集点的不同又分为术后2、4、8、12、16、24 h六个时间点亚组,各8只。B、C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C组大鼠在CLP术前静脉注射CVF,而A、B组静脉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后大鼠一般情况及腹腔情况,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TNF-α、IL-6和IL-10水平变化。结果:C组大鼠脓毒症反应较B组明显减轻;除术后8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点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其中B组术后2 h时TNF-α迅速升高达峰然后下降,但是术后12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C组术后4 h较2 h迅速下降,术后8 h再次升高出现第二个峰值;除术后16 h外,C组术后其他时间IL-6水平均低于B组(P0.01);除术后2、24 h外,C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B组(P0.05),而且术后8、16 h两次达到峰值,呈双峰变化。结论:CVF可以有效维持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平衡并明显抑制脓毒症大鼠的炎症反应,同时TNF-α及IL-10的"双峰现象"也为免疫平衡理论及PI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将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作为动脉壁厚度的方法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观察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变化。方法:对20例正常人,49例糖尿病病人作双侧颈总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检查,探头频率7.5MHz。测量颈总、股总动脉的IMT值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观察股动脉以下动脉的形态。结果:病例组IMT、值及斑块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组,下肢有皮肤病变者其上段动脉形态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病人外周动脉有改变,表现为动脉壁增厚,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管腔狭窄、闭塞等不同形式。 相似文献
83.
84.
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疗效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stigmatic keratotomy,AK)治疗术前角膜散光的疗效。方法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27眼,在常规超声乳化完成后行AK术。术后1d、1周和1个月随访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项目。结果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2.17±0.72)D显著下降至术后的(1.09±1.08)D(P=0.002),裸眼视力均≥0.6。逆规散光<1.5D组的散光度数由术前的(1.08±0.18)D降至术后的(0.80±0.25)D(P=0.688)。循规散光趋于过矫,并向逆规性转变。AK切开径线曲率下降伴垂直径线曲率升高,存在耦联效应,平均光学区为7.5 mm,平均耦联率为2.58:1。结论超声乳化联合AK对术前角膜地形图显示≥1.5D的逆规性散光眼具有确实有效的矫正作用,手术安全、简便,但对循规散光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舍曲林治疗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予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A)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定,对量表测定为阳性的病例按随机单盲法分为A、B2组,对量表评定为阴性患者作为C组,均口服硝苯地平,A组病例同时加服舍曲林片。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老年高血压合并抑郁患者在治疗前HAMD、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经抗抑郁治疗后HAMD、SDS评分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A、B、C3个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91.89%、65.70%、80.00%。A组加用抗抑郁治疗后,∑ST显著下降,CI和LVEF明显增加,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伴有抑郁情绪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加用抗抑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并且增加降压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86.
87.
表阿霉素是第二代蒽环类化合物阿霉素的衍生物,在国内临床已应用十余年,主要用于乳腺癌、恶性淋巴瘤以及非小细胞肺癌等的治疗。2000年6月~2006年6月,我科使用法玛西亚普强公司提供的表阿霉素(EPI)联合环磷酰胺(CTX)、5-氟脲嘧啶(5-Fu)、强的松(PDN)等治疗乳腺癌,效果良好,报告 相似文献
88.
浅谈生理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理学实验教学是以动物实验为手段,探讨人或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基础课和技能培训课,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理学的实验课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验证生理学的一些重要理论,还能拓展理论知识;学生能通过实验对生理学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对某些系统的疾病及相关的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影响学生对于生理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估植入兔眼前房的可生物降解头孢呋辛缓释药膜的抗感染效用。方法头孢呋辛缓释药膜由头孢呋辛酯(CAE)、高分子聚合物PLG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按一定比例通过溶剂蒸发法制成。50只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右眼前房植入CAE缓释药膜,对照组(n=15):右眼结膜下注射头孢呋辛125 mg,分别检测对照组注射头孢呋辛后0.5、1、2、6、24 h房水中的药物浓度以及实验组植入CAE药膜后第1、2、3、5、7、14、28天房水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实验组植入药膜前后行眼压检测,植入后裂隙灯定期观察前房炎症反应,取角膜组织作扫描电镜和光镜组织学检查,以观察CAE缓释药膜的毒性作用。结果对照组注射头孢呋辛后0.5 h时房水中浓度最高为47 736.18 ng/mL,24 h后浓度极低为10.92 ng/mL;实验组于植入后1周内房水原药浓度>500 ng/mL,第28天时浓度较低为(59.20±39.05)ng/mL,血浆中药物浓度一直处于极低水平(<10 ng/mL)。实验组眼压测量、裂隙灯检查、扫描电镜及组织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可生物降解头孢呋辛缓释药膜植入兔眼前房后,至少在1周内维持眼内有效药物浓度,而血浆中的药物浓度则极低。兔眼对植入的缓释药膜耐受良好,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0.
消化道钩虫蛔虫病患者HP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58例钩虫蛔虫感染患者的胃镜检查,探讨钩虫蛔虫感染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疾病种类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有上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确诊为钩虫蛔虫感染的158例患者,同时在胃镜下钳取胃黏膜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及病理检查,所得结果与同期随机选取接受同样检查的非钩蛔虫或感染者158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HP阳性者94例(59.49%,94/158),对照组HP阳性者52例(32.91%,52/158)。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HP检出率高于对照组(Х^2=22.45866,P〈0.01);实验组内钩虫感染者HP阳性68例(64.76%,68/105),阴性37例(35.83%37/105),蛔虫感染者HP阳性26例(49.05%,26/53),阴性27例(50.94%,27/5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HP感染无显著性差异(Х^2-3.6050,P〉0.05)。结论肠道钩虫或蛔虫感染者与HP感染存在共存关联性,其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合并上消化道疾病可能与合并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