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壮族对瘴疾的预防和治疗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瘴是古代壮族地区的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壮族人民在与之作斗争的实践中,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预防的方法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治疗的方法有草药内服;有针刺、艾灸外治;有药物内服加针刺放血或灸疗的多层次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文献资料、问卷数据、下村走访和专家访谈获得的信息,以中医视角对考察所得材料进行整合分析.证实京族传统康养方式中具有丰富的中医养生特色内涵,其与中医养生模式结合切实可行,未来推广发展方向呈现多元化,可为我国健康事业发展和国民康养方式多样化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南宁市进行壮医药线点灸和壮医艾灸疗法的宣传普及,使群众可选择或自行使用壮医药线点灸 和壮医艾灸进行日常保健。方法:以问卷调查、海报宣传、实地义诊的方式进行推广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艾灸。结果:调 查总人数 600人,经过宣传提高了群众对壮医药线和壮医艾灸了解度。结论:壮医药未得到有效推广,需要加强宣传与 推广。  相似文献   
14.
壮族民歌是壮医药的传播载体之一,民歌中包含有壮族群众日常生活保健知识,尤其重视婚姻生育、重视居住环境及房屋建设、关注情志;保健知识散在各类民歌中,没有形成专集;其内容在传唱中得到修正并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16.
带下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班秀文教授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以湿、瘀为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上主张祛湿化瘀以治标,温肾健脾、从肾治带以治本;因地制宜创清宫解毒饮治疗湿瘀带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壮族医学史是关于壮族医药学的起源、形成、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与其他医学史的教材或专著相比较,本教材编写的特点是将壮族医学史划分为3个时期、介绍壮族及其社会历史概况、重点突出壮族医学的学术特色和发展特点;在教学上结合壮族地理、社会、历史和文化,联系中国医学史与中医学来进行讲授,并开设了阅读实践课和参观医史馆等形象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壮族及其先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医药体系,壮语称为“依托”。“依”即“医药”,“托”即“本地”、“土著”之意,译为土医土药。在壮医理论的形成、壮医对疾病认识和诊疗深化的过程中,壮族的哲学思想:宇宙“三盖”(三界)观和万物“波乜”(公母)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大治法分别适用于疮疡疾病的初期、成脓、溃后3个过程,前两个病理过程运用消、托法时主要着眼于祛邪,但传统的理论解释往往只重内治而忽略外治.文章探索增加外治的视角,重点关注外治祛邪视域下消、托法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使得消、托法能够成为涵盖内外治的指导理论,即消法包括"内治-内消法"和"外治-外散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医外科派别划分主要有三种,即三分法、五分法、九分法,略以三分法影响较大。随着地域性医学流派研究的发展,外科派别研究受到了来自地域角度的审视。但整体而言,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研究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有的外科派别划分方案中,涉及到的外科著作只有少数几种,这与现存的外科古籍数量极不相称。或许,从梳理古籍文献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外科派别,会是一个可探索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