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采用心脏磁共振T1 mapping技术,检测正常猪及其在慢性心肌缺血造模后的心肌T1定量值,为心肌缺血诊断提供新的定量参数,探索T1mapping技术分析判断慢性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选取13只中华小型猪,于冠脉左前降支近中段手术植入蛋白缩窄环,4 w后建成慢性心肌缺血小型猪模型;于造模前后行3.0 T心脏磁共振扫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在短轴位的心尖、乳头肌水平层面行T1 mapping扫描,分别在增强前后测定左心室壁感兴趣区的心肌T1定量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比较造模前后、增强前后T1值的差异。结果 12只正常猪完成了造模前磁共振检查,所有层面平扫心肌平均T1值为(1108.9±10.5)ms,其中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050.2±16.7)ms,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139.7±54.4)ms,两个层面平均T1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猪完成了CMR扫描,心尖部心肌平均T1值为(1210.6±94.2)ms,比造模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头肌层心肌平均T1值为(1236.0±114.3)ms,与造模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乳头肌层的前壁、前间壁与其造模前后的平均T1 mapping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7和0.006)。结论左室前壁、前间壁为前降支供血区,T1 mapping在造模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此技术对诊断心肌慢性缺血或梗死有定量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2.
张树剑  荣培晶 《针刺研究》2022,(12):1113-1117
科学家迄今未能找到教科书中描述的独立于已知解剖组织的“经络”,从而遭遇经络实质研究的困境。不过,在长期的相关研究中获得了极有价值的生命科学发现,尤其是脑科学的发展赋予了经络理论新的内涵。这些新知识与传统的经络知识共同构成了现代经络理论。由此,作者提出“脑摄经络”假说,认为经络研究的学术主旨应该由寻找经络结构转向探索经络功能,而经络功能的研究可以借助脑科学/脑功能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刺激方法对人体穴位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方法:对47例提供了知情同意书的健康志愿受试者进行实验.其中电针组11例,男性5例,女性6例;手针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温灸组16例,男性8例,女性8例;非刺激对照组7例,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在25~45周岁.分别选取手厥阴心包经的间使穴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山穴作为刺激穴位,并分别施以电针、手针、温灸刺激,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分别在同侧经脉的郄门穴和承筋穴对穴位NO进行微透析采集并分析,比较不同刺激方法对NO含量的影响.结果:温灸组皮肤穴位NO含量高于电针组,电针组高于手针组,所有刺激组高于非刺激对照组(P<0.05).结论:虽然不同的刺激方法对穴位NO含量的影响不同,但3种刺激方法均可使穴位NO含量显著升高.因此,穴位NO的表达可能是针灸作用的共同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14.
子午流注针法由金代何若愚所撰《子午流注针经》首载,其思想基础与学术源泉主要来自《内经》,它与"天人相应""五运六气""气血流注"等理论的联系极为密切。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自然疗法,在临床治疗中被广为应用。本文结合有关子午流注针法的文献,对近年来子午流注方法在临床中的运用和作用机制研究加以回顾总结,并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5.
休克时可因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而影响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的变化.休克发展过程中由于脑血流量的改变脑组织缺血缺氧致脑功能发生障碍.本工作以反映脑机能状态的脑电图(EEG)为指标,观察了内毒素休克鼠脑机能状态的变化及针刺穴位的影响. 用E大肠杆菌内毒素(16mg/kg)或大肠杆菌O_(55)B_5内毒素(10mg/kg)由颈外静脉注入复制内毒素休克鼠模型。随机分为休克对照组和休克针刺组、在注前、注后1hr及电针“人中”或“足三里“15分钟后分别描记EEG,并与相应的血压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6.
荣培晶  王宏才 《中国针灸》2005,25(5):370-370
随着世界针联事业的蓬勃发展,针联组织正在日益壮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针灸团体向世界针联提出申请,希望成为世界针联的成员并为世界针灸事业的壮大贡献力量。2003年至2004年间全球共有23个学会申请加入世界针联,在2004年10月澳大利亚举办的第6届世界针联会员大会上,有5个学会通过讨论,取得会员资格,他们是新加坡中华医学会,印度尼西亚中医协会,韩国东洋针灸学会,韩国东西针灸学会和美国传统中华医学文化推展委员会。其余数个国家的针灸学会经过深入  相似文献   
117.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培晶  朱兵 《针刺研究》2005,30(4):238-242,245
目的: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对心交感神经诱发反应及刺激大鼠心交感神经,在心经的“青灵”“少海”和肺经的“侠白”“尺泽”穴位上记录的反射性肌电反应。结果:左心经穴位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发放的阈值低于右侧心经引起心交感神经反应的阈值,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用相同强度的串脉冲分别刺激心经和肺经穴位,可诱发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激活反应。在左侧和右侧心经穴位上刺激诱发心交感神经放电高于同样强度刺激肺经穴位上诱发的心交感神经放电(P<0.05)。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同侧心经反射性肌电反应的阈值低于引起肺经反射性肌电的阈值(P<0.02)。刺激左心交感神经,不同强度的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明显的肌电反应,而肺经穴位的诱发肌电反应则很弱。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两经穴位肌电活动都呈上升趋势。结论:和肺经穴位相比,相同强度的电针刺激心经穴位可引起更大的心交感神经兴奋;反之,心交感神经刺激可引起心经穴位最大的肌电反应。  相似文献   
118.
针刺对内毒素休克鼠血糖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对内毒素休克鼠血糖影响的观察黄坤厚,蔡虹,张新宇,荣培晶,黄为敏(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糖代谢的异常及能量产生和利用的障碍常在休克情况下产生。我们曾在失血性休克动物上观察了糖代谢障碍及针刺穴位的影响。内毒素休克时高血糖发生也很...  相似文献   
119.
针刺镇痛的节段性机制与全身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兵  荣培晶  贲卉  高昕妍  李宇清 《针刺研究》2007,32(3):F0002-F0002
痛症是针灸治疗的第一适应大症。虽然针灸镇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报道很多,但同时将经穴部位、痛源部位、针刺强度综合起来考虑的研究甚少。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疼痛完全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难以用客观化的指标来定量分析。这样的结果造成临床疗效评价上的困难。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针刺强度如何界定,用什么样的针刺手法能在哪部位产生哪种强度的治疗疼痛的效果基本上没有做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0.
Acupuncture is an oldest somato stimulus medical technique. A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 it has a complete system of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nd is applicable to a large popul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ionic origins of acupuncture and analyzes the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by which acupuncture works. For living creatures, functionally sound viscera and effective endurance of pain are essential for surviva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way in which acupuncture increases the pain threshold of living creature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nics. Acupuncture can also help to adjust visceral functions and works most effectively in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digestion and restraining visceral pain.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overview of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 therapy represented by acupuncture. We look forward to the revival of acupuncture, a long-standing somato stimulus medicine, in the modern medical syste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