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腧穴形态结构研究是指对腧穴的形态、结构进行的研究。该文通过查阅"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腧穴形态结构研究相关文献,从腧穴的组织形态、神经传输途径、层次解剖结构及三维立体结构等方面对腧穴形态结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2.
目的:从干预的角度探讨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方法:以"得气"为关键词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至2012年4月),共得到515篇文献,筛选后纳入20篇。结果:发现干预因素主要有医者操作水平和操作方法、治神、环境干预、心理干预4个方面。结论:明确4个方面干预因素对于得气的影响并且进行有效干预,对于激发得气、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3.
得气在针灸临床中始终受到高度重视,但得气与临床疗效间的关系尚未得到阐明。为进一步了解得气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特点,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刺得气文献的研读,认为得气与否、得气迟速、得气强弱、不同类型得气感及循经感传均能影响针刺临床疗效。建议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系统全面地揭示得气对疗效影响的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得气的机制研究奠定临床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观察“脑心同治”电针法的不同介入时间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每组均为1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制备TBI模型。电针1组、电针2组和电针3组分别在造模后即刻、造模后第3天、造模后第7天开始针刺,治疗持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mNSS神经功能评分、新物体识别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的表现;随后采用HE以及FJB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损伤灶周围及患侧海马区组织形态变化;Western blot(WB)及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损伤灶周围IL-1β、IL-18的蛋白表达及分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所有电针组均能显著降低mNSS评分,提高大鼠对新物体探索的时间与偏好指数,缩短大鼠逃避潜伏期、提高穿越平台次数,并降低IL-1β、IL-18的表达与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JB染色结果显示电针组大鼠大脑中发生退行性变异的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少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1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  相似文献   
35.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针灸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整理分析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文献,探讨其治疗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中文期刊数据库以及Pub Med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月1日发表的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临床文献,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情况与盲法、患者特点、针灸方法、选穴特点、针刺手法、电针参数、治疗频次、治疗时长、疗效、随访情况、针灸安全性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文献对随机、盲法、随访情况和安全性的说明欠详细;针灸治疗对象多为昏迷患者;最常用的针灸方法为单纯针刺和电针;应用频率较高的穴位是水沟、百会、内关、三阴交、涌泉、合谷、印堂、足三里,常伴重刺激手法;电针波形最常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局部肌肉抽动为度;治疗多每日1次,每次0.5 h;治疗周期多在1个月或1个月以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最常用的疗效指标。结论:针灸治疗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但其确切疗效还有待于高质量临床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36.
背景:综观历年来的文献报道,在谈到影响针刺得气的因素时,多强调医生的干预因素,如针刺手法,针刺激强度等,鲜有系统论述患者机体状态尤其是植物神经功能状态在针刺中作用的。目的:立足中医基础理论,探讨经络、腧穴、疾病、证候与植物神经关系,为影响针刺得气的机体因素提供部分科学依据。方法:以"植物神经"或"自主神经"且"针灸"或"针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数据库得到587篇文献,其中密切相关文献42篇。结果:在影响针刺疗效的机体因素中,经络、腧穴、疾病、证候与植物神经关系密切相关。结论:有必要在明晰经络、腧穴、疾病、证候各自与植物神经的关系的同时从患者整体角度出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CER(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比较效益研究)研究,为临床医生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朱江教授在多年临床和科研的反复实践中感有诸多体会,认为针灸治疗的对象、载体、方法和时机是影响针灸疗效的主要因素,总结出"针因病而效、穴因人而异、刺因证而定、效因时而变"4个观点.笔者通过研习教授多年的论文论著,并结合科研、临床实例,对朱江教授所提出的4个观点逐一进行阐述,望同道共飨.  相似文献   
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