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20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7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41篇
内科学   201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081篇
预防医学   277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303篇
  4篇
中国医学   547篇
肿瘤学   81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正>老年人多有骨质疏松,胫骨下段骨折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手术方法为保证骨折绝对稳定而广泛骨膜剥离和直接粗暴复位的方法常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微创接骨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是Krettek等[1]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微创固定技术。本院骨科应用MIPPO技术LCP治疗老年人胫骨下段骨折41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使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QCT)测定187名40~69岁受试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根据BMD值分为骨量正常组及骨量减少组,将腰腹肌群分为腹壁肌群、腹直肌、椎旁肌群、椎后肌群及腰大肌5组,在腰3椎体中部层面测定各组肌群肌肉面积并计算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测定血清性激素水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各组肌群SMI的差异,使用线性相关分析研究各组肌群SMI与腰椎BMD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各组肌群SMI诊断低骨量的效能。结果 骨量减少组各组肌群SMI均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男性腹直肌及椎旁肌群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SMI与BMD呈弱正相关(r=0.270,P=0.018;校正年龄因素后r=0.251, P=0.029);女性腹壁肌群及腹直肌SMI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腰大肌外,其余各组肌群SMI均与BMD呈弱正相关,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高(r=0.415, P<0.001;校正年龄因素后r=0.301, P=0.001)。男性两组间睾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D及各组肌群SMI与睾酮均无明显相关性;女性骨量减少组雌二醇水平远低于骨量正常组(P<0.001),BMD与雌二醇呈中度正相关(r=0.452, P<0.001),腹直肌、腹壁肌群SMI与雌二醇呈弱正相关(r=0.227, P=0.017;r=0.213, P=0.023)。男性腹直肌SM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679,女性腹直肌与腹壁肌群SMI的AUC分别为0.669及0.655。结论 中老年人群腰腹肌群肌肉退变与腰椎骨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腹直肌相关性最佳。  相似文献   
74.
组合半环式三维外固定器治疗复杂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组合半环式三维外固定器治疗复杂的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应用组合半环式三维外固定器治疗Ⅱ、Ⅲ型开放性骨折、多段骨折、近关节部位骨折及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等复杂的胫腓骨骨折共9例。结果 9例全部愈合。骨愈合时间:临床愈合平均8周,骨性愈合平均20周。1例针道感染,2例部分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组合半环式三维外固定器适用于治疗复杂的胫腓骨骨折,疗效可靠,创伤小,符合BO生物学观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胡赫其  胡佳慧  冯祯根  陈泽莉 《新中医》2024,56(11):141-146
目的:观察基于“五脏别通”理论的穴位埋线治疗不同证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肥胖型高脂血症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痰浊阻遏组、脾肾阳虚组、气滞血瘀组、肝肾阴虚组、阴虚 阳亢组,每组20例。5组均采用“五脏别通”理论的穴位埋线。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5组临床疗效,比较 5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脂肪率(F%)、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后,5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5组BMI、 F%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阻遏组、气滞血瘀组F% 均低于肝肾阴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组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 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T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痰浊阻遏组改善程度优于其他4组(P<0.05)。痰浊阻遏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脾肾阳虚组为80.0%, 气滞血瘀组为85.0%,肝肾阴虚组为90.0%,阴虚阳亢组为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组间比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五脏别通”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治疗不同中医证型肥胖 型高脂血症均有确切疗效,且对痰浊阻遏证患者在改善TC方面优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76.
为推进阿克苏地区黄牛品种改良进度,推广优质品种冻精,探讨适用于农村规模化养牛场的有效、便于操作的母牛同期发情技术,提高母牛人工输精受胎率、缩短繁殖母牛产犊间隔、充分挖掘其繁殖潜力、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本试验以1.6岁以上、发育良好、无各类生殖道疾病以及无任何乳腺疾病的本地西门塔尔牛和杂交牛为试验对象,采用前列腺素(PG)、戈那瑞林(GnRH)、促黄体释放激素(A3)等激素药物进行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观察记录发情和怀孕效果。结果显示中上等膘情母牛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膘情差的母牛(P<0.05);对母牛不同年龄与同期发情效果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3~6岁之间母牛的同期发情率及受胎率都显著高于年龄小(头胎)的母牛。结论:要保证同期发情效果,选择3~6岁之间、膘情中上等以上的母牛最为适合,同期发情率可达到73.5%~76.4%,受胎率61.7%~64.7%。  相似文献   
77.
为了解引进肉用品种公羊繁殖性能,选出最好的一个品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优良种公羊利用率,加速品种育成和提高繁殖率。本次试验以萨福克和杜泊种公羊为试验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法对其精液采精量、新鲜精液的精子活率和稀释后精液的精子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萨福克公羊的采精量为0.7~0.8 mL,杜泊采精量为1.05~1.23 m L,采精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公羊鲜精精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稀释后的精子活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新鲜精液的精子活率均高于稀释后精液的精子活率(P<0.05)。结论是杜泊种公羊精液采精量高于萨福克种公羊,精子活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8.
蒙医学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统一整体,三根元素的有机平衡和协调使整个生命进行有序的健康运动。生命过程的实质就是电子传递过程,这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生物电的基础就是细胞生化反应。众所周知世界都是带电粒子构成的,有电流就有磁场,地球磁场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生物电传导,影响人类健康,是个极为重要的自然因素。本文主要从蒙医整体观的角度论述地球磁场、人体生物电、人体三根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9.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2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观察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尿激酶2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50-200mL静脉点滴,连用3d,同时使用自由基清除荆、改善微循环的中药制剂及脑保护剂治疗半个月;对照组除未使用尿激酶治疗外,其它均同治疗组。进行治疗前后3d、90d后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近期显效率51.63%及远期疗效率45.83%,均显著高于时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近、远期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