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6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230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463篇
预防医学   246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78篇
  2篇
中国医学   241篇
肿瘤学   4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7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柴胡三参胶囊对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中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柴胡三参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为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的治疗途径。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柴胡三参胶囊(青蒿)组、柴胡三参胶囊(常山)组、稳心颗粒组、胺碘酮组,每组各10只,药物组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前10 d开始预先给药,连续10 d,观察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中 HERG K+通道蛋白表达。结果柴胡三参胶囊能够降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5)、显著性的降低大鼠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的失活(P<0.01)。结论柴胡三参胶囊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心肌细胞HERG K+通道蛋白是其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72.
  目的  建立一种炮制辅料鳖血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鉴别方法, 快速、准确地鉴别鳖血与其它常见动物血液。  方法  通过比较鳖血基原中华鳖和驴、牛、羊、鸡、猪、兔为代表的常见动物的CO Ⅰ序列差异, 根据SNP位点设计鳖血特异性鉴别引物, 优化PCR反应体系, 并进行耐受性、适用性、掺伪灵敏度考察验证。  结果  实验条件为退火温度62 ℃、循环次数29次、引物用量0.2 μL、DNA模板浓度100 ng时, 鳖血使用设计的ZHB286引物经PCR扩增和凝胶电泳后出现约286 bp的明亮条带, 其他动物血液样品均无条带出现。  结论  该AS-PCR鉴别方法具有高度特异性, 能准确鉴别鳖血和其他常见动物血液, 进而可用于鳖血与驴、牛、羊、鸡、猪、兔血掺伪鉴别, 在血液类药材分子鉴定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生物钟(Biologicai Clock)的概念很早就为人们所注意,祖国医学中就有“子午流柱”等论述,把人的正常活动、疾病的发生转归与天干地支昼夜季节的变化结合起来。随着医药学的进步,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acology)应运而生,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生物节律(Biorhythm)对药物及体内过程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主要内容有时辰药物动力学(Chronokinetice),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var. gracilistylu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ODS等柱色谱方法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运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谱学技术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研究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五加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降羽扇豆烷型三萜3α,4α,11α-三羟基-23-降羽扇豆-20(29)-烯-28-酸(1)和4个已知羽扇豆三萜3α,11α-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2)、23-氧-3α,11α-二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3)、23-氧-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8-酸(4)和3α-羟基羽扇豆-20(29)-烯-23,28-二酸(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新印象酸。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无显著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5.
心脏骤停是极严重的临终表现,其常见原因是心室纤颤。国外Zoll等于1956年应用交流电及Zown等于1962年应用直流电胸外电击治疗人类心室纤颤以来,给心室纤颤的抢救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内科心血管病房自1973年6月至1984年5月(不完全  相似文献   
76.
2003年1月至2003年11月,我科行同期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6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7.
目的:估算CYP2C9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日平均剂量(mean daily warfarin dose,MDWD)影响的定量关系,为临床个体化使用华法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和Pub Med(2013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评估,采用Rev Man 5.1软件及Stata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包括3 902例患者在内的27个合格英文研究。与CYP2C9*1/*1型相比,*1/*2型、*1/*3型、*2/*2型、*2/*3型和*3/*3型的MDWD分别下降0.20(95%CI:-0.24,-0.16)、0.31(95%CI:-0.35,-0.28)、0.40(95%CI:-0.47,-0.33)、0.52(95%CI:-0.59,-0.46)和0.81个标准单位(95%CI:-0.85,-0.76)。Begg检验未发现明显发表性偏倚。结论:本研究获得了CYP2C9基因多态性与华法林剂量个体间差异相关的定量关系,该定量关系可为临床设计华法林剂量个体化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1985年,我们对1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简称PA)含量作了测定,并以50例健康成人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文对照组男42例,女8例,年龄20~45岁。治疗组男87例,女13例,年龄17~66岁。其中急性无黄疸型肝炎及急性黄疸型肝炎各32例,慢性迁延型肝  相似文献   
79.
北京降压0号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评价长期服用北京降压 0号片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多中心长期开放研究设计。舒张压 95~ 114mmHg(1mmHg =0 133kPa)且收缩压 <180mmHg的患者入选本研究 ,采用北京降压 0号每日 1~ 2片治疗 1年 ,观察降压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入选 182例患者 ,其中 175例完成 1年试验。平均服用北京降压 0号剂量为1 2 3~ 1 2 6片 /d ,个体最大使用剂量为 2片 /d。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 2周、8周、6个月和 12个月时收缩压分别下降 11 6 0、2 2 77、2 4 19和 2 6 5 7mmHg ,舒张压分别下降 14 12、17 6 4、18 77和 19 0 7mmHg(P值均 <0 0 0 1)。治疗 8周、6个月和 12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 3%、93 3%和 91 4 %。达到正常血压值 (<14 0 /90mmHg)的例数分别为 133例 (73 1% )、14 5例 (81 5 % )和 14 8例(84 6 % ) ,达到理想血压值 (<130 /85mmHg)的例数分别为 6 8例 (37 4 % )、77例 (43 3% )和 92例(5 2 6 % )。治疗 8周时血清肌酐升高者占 7 84 % (P =0 0 0 18) ,但随后又降低至治疗前水平。未发现低钾血症和抑郁倾向。治疗 1年期间曾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为 2 4例 (13 4 % ) ,主要为轻度头晕、头痛 ,继续治疗均可自行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轻中度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兔急性房颤后心房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变化及厄贝沙坦对其的影响,探讨MMP-13和厄贝沙坦在房颤后心房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将2005年1月至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动物中心实验室提供的60只兔随机分为2组:未给药组(ND,n=30)和给药组(D,n=30),给药组兔按厄贝沙坦30mg/(kg.d)灌胃3周;再随机分成3个亚组:对照组(1,n=10)、假手术组(2,n=10)、房颤8h组(3,n=10)。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兔右房心肌中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3(TIMP-3)、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和血管紧张素受体2(AT2),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右房心肌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结果未给药房颤8h组右房心肌中MMP-13较对照组升高(P<0.05),TIMP-3无明显变化,AT1极显著升高(P<0.001),AT2无明显变化,AngⅡ极显著升高(P<0.001)。给药对照组AT1显著降低(P<0.01),MMP-13、TIMP-3、AT2和AngⅡ无显著变化;房颤8h组心房肌中MMP-13无显著升高(P>0.05),AT1极显著升高(P<0.001),但较未给药组降低(P<0.001),AT2无变化,AngⅡ极显著升高(P<0.001),与未给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房颤后心房肌中MMP-13表达升高,MMP-13在此后的心房结构重构中起重要作用。厄贝沙坦能抑制房颤后MMP-13升高,从而抑制了房颤后心房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