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61.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01月至2016年0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11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37例患者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子宫动脉结扎术进行治疗(常规组),38例患者采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止血进行治疗(观察组),三组都常规使用缩宫素,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78、27.33、44.76,均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20,P<0.05).在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中发现,观察组术后腹痛、肠粘连发生率,产褥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39、6.98、11.97,均P<0.05).观察组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62、0.95、0.62,均P>0.05).观察组、常规组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6,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中子宫下段出血,子宫腔纱布填塞曾广泛用于控制出血,但效果有限,子宫动脉结扎术对于术中要求较高,并且影响子宫血流供应,而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不影响子宫血流供应,并发症少,能有效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值得基础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INK4位点的反义非编码RNA(ANRIL)在银屑病患者病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的关联。方法连续纳入204例银屑病患者,钻取银屑病病变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病变组织及配对正常皮肤组织的lncRNA ANRIL以及炎症因子的表达量。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结果lncRNA ANRIL在病变皮肤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配对正常皮肤组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lncRNA ANRIL表达水平可以较好地区分银屑病病变皮肤组织和配对正常皮肤组织(曲线下面积:0.711,95%CI:0.656~0.766)。患者病变皮肤组织的lncRNA ANRIL表达量与PASI评分正相关(r=0.261,P<0.001)。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皮肤组织lncRNA ANRIL高表达(P=0.013)、受累体表面积较大(P<0.001)和同时接受局部治疗(P=0.008)是患者较高PASI评分的独立相关因素。此外,病变皮肤组织的lncRNA ANRIL表达量与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0.248, P<0.001)、白细胞介素|6(IL|6)(r=0.219, P=0.002)和IL|17(r=0.252, P<0.001)的表达水平正相关。结论lncRNA ANRIL在银屑病病变皮肤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炎症因子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63.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k阿片受体激动剂(US0488H)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体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血管活性物质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防治HP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2周组、低氧2周+生理盐水组及低氧2周+US0488H组,采用低压低氧法建立大鼠HPH动物模型。2周后收集大鼠动脉血和肺组织,检测不同标本中血管活性物质NO、ET和AngⅡ水平。结果慢性低氧2周后,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NO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浆及肺组织中的ET和AngⅡ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U50488H可明显升高HPH大鼠血清及肺组织NO水平,同时显著降低HPH大鼠血浆及肺组织中的ET和AngⅡ水平(P〈0.01)。结论 US0488H可调节HPH大鼠体内的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其有可能通过刺激血液及肺组织NO的分泌,抑制ET和AngⅡ的产生来实现对HPH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糖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RMMI)缺血期和再灌注期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时期的高血糖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制备急性大鼠RMMI模型(缺血30 min,再灌注6 h),静脉输注高浓度的葡萄糖液,造成急性高血糖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缺血期高糖组(HGI)和再灌注期高糖组(HGR)。术中监测血糖水平,再灌注结束后检测心肌酶谱(CK,LDH)水平和心肌梗死(MI)面积。结果静脉输注高糖后大鼠血糖水平迅速而显著升高,造成缺血期和再灌注期急性高血糖。与CON组相比较,HGI组心肌酶谱水平显著升高,MI面积显著扩大[(46±9)%vs(38±6)%,P<0.05];而HGR组的心肌酶谱水平和MI面积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39±6)%vs(38±6)%]。结论缺血期急性高血糖可加重大鼠RMMI。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8例宫颈糜烂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28例。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对照组仅予微波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波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能明显减缩小宫颈糜烂面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升免口服液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研究其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理。方法:H22瘤株接种于昆明种小鼠,连续11天灌服升免口服液后,ELISA法检测H22荷瘤小鼠外周血IL-1、IL-6、TNF-α含量。结果:升免口服液提高荷瘤小鼠外周血白介素1、6,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得以改善与增强。结论:升免口服液对H22荷瘤小鼠有明显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患者用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采用面部局部封包方法,封包3 h后用(630±5.0)nm红光70 m W 10 min、(420±5.0 nm)蓝光40 m W 10 min照射,每2周1次,4次1个疗程。治疗后第2天用自制"中药消痤洗剂"清洗面部,每日2次,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治疗前心理护理,治疗中加强观察,治疗后周密的护理和用药指导有助于提高中药消痤洗剂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面部重度聚合性痤疮的疗效。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复苏饮对犬心脏骤停复苏后iNOSmRNA、nN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在自主循环恢复180min,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各组海马组织iNOSmRNA、nNOSmRNA表达的情况。结果:iNOSmRNA在假手术组未发现表达,nNOSmRNA有表达,模型组、复苏饮组iNOSmRNA、nNOSmRNA的表达均比假手术组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P〈0.05),模型组iNOSmRNA、nNOSmRNA表达又明显高于复苏饮(P〈0.05)。结论:复苏饮抑制iNOSmRNA、nNOSmRNA的表达,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肝细胞核因子3β(FoxA 2)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80例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oxA 2蛋白及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临床病理类型、吸烟、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FoxA 2蛋白和mRNA在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蛋白表达比较,t值分别为187.51、186.43、178.24;mRNA表达比较,t值分别为236.70、260.13、126.27,均 P<0.05),不同病理类型间FoxA 2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86、1.69,P>0.05),在低分化组、Ⅲ期及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肺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高分化组、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蛋白比较t值分别为4.31、3.92、3.41;mRNA比较t值分别为5.44、3.28、5.07,均P<0.05)。结论 FoxA 2可能对人类NSCLC的形成起抑制作用,并参与了肿瘤的分化、淋巴结转移过程,且与肺癌的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