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7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260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0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500例围产儿尸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航  苏宁 《江苏医药》1998,24(1):58-58
尸检病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尸检资料的积累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临床与病理及死亡原因之间的关系。1978年至1997年3月,本教研室尸检围产儿500例,对其病理、临床诊断和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500例尸检病例来自我院附属医院围产期死亡患儿。于死亡后24小时内或送检死胎24小时内完成尸检工作。其中男293例(58.6%),女207例(41.4%)。平均体重2314.61±81031g。其中死胎225例(45%),死产32例(6.4%),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出生后有生机)L)243例(48.6%)。方法尸检均经全身解剖取标本于甲醛…  相似文献   
102.
围术期呼吸循环骤停抢救成功9例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苏宁,连占朝,刘丽梅,王凤云忻州地区人民医院裴秀华围术期发生呼吸循环骤停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其抢救成功率固然与呼吸循环骤停的原因有关,但关键是及早发现,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治疗[1~5]...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报告1例伴有低亚二倍体复杂异常的多发性骨髓瘤病例并探讨其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用13q14、p53、Rbl、lq21一系列单色探针和IgH/CCND1双色双融合探针对其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结果 R显带核型分析提示该患者5个细胞为包含35条染色体的低亚二倍体核型,3个细胞为低亚二倍体克隆的复制,另外4个细胞为正常核型.间期荧光原位杂交证实核型中存在1号、13号、14号、17号染色体单体,且显示marl来源于11号染色体并造成CCND1基因的扩增.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含量显示其有低亚二倍体克隆峰,DNA指数为0.8426.结论 低亚二倍体核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发生率极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分子异常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4.
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符合颈性眩晕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选取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对照组60例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5d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55例,显效5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60例,治愈36例,显效1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1.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定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5.
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8例住院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等分为干预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在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运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及结束时进行评定。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面对、回避和屈服维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面对、回避和屈服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t=6.607,t=-2.796,t=-4.359,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6.
体外研究发现白血病细胞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刺激后可被诱导进入细胞增殖周期的S期,提高阿糖胞苷(Ara-C)等细胞周期特异性细胞毒药物的杀伤敏感性.1995年日本学者Saito等根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由低剂量的Ara-C、阿克拉霉素(ACR)、G-CSF组成,称为预激(CAG)方案.  相似文献   
107.
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与上腔静脉横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监测机械通气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与上腔静脉横径值(SVCD)的动态变化,评价呼气末正压(PEEP)对机械通气患者CVP与SVCD的影响,以及CVP与SVCD相关性研究,为用无创手段测定机械通气患者SVCD值以来指导患者液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2例因急性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监测受试者在不同水平PEEP(0~20cmH2O)时的SVCD值与CVP值,同时记录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与血氧饱和度,分析SVCD、CVP与PEEP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机械通气患者SVCD值随PEEP值的增加而递减,SVCD与PEEP值呈显著负相关(r=-0.981,P<0.01);②CVP与PEEP呈显著正相关(r=0.997,P<0.01);③CVP与SVCD值呈显著负相关(r=-0.961,P<0.01)。结论机械通气时患者SVCD值随PEEP值增加而减少,CVP随PEEP值增加而增加,从而可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来监测SVCD值,以间接评价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高糖环境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中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分为6组:低糖组,高糖组,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组.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并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blot法检测黄芩苷对高糖环境下GMC中PKC和Cx43表达的影响,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黄芩苷对GMC缝隙链接通讯功能(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结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中PKC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Cx4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黄芩苷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K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x43蛋白表达水平.划痕标记染料示踪实验结果显示: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GMC的GJIC功能缺乏,未向邻近细胞传输;与高糖组比较,PKC抑制剂组罗氏黄荧光染料向划痕两侧邻近细胞传输的层数较黄芩苷各剂量组明显增多,黄芩苷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传递的层数.结论 黄芩苷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环境下GMC中PKC的异常活化,从而上调Cx43表达,恢复GJIC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9.
参草通脉颗粒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草通脉颗粒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草通脉颗粒,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LHFQ)评分变化、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情况及治疗后6个月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LHFQ评分均降低,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再住院率、病死率降低,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草通脉颗粒可明显提高气虚血瘀型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其住院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配合中药内服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组采用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每穴灸5壮,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3∽5个疗程.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66.67%,总显效率86.67%,治疗组治愈率86.67%,总显效率100%.结论 针刺奇穴在留针针面上施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