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5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有游走性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僵硬和畸形,功能丧失,并有骨骼肌的蒌缩。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在治疗上,效果不满意,我们在临床上治疗本病时除内服中药外,加用针灸治疗,收到一定的疗效,兹报导一例如下。樊××男56岁工人家住香港1983年4月6日入院住院号:061582患者年青时即去香港谋生,以建筑工为职业,长期风雨无阻,户外作业,感受风寒湿外邪,  相似文献   
152.
益气健脾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益气健脾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益气健脾汤(黄芪、太子参、白术、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大白芍、甘草、乌梅、丹参、鸡血藤等)口服.对照组口服泼尼松,疗程为3 mo.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Schirmer's 试验和含糖试验积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其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率为85%,对照组为5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组总体疗效分别为80%和65%,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益气健脾法为主,配合滋阴润燥、养血活血治疗不仅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而且实验室指标也得到改善,其疗效优于泼尼松.  相似文献   
153.
针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基本病机——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陈湘君教授提出分期辨治法:急性期宜标本兼顾,健脾化湿,清热活血;缓解期则以健脾为要,防治湿浊;同时病前病后均须重视饮食调摄。  相似文献   
154.
目的:评估富氢水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周期为2月,对照组给予中药和非甾类抗炎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富氢水疗法,每3天1次,共16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BASDAI评分、ASDAS-CRP评分、BAS-G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BASDAI评分、ASDAS-CRP评分、BAS-G评分、疲劳、脊柱痛、外周关节痛、局限性压痛、晨僵得到明显缓解(P0.05)。两组之间比较,治疗组BASDAI评分、BAS-G评分、疲劳、脊柱痛、局限性压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P0.05),用非甾类抗炎药比例也更低(P0.01)。血沉和C反应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富氢水疗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可将富氢水疗作为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55.
以100余例真实临床典型案例为基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等,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拟训练平台,通过人机对话与病例进行互动交流,采集望闻问切四诊资料,然后辨析、论治。针对不同层次的使用者,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病案进行训练,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以及住院医师采集病史能力、临床诊断能力、辨证分析能力及选方用药能力,以期使用者形成规范的中医临床思维,全面提高其临证综合处理能力,从而全面掌握中医诊治疾病规律。  相似文献   
156.
龚蓓  苏励  孙鼎 《华西医学》2023,(6):884-891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 提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2013年1月-2021年7月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干燥综合征患者的中药处方,将收集的处方进行拆分,分别对组方药物的功效、性味和归经进行频次分析,运用VOSviewer软件进行关联性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3 689例次住院患者的用药信息,并提取了69 167条使用中药处方的数据。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清热解毒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归经以脾、肝、胃为主;可分为3个聚类,蓝色聚类以补气药、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绿色聚类以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红色聚类以活血化瘀药、利水消肿药、发散风热药和消食药为主。干燥综合征患者前20位高频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气药、利水消肿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微寒、寒、温为主,归经以脾、胃、肝为主;可分为2个聚类,绿色聚类以补阴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红色聚类以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为主。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用药符合“益气养阴,解毒化瘀”的治疗原则,而干燥综合征用药符合“养阴清热、生津润...  相似文献   
157.
吾师苏励教授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苏励教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审证细微,用药灵巧,对风湿病作了多年的精心研究,尤其对结节性红斑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颇佳。兹介绍苏教授辨治结节性红斑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