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55篇 |
免费 | 602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6篇 |
儿科学 | 86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298篇 |
口腔科学 | 82篇 |
临床医学 | 1550篇 |
内科学 | 832篇 |
皮肤病学 | 132篇 |
神经病学 | 144篇 |
特种医学 | 36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526篇 |
综合类 | 3069篇 |
预防医学 | 1361篇 |
眼科学 | 71篇 |
药学 | 1267篇 |
28篇 | |
中国医学 | 1359篇 |
肿瘤学 | 4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301篇 |
2021年 | 395篇 |
2020年 | 294篇 |
2019年 | 281篇 |
2018年 | 267篇 |
2017年 | 183篇 |
2016年 | 235篇 |
2015年 | 249篇 |
2014年 | 608篇 |
2013年 | 559篇 |
2012年 | 630篇 |
2011年 | 675篇 |
2010年 | 616篇 |
2009年 | 517篇 |
2008年 | 525篇 |
2007年 | 455篇 |
2006年 | 423篇 |
2005年 | 456篇 |
2004年 | 425篇 |
2003年 | 392篇 |
2002年 | 285篇 |
2001年 | 299篇 |
2000年 | 303篇 |
1999年 | 228篇 |
1998年 | 179篇 |
1997年 | 162篇 |
1996年 | 146篇 |
1995年 | 152篇 |
1994年 | 150篇 |
1993年 | 134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100篇 |
1988年 | 87篇 |
1987年 | 71篇 |
1986年 | 45篇 |
1985年 | 43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40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65年 | 4篇 |
1962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背景:如何运用无血清培养体系大规模扩增处于未分化状态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使其保持“干性”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中急待解决的难题。目的:建立含细胞外基质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验证其扩增细胞的高效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将体外分离得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和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上。经过体外扩增后,比较2种条件下细胞数量、细胞表面标记物表达、细胞衰老状况以及体外多向分化能力(诱导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差异,考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条件下扩增后的临床安全性。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扩增到第5代时,包被细胞外基质培养板的细胞产量已经是传统二维塑料培养板的10倍以上,流式细胞检测表明,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仍保持了干细胞表面特定标记物的表达。细胞衰老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包被细胞外基质的培养板扩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5代时,细胞仍几乎无老化现象,而使用二维塑料培养板扩增的细胞在第5代时已出现明显老化,传代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体外多向诱导分化实验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至第15代时仍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的分化功能,并且与第5代时没有明显差异,同时显著优于传统培养条件下的第5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小鼠成瘤性试验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含细胞外基质条件下扩增后仍具备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以上结果证实,含细胞外基质的无血清培养系统可以更高效且安全地扩增出具有临床应用潜能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14-3-3σ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反相蛋白质阵列检测14-3-3σ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前后特定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0种蛋白的表达量在14-3-3σ转染CNE-2细胞的前后发生了大于15%的变化,分别是Akt与pAkt(S473),mTOR与pmTOR,ERK2,p-p38,pSTAT3(Y705)与pSTAT3(S727)及Rb与p—Rb。结论14-3-3σ在鼻咽癌CNE.2细胞中所起的作用可涉及4条信号通路,分别是Akt通路、MAPK通路、JAK-STAT通路及Rb—E2f通路。 相似文献
993.
<正>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在本院至今已使用5年多,其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而且保养维护方便,故障率极低,该仪器主要由采样单元、白细胞(WBC)检测单元、红细胞(RBC)检测单元、压力单元、水路单元等组成。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能提供24个参数报告,采用半导体激光器,通过鞘液机制包裹细胞,以流式细胞原理分析细胞使细胞计数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有了进一步提高;通过核酸荧光染色对有核细胞进行染色分类,有效地对疑问细胞进行提示;采用经典的小孔阻抗计数法分析红细胞和血小板,分析血红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血红蛋白检测法,此方法汇集了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和氧合血红蛋白法两种方法的优点~([1])。现针对仪器各系统出现的故障具体介绍如下。1采样单元及故障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经胃镜植入化疗粒子行肿瘤局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多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对隆起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4月间于该院证实为隆起型食管癌的患者共2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化疗粒子植入联合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组100例(联合组)及单独化疗粒子植入组100例(对照组)。联合组患者给予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内镜下化疗粒子植入法。1~2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肿瘤缩小程度以及1年生存率数据进行提取统计。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联合组症状改善患者(94%)高于对照组(80%),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11.493,P=0.003);联合治疗组中有58例达到完全缓解,而对照组仅有37例,两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χ2=8.842,P=0.000);联合组的1年生存率(71%)高于对照组(57%),差异有显著性(χ2=4.253,P=0.039)。结论经胃镜植入化疗粒子行肿瘤局部化疗和DC-CIK免疫细胞输注法治疗隆起型食管癌的效果优于单用植入化疗粒子法,具有简便、副作用小且易于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前列地尔对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脱水、他汀类降脂药、营养脑细胞等)20例和前列地尔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46例;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于翌日及脑梗死患者于治疗后2周空腹静脉采血2 mL,测定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脑梗死患者于入院时和治疗2周后分别进行NIHSS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列地尔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前列地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前列地尔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作用和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角度调节在深部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中的合理应用及其机制.方法 51例股动脉超声检查正常者为研究对象,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股动脉中段102条.将彩色取样框斜角调节为3种情况:30°、15°及0°.CDFI显示分为4个等级:A级为彩色血流完全充盈动脉管腔;B级为彩色血流未完全充盈动脉管腔,彩色血流面积/彩色取样框内动脉管腔面积≥50%;C级为彩色血流面积/彩色取样框内动脉管腔面积<50%;D级为动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显示.结果 股动脉中段CDFI显示的血流在彩色取样框斜角为30°较15°及0°减少(均P<0.01);彩色取样框斜角为15°与0°时CDFI显示的血流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用CDFI检查深部动脉时,彩色取样框斜角调节不宜过大,以免红细胞散射回声超出探头接收范围或发生全反射而接收过少导致CDFI成像不佳. 相似文献
999.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定义
在临床实践中,通常给患有慢性广泛性疼痛且无明显病因的患者下"纤维肌痛"的诊断.1990年美国风湿病大学(ACR)结合慢性广泛性疼痛(CWP)的概念确立了纤维肌痛综合征(FMS)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两种膀胱洗液温度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TURP)术后出血量和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 采用Excel电子表格程序完成试验分组的随机化,将96例TURP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48).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立即行持续膀胱冲洗.冲洗液温度:试验组为(35.50±1.50)℃,对照组为(26.18±0.82)℃.结果 试验组术后膀胱冲洗液量少于对照组(P<0.05),且血块堵管、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冲洗液加温至(35.50±1.50)℃进行持续膀胱冲洗,可有效减轻TURP术后出血、膀胱痉挛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