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3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米蜚司酮拮抗孕酮活性,可用于妊娠各期引产,最早用于抗早孕,本人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于中期引产42例,并与利凡诺尔羊腹腔注射方法相比较,发现胎盘、胎膜、残留及产后出血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转移性肝癌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并确立临床价值.方法 127例转移性肝癌中194个占位性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增强CT、病理对比分析.结果 (1) 194个占位性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癌灶173个,良性病灶21个.超声造影前检出癌灶124个,造影后检出癌灶171个,增强CT检出癌灶168个(假阳性1个).超声造影后癌灶检出率明显高于造影前,优于增强CT.(2)超声造影新检出癌灶主要为长径<1.0 cm微小病灶95.7% (45/47).(3)转移癌灶超声造影特征性表现:动脉期89.6% (155/173)周边环状凸起样或稀疏状快速填充,9.2% (16/173)整体快速填充;95.9% (166/173)动脉期迅速廓清,2.9% (5/173)门脉中晚期或实质期缓慢廓清;1.2% (2/173)未见明确填充与廓清.(4)超声造影、增强CT与病理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8% (171/173)、100% (21/21)、98.9% (192/194)和96.5% (167/173)、95.2% (20/21)、96.4% (187/194);两者诊断的准确度均较好(Az>0.9),95%可信区间(CI)为0.994~0.959.结论 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与鉴别对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相较于二维超声在肝外胆管癌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优势。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肝外胆管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者对肝外胆管癌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及定位诊断上的差异。结果彩色多普勒和二维超声超声的肝外胆管癌检出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76.3%、7.0%、16.7%和73.3%、10.0%、16.7%,前者相较于后者可显著降低肝外胆管癌的误诊率,两者在检出率、漏诊率及定位诊断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外胆管癌的定性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维超声,但在定位诊断上相较于后者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的细胞角蛋白19(CK19)、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Ⅱ期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将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任一阳性的患者设为淋巴转移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患者设为非淋巴转移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淋巴转移组和非淋巴转移组患者的CK19、TTF-1表达情况。将淋巴组织CK19、TTF-1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患者设为微转移组,将CK19、TTF-1检测结果单阴性或全阴性的患者设为无微转移组,随访3年,比较微转移组和无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淋巴结转移组患者淋巴组织的TTF-1、CK1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淋巴结微转移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7. 14%)明显低于无微转移组患者(88. 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组织中CK19、TTF-1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生存的关系密切,与肺癌发生微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对职业长途客车驾驶员开展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客车驾驶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方法: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对长途客车驾驶员525例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与同期机关人员409例体检结果比较。结果:职业禁忌证检出23例(4.38%);观察组与对照组血脂异常分别为349例(66.48%)、133例(32.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肥胖分别为254例(48.38%)、79例(19.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长途客车驾驶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健康知识普及以及继续教育,切实有效防止恶性交通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患者就诊多属中晚期,影像学作为其检测的主要手段,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现就影像学诊断胆囊癌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与增强CT(CECT)对中肝癌(最大径3.0~5.0 cm)与非中肝癌(最大径<3.0 cm或>5.0 cm)病灶大小诊断的可靠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术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肝癌患者197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分为中肝癌组96例和非中肝癌组101例。患者均行CEUS与CECT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CEUS与CECT在不同病灶大小肝癌诊断中的差异。结果 CEUS与CECT诊断197例肝癌病灶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和0.7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组中,CEUS诊断的特异度为80.6%~85.8%,灵敏度为73.2%~91.6%;CECT诊断的特异度为65.1%~77.2%,灵敏度为63.2%~85.3%。101例非中肝癌组中,CEUS与CECT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1%和9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6例中肝癌检查组中,两种方法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9%和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癌病灶大小的测量尤其是中肝癌,术前优先选择CEUS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准确定量检测人G1型轮状病毒的TaqMan探针荧光实时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轮状病毒VP6基因为靶基因,分别设计2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扩增目的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于PCDNA3.1+载体上,体外转录获得RNA,系列稀释后为标准品,建立TaqMan探针荧光定量实时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设计实验找到最优条件下的引物浓度(250 nmol/L)、探针浓度(300 nmol/L);通过对引起腹泻的人柯萨奇病毒、呼肠孤病毒等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量为5 copies/μL。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实验,发现变异率均小于1%,重复性好。用已建立的方法对4份粪便临床样品进行3次重复试验,病毒RNA的检出率为100%。结论本实验初步建立了人G1型轮状病毒TaqMan探针荧光实时PCR检测方法,为G1型轮状病毒的诊断、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 (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杨伟  司芩  夏炳兰 《现代肿瘤医学》2015,(13):1885-188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结果:常规超声误漏诊8例,3例误诊为胆泥,2例误诊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2例误诊为胆囊息肉,1例胆囊癌伴肝转移仅诊断为肝占位。超声造影误诊1例胆囊腺瘤局灶性癌变为胆囊腺瘤。与常规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对胆囊癌诊断的符合率从72.4%上升到96.6%。结论: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相比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对胆囊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