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总结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体会。方法:对326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路径:锁骨下静脉237例(72.69%),颈内静脉10例(3.07%),股静脉79例(24.23%)。穿刺成功321例(98.47%),失败5例(1.53%)。并发症67例(20.55%),其中血肿11例(3.37%),感染20例(6.13%),导管脱落10例(3.07%),导管内血栓17例(5.12%),菌血症9例(2.76%)。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救和治疗,但需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3月因疑似冠心病(CHD)症状被收入我院患者774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被分为非冠心病(NCHD)组393例与冠心病(CHD)组381例,CHD组根据冠脉Gensini评分又被分为低危组181例(<20分)、中危组116例(20~40分)、高危组84例(>40分),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血浆Hcy水平与冠脉Gensin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CHD组颈动脉斑块积分(9.68±3.93)及血浆Hcy水平(16.35±5.49)μmol/L均高于NCHD组[(4.19±1.43)、(11.36±4.91)μmol/L],颈动脉斑块积分与Hcy水平在CHD亚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斑块积分、Hcy水平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性(r=0.761、0.637,P<0.01)。结论 CHD患者颈动脉斑块积分与Hcy水平检测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aVR导联ST段变化,将7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抬高组41例和无抬高组3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①左主干病变9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1例(2.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44例,ST段抬高组28例(68.29%)、ST段无抬高组16例(43.24%),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例,ST段抬高组8例(19.51%)、ST段无抬高组4例(10.8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对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对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探讨针刺治疗偏头痛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4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电针刺激,每天1次,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一次40 mg,每日3次,餐后服用,连续服用4周。治疗结束1个月后评定两组近期疗效;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分别记录针刺前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针刺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针刺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双侧太阳、风池穴治疗偏头痛效果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双向调节患者脑血流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5.
核因子-κB (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于1986年首次从成熟的B淋巴细胞中提取出来,为真核细胞转录因子,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细胞中.NF-κB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在机体防御反应、组织损伤和应激、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机制过程的信息传递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许多肿瘤及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发现了异常激活的NF-κB,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中的重要作用NF-κB引起广泛关注,在肿瘤化疗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治疗上取得一定进展,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NF-κB在一些肿瘤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