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7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63篇
  2篇
中国医学   6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剖宫产产妇术前心理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剖宫产968例.产妇年龄22~43岁,妊娠36+4~42+3周,初产妇738例,经产妇230例.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胃癌康方对人胃癌细胞株的抑制与诱导凋亡的作用。方法:以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为实验模型,利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刺备中药组大鼠血清PRMI1640培养液,浓度为10%。制备顺铂西药组大鼠血清PRMI1640培养液,浓度为10μL/mL。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施加处理因素24h。在光、电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的形态学变化。结果:①光镜下,HE染色药物组细胞,由梭形细胞变为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密集。②电镜下细胞变圆,微绒毛及突起明显减少,伪足消失,线粒体空泡化。核染色质凝集,可见调亡小体。凋亡细胞发生率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康方具有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调亡作用。  相似文献   
23.
本文继前两篇报导之后再次提出了另一些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草药,并对它们进行了历史用药习惯、品质、规格及药材的显微学鉴别特征,以保证中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压疮(PU)风险预警报告表在普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及探讨。方法在PU护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PU患者设计PU风险因素预警报告表,并进行PU风险因素评估,根据风险评估分值对PU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将PU护理作为日常护理考核的项目。结果通过既往对照发现,观察组上报难免PU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实际PU发生率、院外带入PU率、PU治愈转归率以及PU分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患者采用PU风险预警评估表,能有效预感PU的发生,及时发现存在PU风险的患者,对PU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既往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一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传统手术方法为分期手术,治疗周期长,费用高,腹壁造瘘也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痛苦。我院于1985年3月至1999年7月对413例病人采用了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术后定时远管冲洗,近管引流、负压吸引与冲洗交替的综合护理措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一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男247例,女166例,年龄25~75岁。其中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144例,左半结肠直肠破裂86例,直肠癌前切除157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28例。  相似文献   
26.
胡莹  久保木真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0,15(10):577-579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和使用干扰素可诱导丙型肝炎患者产生一系列自身抗体,甚至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干扰素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后,单纯停用干扰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能完全缓解,需要相应治疗,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为研究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诱发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临床特征,本文分析了日本仓敷医学中心胃肠、肝病和营养科1992~2008年接受干扰素治疗的1626例丙型肝炎患者,结果显示仅1例女性患者最终发展为AIH,予激素治疗后病情缓解。HCV RNA感染后机体可产生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干扰素治疗本身亦可诱导自身抗体产生,这种伴发的自身免疫现象并非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但自身抗体滴度很高时,应慎重使用干扰素。  相似文献   
27.
预约门诊服务是患者通过现场、电话、网络等形式,在合适的就诊时间选择合适的医生,完成诊疗过程的一种服务方式。这是对现行的及时挂号、及时就诊门诊的传统模式的补充和完善[1]。我院自2010年底在专家门诊实行预约门诊服务,现将实施以来的具体情况及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8.
HBV-DNA定量检测的室内质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美兰  杨旭  胡莹 《海南医学》2010,21(18):107-10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在HBV-DNA定量检测过程中的室内质控问题。方法采用TaqMan探针法,对质粒标准品高、中、低值在常规条件下与标本同时检测,求出均值和标准差,利用Excel折线散点图画出质控图,以(x=±2SD)为在控标准。结果四种质粒标准品S1的Ct值x=18.026,s=0.999;S2的x=21.902,s=0.947;S3的x=25.125,s=1.046;S4的x=28.035,s=0.965,连续20次测定均在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在HBV-DNA定量检测过程中的标准化和质量保证体系已经建立,而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9.
四川汉族体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城市、乡村成人的体质特征.方法 按照Martin<人体测量方法>和<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四川资阳地区简阳市调查342例男性(城市汉族男性137例,乡村汉族男性205例)和357例女性(城市女性151例,乡村女性206例)成人的86项体质指标,计算35项体质指数,统计了指数分型情况,并将之与我国族群资料进行比较,对四川汉族体质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四川汉族(男女合计)上眼睑有皱褶率较高,有蒙古褶率低,眼裂高度多为窄型,眼外角多高于眼内角,鼻根高度多为中等型,鼻背多为直型,颧骨多不突出,鼻基部多为上翘,鼻翼高度多为中等,鼻孔最大径多为斜位;鼻翼宽度多大于眼内角宽,耳垂三角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厚度薄型率(49.1%)最高,中型率(40.1%)亦较高,厚红唇率低;发色为黑色,眼色多为褐色,肤色多为黄色.按头面部指数均值,四川汉族男女性均为圆头型、高头型、中头型、超狭面型、狭鼻型、长躯干型、亚短腿型、宽肩型、宽骨盆型,男性还为中胸型,女性还为宽胸型.四川汉族城市男性为中等身材,城市女性、乡村男性、乡村女性均属于亚中等身材.结论 四川汉族头面部指标值、指数值明显受到南亚类型族群与北亚类型族群的共同影响.四川汉族体部指标值更接近于北亚类型族群,体部指数值介于北亚类型族群与南亚类型族群之间.  相似文献   
30.
新注射吸毒者及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四川省注射吸毒者进行社区横断面调查.结果 3852名被调查者中,注射吸毒史<1年、1~3年和>3年者最近6个月共用针具比例依次为19.9%、29.1%和36.3%.注射吸毒<1年的被调查者共用针具的独市影响因素包括女性、少数民族、注射吸毒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自愿做过艾滋病检测、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1~3年的被凋查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率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固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技能培训、招募年、招募地区;注射吸毒>3年的被调奋者共用针具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注射频牢高、共用注射器/针头以外其他吸毒用具、有非同定性伴、有商业性伴、固定性伴注射吸毒、未使用安全套、未参与针具交换、招募年、招募地区.结论 新注射吸毒者和长期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及无保护性行为比例均较高,长期注射吸毒者较新注射吸毒者有更多共用针具行为和无保护性行为,针对两类人群的干预应有不同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