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评价颈动脉软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42个软斑块进行超声造影二维成像和超声造影三维成像,根据图像中斑块内造影剂的分布、形态等特点将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分为4级:Ⅰ级,斑块内无增强;Ⅱ级,斑块内呈星点状增强或仅局部小范围增强;Ⅲ级,斑块内呈点状和短条状增强;Ⅳ级,斑块内呈条状和网络状增强.结果 超声造影二维成像模式下42个软斑块中,Ⅰ级2个(占4.8%),Ⅱ级15个(占35.7%),Ⅲ级22个(占52.4%),Ⅳ级3个(占7.1%);超声造影三维成像模式下42个软斑块中,Ⅰ级0个,Ⅱ级4个(占9.5%),Ⅲ级20个(占47.6%),Ⅳ级18个(占42.9%).结论 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可以更全面地反映颈动脉软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空间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斑块立体解剖结构及整体微血管灌注情况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构建表达大鼠核因子κB(NF- κB ,p6 5 )反义RNA的重组腺病毒,并测定受染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NF -κB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HR)的VSMCs中提取总RNA ,经RT PCR方法获得含全部编码序列的NF κB (p6 5 )cDNA片段(16 5 3bp) ,用TA克隆技术插入pMD18 T载体,构建pMD18 T/16 5 3重组质粒,并经酶切和DNA测序鉴定。以该质粒为模板,经PCR获得NF κB(p6 5 ) 3’端2 6 9bp片段,逆向插入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并置于CMV启动子下。由此构建的pcDNA3.1( ) /2 6 9质粒含有NF κB(p6 5 )的2 6 9bp反义RNA完整表达框。随后将该表达框克隆到入门载体pENTR4 ,构建重组质粒pENTR4 /CMV/2 6 9。使用同源重组方式在体外将该表达框重组到腺病毒载体pAd/PL DEST ,最终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pAd/CMV/2 6 9。线性化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2 93细胞后产生的重组腺病毒颗粒用于VSMCs的感染。WesternBlot测定感染前后VSMCs中NF- κB(p6 5 )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构建的pMD18 T/16 5 3重组质粒经过序列测定,证实其包含大鼠NF κB(p6 5 )基因的16 5 3bp片断;pcDNA3.1( ) /2 6 9、pENTR4 /CMV/2 6 9、pAd/CMV/2 6 9等重组质粒经内切酶消化或PCR等方法鉴定无误;线性化的pAd/CMV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PGE1)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心衰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PGE1 20μg/天,共14天,对照组15例,为心衰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及组间心功能分级,心率、超声心动图及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同时治疗组肺动脉压力显著降低,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疗效,同时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使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4.
胡榕  汪建新 《临床荟萃》1997,12(12):F002-F002,530
真菌(Fungi)为真核细胞生物,种类多,分布广,绝大多数不致病.致病性真菌只是少数,从其引起感染的部位来看,可分为两类:①浅部真菌感染常见,占真菌病总数的90%以上,主要侵袭表皮、毛发、指(趾)甲,引起各种癣病.②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低,但危害性大,常危及生命.主要由真菌侵袭内脏、骨骼、肌肉、皮下组织、粘膜等部位引起的感染,亦称为深部真菌病(DeepMycoses).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应用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定量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 61例存在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脑梗死分为两组:脑梗死组27例,34例无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低回声斑块行超声造影三维成像,并对三维图像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处理,计算并记录斑块的体积和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条数,计算血管指数,所有参数进行两组间的对比分析. 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低回声斑块的血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斑块体积、最大厚度、横截面积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三维成像不仅能显示颈动脉低回声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的空间立体分布,还可以通过血管指数对斑块内新生血管进行定量评价,这为进一步研究斑块内微血管灌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了解成都市金牛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分别于一个流行期前后检测3~11、12~17、18~60、60岁4个年龄组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同时对部分人群分年龄组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1月后检测其抗体水平。结果目前该区健康人群甲型H1N1流感抗体达到保护水平的比例为44.23%,GMT水平为1∶23.3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2,P0.01;F=25.02,P0.01),其中3~11、12~17岁组抗体水平较流行前期均有上升;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后人群抗体阳转率为88.98%,GMT水平为1∶325.20,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8,P0.01;F=13.23,P0.01),以311岁组水平较低。结论目前除1217岁组抗体水平较高外,其他年龄组保护性抗体比例仍较低,有必要对其继续加强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宣传和接种。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α-糜蛋白酶联合治疗急性牙周脓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牙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α-糜蛋白酶观察组和碘甘油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牙周袋内刮治并用α-糜蛋白酶溶液袋内冲洗后牙周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照组行牙周袋内刮治后在牙周袋内涂滴2%碘甘油,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临床指标(PD、GI、SB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治疗后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牙周脓肿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α-糜蛋白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8.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 :10例患者 ,9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置入导线 ,1例因存在残存左上腔静脉 ,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 10例中 9例冠状窦电极导线置于冠状静脉窦中部、1例置于冠状静脉窦远端。冠状窦起搏阈值为 1.0 6±0 .2 0V、起搏阻抗 6 11± 115 .8Ω、P波振幅为 4.0 7± 0 .88mV ;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 0 .5 3± 0 .12V、起搏阻抗 6 70 .3±191.7Ω、R波振幅为 9.6 6± 1.87mV。随访 5~ 2 4个月有 9例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 ,1例呈AAT工作方式。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 10例中 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完全控制 ,2例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三腔起搏器技术安全、可靠。适合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39.
目的 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宫颈癌患者近5年相对生存率,并预测未来5年相对生存率,为常德市宫颈癌防治提供数据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该院肿瘤登记数据库,采用周期分析法评估2010-2014年宫颈癌患者的5年相对生存率,并按照诊断年龄、乡镇地区进一步分层分析.通过在周期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广义线性模型,预测未来2015-...  相似文献   
40.
2000-2004年成都市金牛区流动人口麻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成都市金牛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0-2004年金牛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4年全区报告疑似麻疹病例70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4.57/10万,其中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发生的病例占60.23%,在5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中外来流动人口占88.68%,发病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为主,3~6月高发,报告病例中有明确麻疹免疫史者占6.86%,7.55%无免疫史,85.59%免疫史不详。结论根据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表明,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同时要考虑对大年龄组流动人群接种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