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4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29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26篇
基础医学   332篇
口腔科学   84篇
临床医学   854篇
内科学   567篇
皮肤病学   42篇
神经病学   208篇
特种医学   24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75篇
综合类   1858篇
预防医学   857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897篇
  8篇
中国医学   687篇
肿瘤学   217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78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305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66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36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73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5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自从1981年以来,我们采用了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以避免传统椎板减压术所引起的问题。本文旨在阐述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的长期疗效以及探讨术后出现的问题。方法:对54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男4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6岁。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25例患者为退行性椎管狭窄,13例为腰椎滑脱引起的椎管狭窄,12例为复合性的椎管狭窄(同时存在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6例为增生性椎管狭窄,(2例同时存在增生性狭窄和滑脱的患者分别包括在两个组内)。术后临床疗效评价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计算恢复率。影像学结果分析包括:椎管横断面积、腰椎后凸情况、腰椎活动度及椎板间融合率。结果:在末次随访时,退行性椎管狭窄的平均恢复率为69.2%,复合性椎管狭窄为66.5%,增生性椎管狭窄为65,2%,滑脱性狭窄为54.7%;恢复差的主要原因为惠者年龄大和减压不充分。随访中有7例JOA评分降低,6例病变在椎板扩大处有发展和5例滑脱处有发展,22例(41%)发生椎板间融合。结论:在术后平均5.5年的随访中,多数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保持了满意的疗效,该手术的最佳适应证是活动较多的年轻人,并且是中央型椎管狭窄的患者。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无,历史的,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62.
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评价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直视下气囊扩张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23例贲门失弛缓症并经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定期随访。详细询问病史,并经内镜和钡餐检查对原有的吞咽困难等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估。结果:23例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均有显著改善。1次扩张有效率达86.9%(20/23),2次有效率可达100%。术中可见贲门黏膜撕裂、渗血,占73.9%(17/23),但未见致命性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可获得良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具有安全、简便的特点,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3.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9月3~4日,连续2 d我室从神经内科送检的3份痰液标本中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在短时间内同一病原菌在同一病区出现数例,已构成流行趋势.对此,我们分析了可能引起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4.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99年10月-2007年10月,对20例Denis 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显示骶神经全长的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观察神经走行及毗邻关系.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0~5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1 d~23个月.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8例,挤压伤2例.合并耻骨骨折8例,尿道断裂4例.行常规骨盆X线片、CT、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X线片示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骶孔线模糊、扭曲变形、左右不对称;CT示骶管于不同断面水平存在左右不对称及骨折侧结构紊乱、骶骨外侧骨折块向后上方移位,同时存在压缩且向骶骨中央突入.根据临床表现、美国国立脊髓损伤学会和国际截瘫学会1990年推荐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与MRI正常侧对比及Gierada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临床及MRI诊断,并进行手术验证.结果 临床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神经根损伤14例,S,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6例;MRI诊断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3例,S4神经根损伤2例;手术证实S1神经根损伤17例,S2神经根损伤14例,S3神经根损伤7例,S4神经根损伤1例.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示骶神经全长及周围毗邻关系,骶神经损伤时发现有骨块压迫、神经根走行改变5例,损伤处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19例,骶管狭窄17例,骶神经出现异常增粗11例.结论 骶骨斜冠状位MRI扫描对于骶神经损伤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较多见,但在肾移植术后7天行二次断血灌注再植成功报道甚少,笔者处理1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6.
为了提高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计划招收以初中毕业为起点的"2 3"临床检验专业学生,这就需要创新的教学模式。因此,亟需在教学实践中整体设计教学环节,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对此模式的探索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7.
MEBO在基层医院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MEBO在基层医院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通过在同一批烧伤病人身上运用同样的MEBO治疗,先后得到不同疗效的分析,揭示基层医院再生医疗技术治疗效果不佳的真正原因。结果:本组18例基层医院MEBO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在我院使用同样药物治疗后全部治愈,效果良好,瘢痕形成小,近远期随访满意。结论:对较小面积Ⅱ度以内的烧伤,只要使用方法得当,基层医院同样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8.
本文在简述骨的组成及生成,钙,磷代谢的调节等生理基础上,论述了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及后果,并重点介绍了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9.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0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 (ICP)是妊娠期特有的并发症 ,被公认为是对胎婴儿威胁较大的高危妊娠之一 ,其主要危害是引起早产 ,羊水胎粪污染 ,胎儿宫内窘迫及围产儿死亡。本文总结 30 9例ICP孕妇及围产儿情况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7~ 2 0 0 1年我院住院分娩孕妇 ,符合ICP诊断标准 30 9例。2 方法 入院孕妇常规空腹抽血 ,检测肝功能、血胆酸等指标。血胆酸正常值范围 0~ 2 6 1μg/dL。将 30 9例孕妇按血胆酸值分级 ,A组 (≥ 30 0 0 μg/dL ,6 1例占 19 7% ) ,B组(10 0 0 30 0 0 μg/dL ,119例占 38 5 % ) ,C组 (≤ 10 0 …  相似文献   
70.
晕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它是由于大脑一过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在门诊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护理操作中 ,经常会遇到突然发生晕厥的患者 ,现将作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随机对 4 815例静脉输液患者和 86 6例肌肉注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 ,发现有 12例患者发生晕厥 ,占总人数的 0 2 1%。本组患者发生晕厥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 :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空腹、首次静脉穿刺失败、重复穿刺等。其中 5例为空腹静脉穿刺 ,占发生总数的 4 2 % ;3例为首次肌肉注射 ,占发生总数的 2 5 % ;4例为重复静脉穿刺 ,占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