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重症脑梗死患者的TCD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经颅多普勒(TCD)对重症脑梗死患者颅内压力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3例重症脑梗死合并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观察组)和53例无颅内压增高的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于发病24h内、3d、7d进行TCD检测,并对观察组患者于脱水降颅压治疗前后进行TCD检测,观察平均血流速度(Vm)、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流参数指标及频谱形态特征。结果观察组于发病初期(24h内)、3d、7d时Vm均显著增快,PI、RI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脱水治疗前Vm、PI、RI较脱水治疗后及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病变侧与病变对侧Vm、PI、RI差异有显著性(P<0.05)。TCD频谱形态在颅内压增高时呈现高阻力、高流速后低流速特点。结论TCD对重症脑梗死并颅内压增高具有特异性改变,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强、可靠而实用的监测颅内压的手段,同时TCD可用于了解脑血流的变化,以指导药物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脑梗死的发生与外周血中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相关性,筛选TIA后脑梗死的预测指标,为探索TIA后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96例TIA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并测定相关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分析血浆MMP-9水平、相关实验室指标与TIA后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中15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15.6%.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2±90)μg/L 比(97±68)μg/L, P=0.009;(3.3±0.7)g/L 比(2.7±0.5)g/L,P=0.020];相关分析显示,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是TIA后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OR=12.093,P=0.032;OR=0.162,P=0.041).结论 MMP-9、纤维蛋白原水平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二者是TIA发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近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根据易损斑块分子标记物正常与否,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对其近期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升高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易损斑块分子标记物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血浆t-pA活性、D-二聚体含量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动态研究脑梗死患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D-二聚体(D-D)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6例脑梗死患者发病7天、28天及4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t-pA活性及D-D水平,并进行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t-pA活性显著降低,D-D含量显著增加并随着病情改善而有所恢复,二者动态变化量愈大,病情改善程度愈明显。结论:血浆t-pA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病因之一,D-D含量增高是血栓溶解标志,动态观察二者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采用肌苷和γ-氨基丁酸联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TS)14例,取得较好效果。 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12岁;病程1个月至2年。主要症状为眨眼、皱额、蹙眉、撅嘴,喉中发出“嘿、嘿”声,并逐渐出现手足抽动,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治疗方法及疗效:肌苷60~80mg/(kg·d),分3次口服。γ-氨基丁酸0.5g/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RI,DWI)及氢质子波谱成像(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评价两组临床治疗方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及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MRS在兴趣区上测量氮-乙酰天冬氨酸(NAA)与肌酸(Cr)比值(NAA/Cr);胆碱复合物(Cho)与肌酸(Cr)比值(Cho/Cr)及乳酸(Lac)与肌酸(Cr)比值(Lac/Cr),并对治疗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 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病人NAA/Cr较治疗前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病人CHO/Cr及 Lac/Cr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以上结果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 MRS 联合DWI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脑蛋白水解物(施普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BI)患者血清高敏CRP(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检测40例SBI患者(SBI组)、40例脑梗死(CI)患者(CI组)、4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SBI组和CI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I组的血清hs-CRP水平亦显著高于SBI组(P<0.05).36例合并高血压的SBI患者中,梗死灶2个以上者血清hg-CRP水平显著高于梗死灶1~2个者(P<0.05),且未服降压药者较多(14/19).结论 炎性反应过程参与了脑的小血管病变;hs-CRP水平与脑的小血管病变范围密切相关.未降压治疗的重度高血压更易引起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动态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符合条件的96 例TIA 患者,搜集临床资料及常规实验室指标如纤维蛋白原、凝血指标、血常规、血糖、血脂、肌酐等,进行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96 例患者中15 例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为15.63%;发生脑梗死患者与未发生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5 ±1.2)g/L vs.(2.9 ±0.7)g/L,P =0.009];相关因素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OR =0.632,P =0.011).结论 纤维蛋白原与TIA 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TIA 发展至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可作为TIA 近期卒中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易损斑块分子标记物水平与TIA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易损斑块分子标记物正常与否,将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为升高组和正常组,并对害近期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升高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提示易损斑块分子标记物升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