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621篇 |
免费 | 1796篇 |
国内免费 | 108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8篇 |
儿科学 | 369篇 |
妇产科学 | 249篇 |
基础医学 | 1246篇 |
口腔科学 | 361篇 |
临床医学 | 4640篇 |
内科学 | 2544篇 |
皮肤病学 | 240篇 |
神经病学 | 449篇 |
特种医学 | 10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38篇 |
外科学 | 2532篇 |
综合类 | 9147篇 |
预防医学 | 4128篇 |
眼科学 | 320篇 |
药学 | 3673篇 |
37篇 | |
中国医学 | 3260篇 |
肿瘤学 | 9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5篇 |
2023年 | 553篇 |
2022年 | 760篇 |
2021年 | 839篇 |
2020年 | 613篇 |
2019年 | 630篇 |
2018年 | 745篇 |
2017年 | 443篇 |
2016年 | 566篇 |
2015年 | 604篇 |
2014年 | 1646篇 |
2013年 | 1191篇 |
2012年 | 1431篇 |
2011年 | 1597篇 |
2010年 | 1484篇 |
2009年 | 1488篇 |
2008年 | 1327篇 |
2007年 | 1551篇 |
2006年 | 1433篇 |
2005年 | 1453篇 |
2004年 | 1264篇 |
2003年 | 1204篇 |
2002年 | 914篇 |
2001年 | 926篇 |
2000年 | 1085篇 |
1999年 | 1089篇 |
1998年 | 1046篇 |
1997年 | 994篇 |
1996年 | 933篇 |
1995年 | 768篇 |
1994年 | 726篇 |
1993年 | 584篇 |
1992年 | 585篇 |
1991年 | 482篇 |
1990年 | 468篇 |
1989年 | 382篇 |
1988年 | 249篇 |
1987年 | 210篇 |
1986年 | 165篇 |
1985年 | 172篇 |
1984年 | 144篇 |
1983年 | 118篇 |
1982年 | 90篇 |
1981年 | 83篇 |
1980年 | 67篇 |
1979年 | 47篇 |
1978年 | 23篇 |
1964年 | 23篇 |
1958年 | 15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目的 评价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治疗单间隙腰椎布鲁杆菌病性脊柱炎(BS)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 2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42~65岁。患者均为单间隙病变,累及两个椎体,其中L1~2 1例,L2~3 3例,L3~4 8例,L4~5 12 例,L5~S1 3例;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术前至少经过一个疗程的规范药物治疗。均选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Cobb角、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 )脊髓功能评定、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指标,以及X线片、CT、MRI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预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2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8个月,无一例发生窦道形成及复发。侧凸Cobb角术前及术后3、6个月分别为14.89°±1.48°、4.00°±1.44°和4.01°±0.87°,VAS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分别为(8.4±1.6)、(3.1±0.3)、(1.1±0.3)及(0.7±0.2)分,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时间推移,术后ESR、CRP、Cobb角明显减小,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RBPT术后转阴率(正常率)逐渐增高,术后3个月为48.14%,6个月为100%。临床疗效评价:术后3、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59.25%(治愈16例、改善10例、无效1例)、81.48%(治愈22例、改善5例)、96.29%(治愈26例、改善1例),后一个时间点治愈率与前一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在应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前提下,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病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加椎间或关节突间植骨治疗单间隙BS是可行的,其在解除疼痛、稳定脊柱及恢复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讨论心衰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SLC6A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预后的关联.方法 收集随访患者死亡预后信息,并根据预后将155例受试对象分为死亡预后组和存活预后组,分别包含31例和124例患者.研究针对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SLC6A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联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 随访中检出预后死亡患者31例,同124例预后存活的受试对象比较;预后死亡的受试对象吸烟史和饮酒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预后存活组,P <0.05.本研究借助软件计算出4个片段位点甲基化率,焦磷酸测序图DNA中R或Y对应4个片段序列中CG中的C,T对应的是非CG的C.预后死亡组总甲基化率高于预后存活患者.总MTI是心衰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会使死亡风险增高2.99倍,P<0.05;此外,年龄的增加、既往吸烟和饮酒史以及DBP高,也表现为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SLC6A2基因启动子区总甲基化的存在与心衰患者预后出现死亡存在正关联,总MTI是心衰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会使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下调MARCH8基因表达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侵袭、迁移、增殖以及克隆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特异性针对MARCH8基因的siRNA片段,并将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至宫颈癌Siha细胞,同时设立转染无义序列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ARCH8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改变。通过Transwell小室实验、划痕实验检测MARCH8表达下调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CCK-8法、细胞平板克隆实验检测MARCH8表达下调对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RCH8基因表达下调对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波形蛋白(Vimentin)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RCH8基因表达下调,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以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与转入siRNA-NC组相比,转入siRNA-MARCH8组细胞MARCH8在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均明显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被抑制(P<0.05),且侵袭标记蛋白MMP9,Vimentin以及增殖标记蛋白PCNA的表达也明显下降。MARCH8基因表达成功下调后,转入siRNA-MARCH8组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下调MARCH8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和克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Y染色体长度变异的临床意义及与男性生精障碍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86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精液常规检测。结果在126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检出Y染色体长度变异核型82例,占6.49%。(1)小Y(Y≤21号染色体)共44例,占53.66%;(2)大Y(Y≥18号染色体)共38例,占46.34%。Y染色体长度变异患者的无精子症和少弱精子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Y染色体长度变异患者的精子密度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液量二组无差异。82例Y染色体长度变异患者进行AZF微缺失检查,发现有24例存在微缺失,检出率29.27%,其中最常见的为AZFc完全缺失检出10例,占12.20%。结论 Y染色体长度变异和微缺失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和精子生成障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检测54例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的绒毛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Affymetrix Cytoscan optima芯片对54例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的绒毛组织进行基因组CNVs检测,用相应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其是否具有致病性。结果全部54例标本均成功获得芯片检测结果,成功率100%。共检测出异常30例(55.6%),其中非整倍体27例(50.9%),单纯性CNVs 2例,非整倍体合并CNVs 1例,单亲二倍体1例。结论自然流产和胚胎停育的绒毛染色体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检测成功率高,为临床咨询流产和胚胎停育原因提供了一种更有效地遗传学检测方法,array-CGH芯片检测是目前临床检测流产绒毛是否存在基因异常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摩梭人民族身份未定,通过研究摩梭人体型来分析其民族归属。 方法 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共测量了386例(男179例,女207例)摩梭人体质数据,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摩梭人的体型。 结果 摩梭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2-4.9-2.4,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0-4.8-1.6,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男性体型点的分布相对离散,女性体型点的分布相对集中。6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女性脂肪、骨骼和肌肉越来越发达,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位置距离比较,摩梭人体型与布依族最接近,与云南汉族和云南蒙古族较接近,与巴尔虎蒙古族距离较远。采用组间连接法对13个族群(8个南方少数民族、2个南方汉族,3个北方蒙古族)体型3个因子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摩梭人体型具有南方族群体型特征,但摩梭人体型与多数南方族群略有不同。综合13个族群男性、女性内、中、外因子均值的比较结果,发现摩梭人身体脂肪含量逊于北方蒙古族和汉族,而高于7个南方少数民族,身体粗壮程度强于多数南方民族,但逊于北方蒙古族。 结论 摩梭人总体上具有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但比多数南方族群身体更粗壮、脂肪更发达。不支持摩梭人是蒙古族一支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新疆黑蜂胶调控结肠癌大鼠模型中调节性T细胞(Tregs)功能进而对结肠癌治疗作用的研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组,空白组只进行正常喂养,模型组给予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灌肠12周,蜂胶预防组于灌肠期间予以黑蜂胶进行预防,溶剂对照组给予33%乙醇灌肠,模型复制成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建模但不给予治疗),蜂胶治疗组(给予黑蜂胶治疗30 d)以及阳性对照组(给予5-FU治疗30 d)。HE染色观察结肠癌变组织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RT-PCR法、ELISA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regs细胞表型及与其增殖分化相关因子IL-10、TGF-β的表达。结果阴性对照组大鼠体质量、血清中TGF-β较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GF-β的水平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与空白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大鼠结肠大体及病理切片均有明显变化;阴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0及脾脏中CD4+CD25+Treg细胞亚群比例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5);蜂胶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L-10及CD4+CD25+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黑蜂胶可通过调节Treg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发挥抗肿瘤作用,进而对结肠癌的治疗以及预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8.
探讨新疆黑蜂胶对结肠癌大鼠模型中T细胞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蜂胶预防组、蜂胶治疗组和5-FU组。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灌肠建立结肠癌大鼠模型。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0d,其中蜂胶预防组于造模初便给予蜂胶预防性灌胃。每周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HE染色观察结肠癌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血清细胞因子TGF-β和IL-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细胞亚群数量、RT-PCR检测脾脏组织中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蜂胶治疗组及5-FU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高(P0.05);模型组Treg数量及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蜂胶预防组及5-FU组Treg数量及其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Th17及其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5-FU组Th17数量及其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Th17/Treg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5-FU组大鼠Th17/Treg比值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这提示新疆黑蜂胶具有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作用,调节相关T细胞的功能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背景: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分化的能力,有望成为软骨组织工程中治疗软骨缺损的种子细胞,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合适的生长因子起了重要作用。
目的:利用富含生长因子的软骨细胞上清液诱导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对其鉴定。
方法:采用消化法分别获得SD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软骨细胞。收集软骨细胞上清液离心、过滤冻存备用。培养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后离心成微团,并用软骨细胞上清液进行成软骨诱导分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检测进行鉴定。
结果与结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使用软骨细胞上清液成软骨诱导21 d后,微团可见似软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法进行Ⅱ型胶原鉴定,基质能被Ⅱ型胶原染色,细胞染色呈现棕黄色。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的微团表达软骨特异性基因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证实软骨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以诱导大鼠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方向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研究发现,良性肝病时的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性AFP与HCC时产生的AFP在糖链结构上有差异,以小扁豆凝集素(LCA)作为外源性凝集素可将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及LCA结合型(AFP-L3),其中AFP-L1主要存在于良性肝病中,AFP-L2来自孕妇,而AFP-L3则为HCC所特有,即通常所说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是肝癌诊断的高特异性指标,被称为新一代肝癌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鉴别诊断[1].近期我院收治了1例胃肺、1例肺癌甲胎蛋白异质体增高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