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5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耳鼻咽喉   36篇
儿科学   33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252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561篇
内科学   414篇
皮肤病学   77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24篇
综合类   1254篇
预防医学   512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465篇
  6篇
中国医学   500篇
肿瘤学   12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23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目的 总结15岁以下儿童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临床特点及中远期随访结果,探讨手术指征、瓣膜选择等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15岁以下29例行瓣膜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年龄2~15(10.66±3.55)岁.病因: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异常2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手术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主动脉瓣置换2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双瓣置换术7例,均采用机械瓣膜.所有瓣膜置换均采用间断褥式缝合方法,术中采用Manouguian法行主动脉根部加宽5例;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2例.术后以华法林抗凝治疗,维持INR在2.0~3.0.结果 患者CPB时间(126.39±68.4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7.39±48.23)min.全组院内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律失常1例(窦性心动过缓、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呼吸衰竭l例,急性肾衰竭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1个月至8年,平均3.5年,随访期无死亡,所有患者机械瓣功能均良好,无再次手术,无抗凝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儿童主动脉瓣疾病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围术期及术后密切治疗,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142.
143.
144.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21例。术前行薄层CT扫描,并将CT数据导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一步在计算机中将健侧颧骨颧弓镜像至患侧,最终打印出“复位”理想的患侧颧骨颧弓形态模型。在此模型上,进行内固定钛板预成型。术中利用预成型的内固定钛板引导骨段复位并最终完成内固定。术后行CT复查,三维测量颧骨颧弓位置并与术前设计位置进行比较,评估手术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关键标志点间距同术前设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3D打印技术有助于术前设计和植入物精确塑形,能有效提高单侧粉碎性颧骨颧弓骨折复位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观察气压治疗预防老年内科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wells 评分达到高度可能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间隙充气加压泵(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对照组采用低剂量的低分子肝素预防.通过比较两组间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的差异以及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结果 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 D-二聚体值、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AT-Ⅲ)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压预防.气压预防组与对照组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PC能够预防老年内科患者静脉血栓(DVT),临床预防效果与低分子肝素相当.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考察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SR—BI基因3'UTR对其mRNA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SR.BI基因mRNA3'UTR全长序列,克隆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下游,分别构建重组质粒pc.1uc.3’UTR以及pGL3-CLAp—luc-3’UTR。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进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mRNA的半衰期。结果通过PCR成功扩增获得人SR—BI基因3’UTR全长序列,分别构建重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c-luc-3’UTR以及pGL3一CLAp—luc-3’UTR,并以pGL3一CLap-luc-3’UTR转染HepG2细胞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CLAp-luc.3’UTRHepG2。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实时荧光定量RT-PCR以及mRNA半衰期检测,结果证实SR.BI基因的3'UTR的存在可显著降低荧光素酶活性及其mRNA水平,mRNA半衰期也显著缩短。结论SR—BI基因3'UTR对其mRNA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是SR.BI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关键,为SR.BI基因表达调控提供了一个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8.
149.
目的:探讨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和非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2-2012-01收治的13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Sakamoto影像学分型,Ⅰ型夹层2例,Ⅱ型6例,Ⅲ型4例,Ⅳ型1例;11例保守治疗效果良好,已随访3~46个月(平均27.3个月),无明显腹部症状复发;CTA随访(8例)结果显示,SMA夹层稳定或不同程度改善,假腔内血栓减少,夹层远端动脉开放。2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中1例用弹簧圈栓塞假腔,已分别随访7个月和19个月,无腹部症状复发。结论:CT增强或CTA对于SISMAD的诊断具有重要帮助。保守治疗SISMAD有效,一旦无效或病情进展,根据病情改行腔内治疗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