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91.
目的:观察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及RT-PCR法检测5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癌旁喉组织以及远离肿瘤的正常喉组织中GLUT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结合喉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1);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cm者(P<0.05).②RT-PCR结果:GLUT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喉组织和正常喉组织(P<0.01);在低分化喉癌中的表达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喉癌(P<0.05);Ⅲ期+Ⅳ期喉癌较Ⅰ期+Ⅱ期喉癌有高表达GLUT1的趋势(P<0.05);有淋巴转移的喉癌的表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5);在直径≥3 cm的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直径<3 cm者(P<0.05).结论:GLUT1与喉癌发生、发展、分化、淋巴转移和转归等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喉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92.
593.
目的 分析核素法中放射性活性淋巴结的转移特点,探讨临床检查未发现转移淋巴结(clinically NO,cNO)喉癌及下咽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定位方法.方法 对45例具有高隐匿性转移的cNO喉癌和下咽癌患者,在局麻下距肿瘤边缘约1~2 mm处分3、4个等距离点注射99m锝-硫化胶体(99mTc-labeled sulfur colloid 99mTc-SC),2 h后行核素扫描探测颈部高核素浓集的淋巴结.10~12 h后开始手术,术中用手提式γ探测仪探测腮腺咬肌区的放射活性值作为本底背景值.翻开颈阔肌皮瓣探测术野,将放射活性计数值高于本底背景值的所有淋巴结定义为SLN.切取SIN并行常规、连续切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查微小转移灶.所有患者SLN切除后即行择区性颈淋巴清扫术,并按肿瘤不同部位和T分级行原发灶切除术.结果 有4例未能检出SLN;其余41例共51侧颈部检出SLN,13例共15侧颈部SLN中发现肿瘤转移,1例假阴性.以颈清扫标本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定位活检成功率为92.7%,灵敏度为93.7%,假阴性率为6.3%,准确度为98.0%.在SLN有转移的15侧颈部中,有11侧(73.3%)转移发生在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SLN,转移阳性的淋巴结均在每侧放射活性计数值最高的前3枚淋巴结中.结论 核素法定位喉癌下咽癌SLN有临床应用前景,取放射性计数值最高的前3枚SLN能较准确地判断颈淋巴结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594.
目的通过建立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模型,研究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影响患者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4只SD健康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unhandled control group,UC),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hronici ntermittent hypoxiagroup,CIH)和去除缺氧组(removal of hypoxia group,RH),UC组正常饲养,CIH组每日间歇缺氧8小时,连续4周,建立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RH组前4周同CIH组,后4周正常饲养,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海马CA3区P38表达。结果①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从第1天开始,CIH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和RH组(P〈0.01或P〈0.05),RH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UC组(P〈0.05):②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CIH组的穿越平台次数较UC组显著减少(P〈0.01),RH组的穿越平台次数较CIH组明显增多(P〈0.05),但较UC组仍明显减少(P〈0.05);各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的时间百分率的比较:CIH组较UC组显著减少(P〈0.01),而RH组较CIH组明显增多(P〈0.05),较UC组仍显著减少(P〈0.05):③各组海马CA3区P38表达水平的比较:CIH组和RH组P38阳性产物OD值均低于对照组(P〈O.01),RH组高于CIH组(P〈0.01)。结论①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去除缺氧因素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有所提高:②慢性间歇性缺氧可导致大鼠海马CA3区P38表达减少,去除缺氧因素后P38表达有所提高;③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减少和结构变化有关;④慢性间歇性缺氧可能导致OSAHS患者空?  相似文献   
595.
目的 探讨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2011年所有感染性颈动脉破裂病例及同期内所有英语文献记载的病例。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生46次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最常见的破裂部位为颈总动脉(33/46,71.7%)。经血管结扎治疗17次(37.8%),血管内支架置入20次(44.4%), 栓塞治疗7次(15.6%)。血管结扎在治疗感染性颈动脉破裂时再次出血发生率11.8%(2/17)明显低于血管内支架置入60.0%(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355, P =0.037)。结论 血管结扎是感染性颈动脉破裂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可能是防止再次出血的最好方法。但是如果结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其并发症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96.
目的:探讨利分能与西咪替丁治疗小儿重症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n=30)给予利分能(重组人干扰素α鄄2b)100万IU肌肉注射,1次/d,同时与西咪替丁20mg/(kg·d)分3次口服;对照组(n=20)利巴韦林15mg/g(kg·d)加入150~250ml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5d。结果:治疗组退热、止痒、结痂和痊愈时间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血小板计数(Plt)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利分能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小儿重症水痘能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相似文献   
597.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鼻内窥镜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江  胡国华 《重庆医学》2005,34(4):582-58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治疗脑脊液鼻漏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经鼻内窥镜治疗的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病例.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修补成功.结论经鼻内窥镜治疗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寻找漏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8.
目的 分析8例乙状窦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耳鸣患者详细询问病史、常规行听力检查(纯音听阈测试、声阻抗测听、耳声发射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颞骨薄层CT/HRCT平扫,8例患者被诊断为乙状窦憩室。其中6例患者选择行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2例拒绝手术而选择保守治疗。结果 6例患者经 手术证实诊断正确,术中乙状窦沟壁重建后搏动性耳鸣症状消失,随访2~16个月,无复发。2例保守治疗患者症状较前无明显好转。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听力检查、颞骨CT/HRCT、头颅CTA/CTV可诊断乙状窦憩室。乙状窦憩室还纳填塞术是较好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99.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的MRI测量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的病理解剖资料较少,CT对本病的形态学诊断有较大帮助,但受其性能限制仍不能令人满意。MRI以其卓越性能,为本病形态学改变提供最佳医学影像,显示出超乎寻常的优越性。作者结合1989~1992年对3例OPCA患者的MRI正中矢状断面之脑干、小脑和上颈髓各部位的测量,讨论本病的MRI诊断。资料与方法一、选MRI正中矢状断面图像,分别进行下述各条径线的线性测量。 A 中脑大脑脚前缘与导水管中间距 B 桥脑中点前缘与第四脑室底间距 c 桥脑延髓移行部之延髓最短前后径 D 延髓脊髓移行部之延髓前后径 E 第四脑室顶点与小脑后缘间前后径 F 小脑最长长轴距离  相似文献   
600.
本文试从女性乳房发育、乳汁分泌、乳疾与肾的关系,提出女性乳房亦属肾的观点。不当之处,请予指正。一、肾与乳房发育天癸源于先天,藏之于肾,是肾气充盛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