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临床医学 | 31篇 |
内科学 | 16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免疫组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高分子量角蛋白(CK34βE12)双重染色法,并观察二者在前列腺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癌及易被误为前列腺癌的精囊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PSA、CK34βE12顺序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法,选择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例、腺病6例、萎缩后增生4例、基底细胞增生4例、高级别上皮内瘤6例、前列腺癌30例及精囊腺4例,观察染色变化。结果本染色方法稳定、结果分辨清晰。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腺病、高级别上皮内瘤的分泌上皮、和绝大多数前列腺癌细胞中强表达,在萎缩后增生中不表达或弱表达,基底细胞增生、精囊腺不表达。CK34βE12在前列腺癌中完全缺失,而在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呈完整或断续状,精囊腺中表达完整。结论CK34βE12和PSA顺序免疫组化双染色在前列腺良、恶性、癌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是个可行而有用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2.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椎体骨质疏松的病人,在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有可能发生压缩性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是卧床休息、药物镇痛、支具外固定等,但这些方法极易导致骨质进一步脱钙疏松,形成恶性循环。同时,长期卧床增加了压疮、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加重病人的痛苦。我院骨科自2005年3月-2006年6月采用新型微创新技术-SKY骨扩张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休压缩性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治疗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妊娠期糖尿病经门诊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饮食指标,干预组通过饮食日记记录每日饮食情况,并根据患者个体临床特征和饮食喜好进行分餐,详细指导其加餐食物选择、进餐顺序。比较两组患者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医学营养治疗管理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控制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4.
α-甲酰辅酶A消旋酶免疫组化染色--诊断前列腺癌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α-甲酰辅酶A消旋酶(AMACR,P504s)免疫组化染色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列腺癌(PCa)标本46例(A期1例,B期19例,C期14例,D期12例;Ⅰ级4例,Ⅱ级14例,Ⅲ级2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53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13例,正常前列腺9例,前列腺炎6例,膀胱癌转移前列腺3例,前列腺间质肉瘤、鳞癌、未分化癌各1例.平均年龄71岁.采用HE染色及P504s的兔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分析.P504s表达分为阴性(1分)、弱阳性(2分)、阳性(3分)、强阳性(4分).结果46例PCa标本中P504s阴性2例、弱阳性1例、阳性25例、强阳性18例,平均染色浓度3.28分(95%可信区间CI 3.07~3.50分);53例BPH标本中P504s阴性47例、弱阳性6例,平均染色浓度1.11分(95%CI 1.02~1.20分);13例PIN标本中P504s阴性12例、弱阳性1例,平均染色浓度1.08分(95%CI 0.91~1.24分).PCa组与BPH、P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炎、前列腺间质肉瘤、鳞癌、未分化癌、膀胱癌转移前列腺标本P504s染色均为阴性.结论P504s检测诊断PCa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表现,探讨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CT特征,并进一步讨论其价值以及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能谱成像原理。方法:收集18例病灶内发生出血新鲜甲状腺结节手术标本以及12例在体甲状腺结节内出血的患者进行能谱CT扫描。通过GSI-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分析的参数包括:①在碘和水基物质图像上同时测量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碘和水的密度数据;②在能谱图像上(40keV到140keV)获得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能谱曲线,并计算各个感兴趣区的CT能谱曲线的斜率,斜率计算方法为:取40keV及100keV两点连线,与横坐标轴的角度计算,即斜率=(HU40keV-HU100keV)/60;③在有效原子序数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有效原子序数;④在65keV图像上测量并分析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CT值。结果:①病理结果:本组离体及在体的病灶中,离体组标本中其中14个结节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而在体组甲状腺结节中8例为腺瘤伴出血,4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出血。②统计分析:经检验在体组和离体组结节内出血、病灶实性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背景)的碘浓度、水浓度、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组和离体组病灶内出血与背景、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碘浓度、水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及能谱曲线斜率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而在CT值的比较中,在体组及标本组的出血与实性、出血与背景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将两组合并分析,出血与病灶实性成分的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内的出血在能谱CT上具有特征性表现,表现为低碘含量、高水含量、低有效原子序数及低CT能谱曲线斜率。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研究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C-reactive protein)的动态变化,探讨围术期C-反应蛋白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关系.方法 以2009年2~6月该院实施剖宫产术的患者共160例,按切口愈合情况分为切口甲级愈合组144例,切口愈合不良组16例(其中乙级愈合11例,丙级愈合组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6、24、48、72及120 h测定血清CRP,同时测定病人术前,术后24、48及120 h的血常规.结果 术前切口愈合不良组CRP均值及术后24和48h切口愈合不良组CRP均值以及血WBC均值均较切口甲级愈合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和72 h CRP均值、术后120h CRP均值以及术前及术后120 h血WBC均值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CRP动态变化可以作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的监测指标,在术前和术后早期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观察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检查进行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查CK7、CK19、CK20、34βE12、vimentin、CD10、P504S、E-cadherin的表达.并选择9例Ⅱ型、核分级为Ⅲ级的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伴广泛肾实质侵犯的肾盂高级别尿路上皮癌与肾集合管癌进行形态学与免疫表型的比较.结果 肾集合管癌占同期上皮性肿瘤的0.66%,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1例患者术后3月死于肺转移.肿瘤均位于肾髓质,以管状结构为主,伴有肉瘤样分化,广泛侵犯肾实质,间质纤维化及中性粒细胞反应,周围集合管可见异型增生;免疫组化CK19及vimentin( ,2/2)、CK7及34βE12( ,1/2),CK20、CD10、P504S、E-cadherin均阴性.Ⅱ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未见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乳头状肾细胞癌表达vimentin( ,8/9)、CD10及P504S( ,7/9)、CK7( ,3/9)、CK19( ,1/9),34βE12、E-cadherin、CK20均阴性;尿路上皮癌CK7、CK19、34βE12均( ,6/6),E-cadherin( ,5/6),CK20( ,4/6),CD10、p504s、vimentin均阴性.结论 集合管癌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的肾上皮性肿瘤,形态和免疫表型多样化.灰白色肿块位于髓质、周围集合管上皮异型增生,无肾盂尿路上皮异型增生及原位癌存在可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尿路上皮癌鉴别.CD10、CK19、34βE12、P504S 、E-cadherin的染色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