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8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病理活检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9例10次肝移植术后35次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35次肝穿刺病理结果中,22次(62.8%)呈阳性,包括急性排斥反应、CMV感染、HBV感染、药物性肝损害、肝瘀胆等。1例患者肝穿刺术后出现腹腔内大出血须行剖腹手术。结论:肝穿刺活检对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术后1周内应进行肝穿刺活检以早期诊断或除外排斥反应,应注意尽量避免肝穿刺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 140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即门诊随访组),收集两组治疗方案直接医疗成本和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时间),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度分析。结果 (1)40例非TACE组患者门诊总平均费用为7 121.44元/人;100例TACE组患者复发前总费用为2 8250.45元/人。(2)非TACE组和TACE组的1、2、3、4、5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2)。(3)非TACE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89.15元/月,TACE组为1 278.30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560.27元/月。(4)敏感度分析中非TACE组的成本度效果比为350.84元/月,TACE组为1 215.81元/月,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 381.35元/月。结论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预防肝癌术后复发,预防性TACE并不是最优方案,至少不是每个患者都应该或都适合做,在相同的效果下(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门诊随访治疗可能更经济。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2(ALDH2)和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基因多态性与饮酒因素交互作用在广西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300例肝细胞癌和292例正常对照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用PCR-RFLP方法检测ALDH2和CYP2E1基因型。结果病例和对照组中ALDH2和CYP2E1变异基因型携带者分别占50.3%、48.0%和32.3%、32.9%(P0.05)。饮酒频度每周≥3次(高频饮酒)且携带变异基因ALDH2和CYP2E1者发生肝癌的危险度分别是饮酒频度每周3次(低频饮酒)且携带野生基因型者的3.334倍(95%CI=1.746~6.406)和1.803倍(95%CI=0.974~3.336),同时携带两变异基因型者患肝癌风险为1.200倍(95%CI=0.730~1.972),且饮酒增加两变异基因型携带者的肝癌发病风险(OR=1.816,95%CI=0.985~3.348)。结论单一ALDH2或CYP2E1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易感性无关;但高频饮酒且携带变异基因ALDH2或CYP2E1者患肝癌风险增加,且两变异基因型单倍体增加肝癌发病风险。提示乙醇在增加肝癌发病风险的过程中存在基因-环境和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研究NQO1蛋白在家族聚集性肝癌中的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非家族癌组)及其癌旁组织、34例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家族癌组)及其癌旁组织、32例良性病肝组织NQO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析NQO1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NQO1蛋白在肝癌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家族癌组以及非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家族癌组该蛋白表达比非家族癌组更低(P<0.05).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非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家族癌组、非家族癌组癌旁组织的NQO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家族癌组比非家族癌组中癌旁组织的NQO1蛋白表达更低(P<0.05).家族聚集性肝癌中NQO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HBsAg和病理分级无关,而与AFP定量、肿瘤大小以及家族中患癌个体数有关.结论 NQO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这对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探讨术前HBV-DNA载量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42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HCC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V-DNA不同载量进行分组,比较术前HBV-DNA载量与PHLF发生的关系。结果 术后发生PHLF 99例(29.0%)。PHLF总发生率≥106 IU/mL组为42.6%(20/47)、105 IU/mL组为29.2%(21/72)、104 IU/mL组为34.9%(22/63)、103 IU/mL组为19.7%(11/56)、<103 IU/mL组为24.0%(25/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900,P=0.064);PHLF-B级及以上的发生率分别为21.3%(10/47)、16.7%(12/72)、19.0%(12/63)、10.7%(6/56)、13.5%(14/104),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3.118, P=0.538)。根据术前HBV-DNA不同载量进一步行亚组分析PHLF-B级及以上发生率,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HBV-DNA载量对PHLF-B级及以上发生无明显影响,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术前经简单抗病毒治疗后应尽快手术。  相似文献   
66.
肝脏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报告并复习文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DSRCT)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例原发于肝脏的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治经过及近期随访 ,并结合复习文献。结果 本例病理获正确诊断 ,肿瘤原发部位及所浸润器官联合切除并辅以化疗 ,随访 1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 充分认识和掌握 DSRCT的特点是临床诊断的关键 ;彻底切除肿瘤并辅以化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7.
近年来,应用Seldinger 技术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已成为肝癌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相关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TACE已不仅用于不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还成为肝癌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措施,并推广应用于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但TACE术后可发生众多并发症,其中胆道缺血性损伤(Ischemic bile duct injury, IBDI),尤其是损毁性病变的治疗非常棘手,国内仅见黄晓强等报道[1]9例肝血管瘤行TAE后造成的严重IBDI,现将我院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利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胰周积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行腹腔或后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其中膀胱穿刺针结合胆道引流管经腹壁腹腔内穿刺置管引流12例,后腹膜积液(脓肿)单纯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冲洗引流8例。结果:本组患者穿刺置管过程顺利,均未出现与穿刺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肠瘘、穿刺部位感染等。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B超引导下采用膀胱穿刺针穿刺置管引流操作简单、创伤小、费用少,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GSTM1、GSTF1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和肝癌高发家系的基因表型。结果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8%、47.5%,显著高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54.6%、30.8%)和对照肝组织组(53.3%、25.3%)(P〈0.05);随着家族中患肝癌病例数的增加,GSTM1(-)、GSTT1(-)基因型的频率逐渐升高,肝癌高发家系组GSTM1(-)、GSTT1(-)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8.1%和44.9%,显著高于对照家系组(47.5%、25.0%)(P〈0.05)。若将GSTM1(-)T1(-)基因型视为危险暴露因素..家族聚集性肝癌组GSTM1(+)T1(+)和GSTM1(+)T1(-)/GSTM1(-)T1(+)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和对照肝组织组(P〈0.01)。结论GSTMI、GSTF1遗传多态性与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GSTM1(-)、GSTT1(-)基因型可能是肝癌家族成员的危险暴露因素。  相似文献   
70.
背景:血型不合器官移植可能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溶血反应.目的:回顾分析Rh(D)阴性肝癌患者接受Rh(D)阳性供肝移植的方法及疗效,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1例Rh(D)阴性肝癌患者接受Rh(D)阳性供肝移植过程中,应保证供肝的良好灌洗,尽量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移植中移植后输注适量的异型红细胞及血浆.结果与结论:肝移植后,受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未发生急慢性排斥反应及输血相关并发症.随访1年,受者存活良好.说明在无合适供体的情况下,只要供肝得到充分灌洗、移植中控制出血、移植后采用合理的免疫抑制方案,Rh(D)阴性肝病患者移植Rh(D)阳性供肝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