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50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6篇
  1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方法于2016年8-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等4种不同生产类型地区,在墨脱、朗、米林、察隅、波密和工布江达等6个县抽取行政村。各县按人口数确定抽取行政村的数量。每个行政村抽取200人,对1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腹部B超检查,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筛查,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对调查对象予以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每个村抽取20名当地村民,每个县再抽取1所县完全小学4~6年级学生,每个年级不少于50名学生,采用一对一问答式进行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每村抽取20户养犬户,每户仅采集1条犬的粪样(1~3 g),ELISA检测犬粪棘球绦虫抗原。每个行政村抽取当地繁育、宰杀的羊(猪)10只或牛5头,检查肝、肺等脏器,记录动物年龄和发现的包囊数量。在检出多房棘球蚴病患者的行政村的居民居住地周围1 km范围内捕捉各种成年鼠(不少于300只),剖检鼠肝、肺棘球蚴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6个县28个行政村开展调查,B超检查5 016人,检出棘球蚴病病例47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病例42例(占89.36%),多房棘球蚴病病例5例(占10.64%)。6个县均检出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工布江达、察隅、波密等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男、女性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分别为0.78%(17/2 167)和1.05%(30/2 849)。年龄最小的为2岁,最大的为93岁,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检出,人群棘球蚴病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χ~2=16.151,P0.05)。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棘球蚴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3,P0.05)。林芝地区只有两种生产类型,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为1.01%(44/4 376),高于农区的检出率(0.47%,3/640)(χ~2=1.733,P0.05)。男性和女性半农半牧区的检出率均为最高,分别为4.02%(8/199)和3.43%(7/204)。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3.59%(18/501),家犬和野犬粪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21%(11/343)和4.43%(7/1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05)。察隅县啮齿类动物棘球蚴感染检出率为1.45%(5/345)。仅1头猪检出棘球蚴感染。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为27.40%(385/1 405),不同县人群总的棘球蚴病防治知识认知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20,P0.05)。结论林芝市6个县均有细粒棘球蚴病病例分布,3个县发现多房棘球蚴病病例。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大连市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方法用两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法,对2007-2009年出生的305名儿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结果大连市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6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98.8%,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5.2%。结论大连市适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4.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Rosenberg自尊量表(SES)测量高一重点生、非重点生和贫困资助生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水平。结果表明,三类学生内隐自尊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资助生t=-12.855,P<0.01;重点生t=-7.911,P<0.01;非重点生t=-7.622,P<0.01),但三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95,P>0.05);三类学生的外显自尊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90,P<0.01),且两两比较发现,重点生的外显自尊水平低于其他两类学生;三类学生的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之间相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
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4位,上呼吸道感染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分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多是由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传染性极强,防治任务十分艰巨。系统地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关于中医、西医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病机、流行病学、治疗、用药市场、研究趋势等进行了综述,以便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目的:应用特异性抑制剂AMD3100抑制人乳腺癌骨高转移MDA-MB-231SA-rfp细胞中CXCR4的活性,探讨CX-CR4在乳腺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CCK8法和Transwell法检测AMD3100对MDA-MB-231SA-rfp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MDA-MB-231SA-rfp细胞骨转移裸鼠模型,以不同质量浓度的AMD3100处理后,X线影像观察骨转移情况,进一步利用MicroPET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应用H-E染色检测骨转移灶的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AMD3100对MDA-MB-231SA-rfp细胞和移植瘤转移灶组织中CXCR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MD3100能明显抑制MDA-MB-231SA-rfp细胞在SDF-1刺激下的增殖和迁移(P<0.05),较高质量浓度(2 000 ng/ml)的AMD3100效果更明显(P<0.01)。成功构建MDA-MB-231SA-rfp细胞裸鼠乳腺癌转移模型,不同质量浓度AMD3100处理后,小鼠下肢骨骨质破坏程度降低;MicroPET分析发现,对照组、低剂量AMD3100组、高剂量AMD3100组SUVmax值分别为9.44±0.53、5.70±0.25、2.18±0.47(P<0.01);组织病理检测证实为乳腺癌骨转移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MD3100作用前后MDA-MB-231SA-rfp细胞和骨转移灶标本中CXCR4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MD3100降低CXCR4的活性能抑制乳腺癌MDA-MB-231SA-rfp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并能抑制裸鼠体内乳腺癌骨转移灶的形成。  相似文献   
97.
肖丹 《现代保健》2010,(28):107-108
目的调查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山天洋有限公司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所取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测定。结果共检测802份送检标本,阳性347例,阳性率43.3%;其中单独解脲脲原体(UU)阳性265例,单独人型支原体(MH)阳性24例;UU+MH阳性58例。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9.0%和47.5%,两者差异显著(P〈0.01)。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86.5%;对红霉素敏感性最低,其敏感率为14.0%。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率高。  相似文献   
98.
在临床上总能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在接受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是很理想,就开始怀疑药物究竟有没有用。目前被国内外专家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抗乙肝病毒药只有α干扰索和口服系列核苷类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替比夫定、恩替卡韦),但即使应用了抗乙肝病毒药物,也确实有治疗失败的患者,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9.
目的描述和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该传染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大陆2013年3月30日~5月20日期间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30例,利用2检验、线性趋势检验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描述并分析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130例确诊病例中,报告发病时间的104例,同时报告发病时间和确诊时间的103例。死亡病例36例,其中,同时报告发病时间和死亡时间的21例。首例病例发生于2月19日,末例病例发生于5月3日,病例的发病高峰出现在3月末至4月中旬。21例病例发病至死亡的平均时间为(16±8)天(6~36天),103例病例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9±5)天(1~39天),发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呈下降趋势(F=37.56,P<0.001)。确诊病例中,男性、50岁及以上者居多,分别占69.6%(87/125)和72.8%(91/125)。病例分布于中国10个省(直辖市),存在空间自相关性(Z=3.90,P=0.001),浙江、上海、江苏3个省(直辖市)报告的病例总数占病例总数的81.5%。结论男性、中老年是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主要易感人群。我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对改善心衰后期患者胃肠道瘀血症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确诊的155例心衰伴胃肠道瘀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9例和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热水袋外敷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热奄包外敷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症状改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外敷能有效改善心衰后期患者胃肠道瘀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