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91.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用MOG35-55肽段免疫C57/BL6小鼠,建立EAE动物模型。免疫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开始发病后每天给予雷公藤内酯醇(100μg/kg)治疗,对照组于同一天开始每天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疾病高峰期处死小鼠,HE染色检测脊髓炎性细胞浸润;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3H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FACS检测中枢神经系统中Th1/Th17和Treg细胞数量。结果:雷公藤内酯醇治疗能够缓解EAE发病,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细胞浸润;抑制EAE小鼠MOG特异性T细胞增殖;减少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含量;减少病灶处CD4+T细胞IFNγ-和IL-17的分泌;上调CD4+T细胞Foxp3的表达。结论:雷公藤内酯醇通过减少致病细胞Th1和Th17的浸润,增加Treg细胞的数量来治疗EAE。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正常组(A组)、非吸烟的COPD组(B组)、持续吸烟的COPD组(C组)、已戒烟的COPD组(D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急性期、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COPD患者无论在急性期还是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CD+4/CD+8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持续吸烟COPD患者与非吸烟COPD患者、已戒烟的COPD患者相比较,急性期CD+4、CD+4/CD+8显著下降(P<0.05)、CD+8显著上升(P<0.05);稳定期CD+3、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期和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吸烟史将患者分为无吸烟史的对照组(A组)、非吸烟的COPD组(B组)、未戒烟的COPD组(C组)和已戒烟的COPD组(D组);测定各组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BALF和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未戒烟的急性加重期患者BALF中CD4+下降(P〈0.05)、CD8+上升(P〈0.05)、CD4+/CD8+下降(P〈0.05),稳定期患者BALF中CD4+/CD8+下降(P〈0.05)。结论未戒烟的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T细胞功能下降显著,在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仍明显低下。  相似文献   
94.
应用RT PCR技术从激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FasL胞外区cDNA ,克隆入PCR2 1载体 ,测序验证后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经亲和层析柱纯化 ,Westernblot鉴定所得表达产物为可溶性人FasL胞外区蛋白。  相似文献   
95.
叶跃红  陈维贤  聂红  张莉萍 《重庆医学》2003,32(10):1381-1383
目的: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两种快速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方法:临床分离的215株葡萄球菌中,120株MRS同时采用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PBP2a快速检测和甲氧西林琼脂筛选平板.并与mecA基因的PCR分析比较。结果:mecA基因探针快速分析鉴定MRS的灵敏度为97.7%,特异性为100%;PBP2a快速检测的灵敏度为97.7%,特异性为100%.甲氧西林琼脂筛选平板的灵敏度为97.7%.特异性为85%。结论:两种快速检测方法都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单易行的特点,是常规实验室检测MRS可靠的分析方法。PBP2a分析方法因其不需特殊设备、更快速而将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慢性伤害性模型大鼠脊髓背角表层神经元中Fos蛋白和蛋白激酶C β亚型的表达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双标技术,观察了大鼠一侧后脚掌注射福尔马林1 h后,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中Fos蛋白和蛋白激酶C β亚型(PKCβ)的表达及二者的共存情况.结果:1)注射侧背角表层中有大量Fos蛋白样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神经元出现,且其中一半以上同时有PKCβ样免疫反应的增强,而背角表层中有PKCβ样免疫反应增强的神经元中,只有1/5同时有Fos蛋白样阳性反应出现;2)在注射侧背角Ⅴ~Ⅶ层中也有少量Fos蛋白样阳性反应神经元出现,但它们都不出现PKCβ-LI反应的增强.结论:背角表层中的双标免疫阳性神经元可能与慢性伤害性输入引起的脊髓过敏状态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7.
环氧酶1(COX-1)和环氧酶2(COX-2)为同功酶,一般认为药物对COX-1的抑制与不良反应的产生有关,而对COX-2的抑制则发挥治疗作用但近年有研究表明这两种酶的作用有交叉。本文对近年来COX-2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98.
王东安  孙洁民  文芸  杨硕  罗光伟  张念  聂红 《重庆医学》2015,(30):4272-4273
目的:观察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和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的疗效。方法10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口服酮替芬1mg,每天2次,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1次,右美沙芬片15mg每天3次。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钠10mg,每晚1次,右美沙芬片15mg,每天3次。治疗时间为2周。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咳嗽积分和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替芬联合孟鲁司特钠和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较孟鲁司特钠联合右美沙芬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9.
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7发现于1980年,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IL-7不仅可以刺激T细胞增殖、分化,维持T细胞的存活,而且能诱导单核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以及破骨细胞的形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的滑液和滑膜组织高表达IL-7,高水平的IL-7参与了RA的发病.IL-7通过IL-7受体(IL-7 receptor,IL-7R)介导其在关节炎中的炎症作用.最近研究发现在RA患者免疫细胞表面,IL-7R表达显著增加,阻断IL-7R可以明显减轻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并减少相关促炎症因子的产生,所以通过阻断IL-7R而阻断IL-7的作用可能成为治疗RA的一个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oniflorin)对牛Ⅱ型胶原诱导的小鼠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T细胞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DBA/1J小鼠建立CIA模型,二次免疫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芍药苷治疗,另一组用磷酸盐缓冲液治疗作为对照,每天进行临床评分;发病高峰期处死小鼠,HE染色法观察关节病理学变化;3H-甲基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和CD4+T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脾脏细胞培养上清中炎性因子分泌情况。结果:芍药苷治疗组小鼠临床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抗体和CD28抗体刺激的脾脏细胞和CD4+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治疗组CII刺激的脾脏细胞和CII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1);治疗组Th1和Th17细胞亚群比例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脾脏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7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致病性T细胞增殖,降低Th1和Th17细胞亚群比例,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从而缓解CIA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