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腹腔液对IFN-y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上MHC-Ⅰ类抗原表达以及对正常人γδ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细胞检测及细胞毒活性检测法.结果 EM患者腹腔液对IFN-y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上MHC-Ⅰ类抗原表达具有下调作用.疾病组的腹腔液对正常人外周血γδT细胞及NK细胞的杀伤功能具有负相调节作用.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存在yδT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抑制因子,对IFN-γ诱导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上MHC-Ⅰ类抗原表达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通过对正常人及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以及IL 12P4 0含量的检测 ,观察其分子对NK细胞抗肿瘤细胞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2、IL 12P4 0分子在NK细胞抗肿瘤功能上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 12、IL 12P4 0分泌水平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肿瘤患者外周血PBMC中CD3 、CD5 6 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 (P <0 0 5 )。②肿瘤患者NK细胞对NK敏感细胞K5 6 2以及NK不敏感细胞Raji和Ddaudi的杀伤活性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③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经含肿瘤患者血清培养后 ,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下降 (P <0 0 5 )。④在肿瘤患者血清中 ,IL 12分泌水平为 14 3 31± 0 93pg ml,高于对照组 84 97± 3 7pg ml(P <0 0 5 ) ;IL 12P4 0含量为 2 2 4 90± 0 7pg ml,高于对照组 32 5 6± 0 7pg ml(P <0 0 5 )。⑤正常人NK细胞经不同浓度 ( 1μg ml、5 μg ml以及 10 μg ml)IL 12诱导后 ,在 5 μg ml、10 μg ml浓度NK细胞杀伤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肿瘤患者中 ,仅高剂量( 10g ml)IL 12组的杀伤率高于对照组。⑥这种诱导增高的NK细胞杀伤率可被外源性IL 12P4 0的加入而下调。结论 肿瘤患者血清中IL 12P4 0含量的增高可能与肿瘤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3.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预测参芎葡萄糖注射液(Shenxiong Glucose Injection, SGI)的主要活性成分丹参素和川芎嗪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人类基因组注释数据库、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获取化合物和疾病相关靶点,筛选出两者交集基因;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STRING平台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应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富集分析;AutoDock Vina软件对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素和川芎嗪抗M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共15个,涉及环氧合酶途径、胞外基质结合、抗氧化活性等过程,且与血小板活化、脂肪细胞脂解的调控等通路密切相关。丹参素、川芎嗪与核心靶点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乙酰胆碱酯酶均能形成结...  相似文献   
114.
聂红 《吉林医学》2011,(7):1397-139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西药脱敏药物治疗,观察组用热敏灸治疗。结果:采用腧穴热敏灸疗法治疗哮喘,能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论:热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发病率,而且改善肺功能,同时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5.
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小鼠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与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Andro)联合治疗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GCG和Andro联合用药能显著减轻疾病严重程度。体内、体外实验证实联合用药在基因水平及蛋白水平上协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FN-γ、TNF-α的产生;另外,EGCG和Andro联合用药也可明显降低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含量。结果表明,EGCG和Andro联合治疗CIA具有明显的疗效,为研发治疗RA的药物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16.
前置胎盘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比分析107例前置胎盘病例组和107例对照组有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率及结局的差异。结果前置胎盘发生率为0·97%;单因素分析发现高龄、无业或农民、文化程度低、有自然流产史、分娩史、剖宫产史、死胎死产史、盆腔炎史是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高龄、文化程度低、盆腔炎史、流产史、生育史是前置胎盘的5个主要危险因素。结局比较发现病例组的新生儿早产高于对照组,1min Apgar评分≤7分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大出血及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的危险增加。结论高龄,文化程度低,有流产史、生育史及盆腔炎史的孕妇前置胎盘发生率高;前置胎盘易导致早产和新生儿窒息,增加产妇胎盘粘连、胎盘植入、产后大出血和贫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7.
聂红 《时尚育儿》2015,(4):24-27
每个人都有忐忑的时候,或是在工作中,或是在爱情中,正如不定期而来的感冒一样。对于龚琳娜来说,在唱《忐忑》之前,她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忐忑",而她本人也正如她的神曲《忐忑》一样,初步接触之时只觉得费解,而当细细深入之时,才会发现她的"忐忑"之美。  相似文献   
118.
聂红 《中外医疗》2009,28(16):23-23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判断近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首次入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ECG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期间的近期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间的梗死部位、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ST段抬高的最高值和QTd及J波。结果单纯下壁梗死的发生率存活组大于死亡组;≥3个部位梗死的死亡组发生率多于存活组;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死亡组和存活组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ST段抬高值高于存活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死亡组QTd值大于存活组,J波明显多于存活组。结论心电图诊断≥3个部位的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ST段抬高值、QT以及J波的有无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近期死亡的预测因素,临床上可通过心电图来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评价吸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稳定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T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流式细胞术测定吸烟的COPD患者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T细胞和CD4+/CD8+水平.结果 与非COPD组相比,COPD患者稳定期BALF中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下降(P<0.05),CD8+明显升高(P<0.05);在COPD患者中,稳定期BALF中CD3+、CD4+、CD8+T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但持续吸烟组CD4+/CD8+明显下降(P<0.05).结论 COPD患者稳定期气道T细胞功能明显异常,其中持续吸烟的COPD患者气道CD4+/CD8+下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0例使用中药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论 2组总有效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0.178,P>0.05)。治疗2周、4周后研究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周开始研究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