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初步探讨广州地区轻型和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肝功能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2月27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297例NCP患者,剔除了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的药物肝、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患者,分析215例轻型和普通型NCP患者的入院第1天、6天、12天肝功能特点。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82例,平均年龄(46.53±15.86岁)。结果: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以干咳为主。首次肺部CT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肝脏影像学未见肿胀等异常影像学表现。新冠肺炎病例显示肝脏损害发生率较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异常占6.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minotransferase,ALT)异常占13.49%,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异常占17.67%,凝血酶原时间(PT)异常占4.64%。结论:新型肺炎并发肝损害发生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转氨酶升高,以轻度多见,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比例极低,且异常程度低,经过积极护肝降酶治疗恢复较快、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情况,明确MR定量磁化率成像(QSM)技术在PD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PD的患者39例(PD组),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47~80(65.44±9.78)岁。根据改良Hoehn-Yahr分级将患者分为早期PD组(23例)及中晚期PD组(16例),另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均进行QSM扫描,测量各组中脑左右两侧黑质和红核的磁化率,取平均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PD患者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并与PD的临床诊断、分级和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中脑左右侧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临床肢体运动障碍症状侧的关系。 结果 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0.073±0.017)×10?3对(0.058±0.028)×10?3,t=?2.125,P=0.043;(0.094±0.020)×10?3对(0.072±0.035)×10?3,t=?2.605,P=0.015]。PD组的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与Hoehn-Yahr分级无显著相关性(r=0.051,P=0.759;r=0.045,P=0.788);黑质的磁化率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r=0.420,P=0.008),红核的磁化率与病程无相关性(r=0.241,P=0.130)。PD组的中脑左右侧黑质、红核的磁化率变化与患者临床发病时肢体运动障碍症状的表现无显著相关性(黑质:F=0.661,P=0.421;F=1.153,P=0.290。红核:F=0.006,P=0.940;F=0.109,P=0.743)。 结论 QSM技术能够测量中脑黑质及红核的磁化率,并间接反映脑内铁沉积情况,对PD诊断及病程评估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肺炎1号方”中药颗粒剂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确诊住院的非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抗病毒、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肺炎1号方”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及总住院时间。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16.44±8.2)分和(17.56±8.3)分、(4.20±4.3)分和(7.81±5.2)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有效率构成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淋巴细胞计数(LYM)上升、D-二聚体(D-Dimer)下降、血乳酸脱氢酶(LDH)下降,LYM和D-Dimer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仅在治疗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上调血LYM(P<0.05)及减轻血LDH的上升幅度(P<0.05),同时缩短住院天数(P<0.05)。 结论 “肺炎1号方”颗粒能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实验室指标,缩短住院病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罗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815-8816
对1例具有典型家族遗传史的遗传性痉挛性共济失调报告并家系调查分析如下。 1摘历摘要 1.1先证者(Ⅲ2)女,44岁。35岁起开始出现行走不稳,逐渐出现两手笨拙并有意向性震颤,不能完成精细动作,伴有言语不清,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而来院就诊。查体:智能正常,神志清醒,构音困难,水平性眼震;双手快速轮替运动、跟膝胫试验笨拙,右侧指鼻试验笨拙,四肢肌张力增高,四肢腱反射亢进,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寻找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抗高危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DLI最佳时间和最佳浓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测定不同时间,加入不同浓度的半相合供者淋巴细胞(DLs)后淋巴瘤细胞的凋亡率,确定淋巴瘤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半相合DLs的最佳时间及最佳浓度.结果:淋巴瘤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半相合DLs的最佳时间为培养后24小时,最佳浓度为2.5×105/ml.结论:临床实践中,在高危NHL患者化疗结束24小时后给予患者浓度2.5×105/ml的半相合DLI治疗,可能达到半相合DLI最大的移植物抗淋巴瘤效应.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前白蛋白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焦虑、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淋巴细胞的影响及中介作用,为预防及改善新冠肺炎愈后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测量21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焦虑情况,血液指标如前白蛋白、hs-CRP含量和淋巴细胞数量等由医院检验科统一检测和提供。结果 本次共纳入212例,年龄19~59岁,其中男139例,女73例。年龄(34.67±9.97)岁,住院时长2~27 d。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08例(50.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71例(33.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33例(15.6%)。血清前白蛋白与焦虑程度、hs-CRP水平呈负相关(P <0.001),与淋巴细胞数量呈正相关(P <0.001);焦虑与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 <0.01);hs-CRP与淋巴细胞数量呈负相关(P <0.001)。中介效应由两条路径组成:前白蛋白→焦虑→淋巴细胞的间接效应1,前白蛋白→hs-CRP→淋巴细胞的间接效应2。研究结果显示,前白蛋白可以通...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不同侵袭程度的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pLELC)的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pLELC患者的术前CT影像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其中88例行胸部CT增强检查。结果:103例pLELC患者按侵袭程度分为可切除组(Ⅰ~ⅢA期,62例),晚期不可切除组(ⅢB~Ⅳ期,41例)。影像上,可切除组常表现周围型(58/62,93.5%),多数近中线结构(33/62,53.2%),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37/62,59.7%),伴局部“晕征”(41/62,66.1%),且多数与胸膜关系密切(47/62,75.8%);而不可切除的组中央型及周围型差异不明显(20 vs. 21),多数近中线结构(38/41,92.7%),易累及胸膜(35/41,85.4%)、出现血管漂浮/包埋(34/41,82.9%),多数存在分叶(28/41,68.3%)、阻塞性炎症(34/41,82.9%)、邻近支气管累及(26/41,63.4%)及淋巴结增大/转移(37/41,90.2%)。结论:可切除原发性肺淋巴上皮样癌CT表现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