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确诊PBC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37例中男6例,女31例,男:女为1:5,平均年龄(51.1±9.5)岁,男性确诊患者有增多趋势。(2)主要临床特征为黄疸27例(73.0%),乏力24例(占64.9%),纳差14例(37.8%),瘙痒13例(35.1%),无症状5例(13.5%),脾大16例(43.2%),腹水12例(32.4%),肝大6例(16.2%),黄色瘤3例(8.1%)。(3)实验室检查异常包括:总胆红素(TBil)升高(75.7%)、碱性磷酸酶(ALP)升高(95.6%)、!-谷氨酰转肽酶(!-GT)升高(89.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83.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75.7%)、总胆汁酸升高(81.1%)、甘油三酯升高(56.78%)、总胆固醇升高(35.14%)、γ球蛋白升高(67.6%)、血清IgM升高(86.5%)、IgG升高(72.9%)、IgA升高(48.7%)。抗线粒体抗体(AMA)阳性率86.49%,抗M2阳性率54.05%,抗核抗体(ANA)阳性率70.27%。(4)经常规保肝药加用熊去氧胆酸等治疗后,30例病情好转,总有效率81.08%。结论PBC多见于中年女性,近年来男性确诊病例有所增加。血清ALP、γ-GT、AST、TBil、ALT、IgM明显升高及AMA、抗M2阳性有助于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32.
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抗乙肝病毒药物一直是药物开发的热点.替比夫定是继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上市后,获准的第4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类似物,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现综述替比夫定的药理作用、药动学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Ⅰ-Ⅲ期临床研究进展,并给出临床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3.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血清游离IGF1水平变化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44例慢性重型肝炎、46例肝硬化和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并与肝功能各项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碱酯酶进行对照。结果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水平分别为0.24±0.15、0.33±0.17和1.06±0.70ng/ml,慢性重型肝炎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与晚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中期与晚期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死亡组32例患者的血清游离IGF1平均低于0.2ng/ml,而存活组12例患者平均高于0.35ng/ml。结论在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游离IGF1显著下降,并与重型肝炎严重程度有关,因此可作为判断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肝内中、小胆管非化脓性、进行性、炎症损伤为特征,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病。目前PBC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非洲和亚洲尚缺乏相关资料。PBC在英国和美国的患病率和发生率较高,人群PBC流行率在37/100万至144/100万之间。PBC在我国的发病率目前尚无报道,随着诊断技术和研究水平的提高,我们发现PBC在我国肝病患者中并不少见。PBC的起病隐匿,自然病程个体差异大,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预测和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5.
本文就第57届美国肝病学会(AASLD)年会有关肝移植后乙、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方面的内容作一介绍。1乙型肝炎Osborn等报道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在等待原位肝移植(OLT)出现病毒变异时采用补救治疗对其后果的影响。122例患者OLT前接受抗病毒治疗,平均时间40.4个月(0.4-123个月),初始  相似文献   
36.
2007年美国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推荐意见简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美国《肝脏病学》杂志于2007年2月刊登了由Anna S.F.Lok和Brian J.McMahon共同执笔的美国肝病学会(AASLD)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实践指南。现将推荐的建议及部分重要的图表,简介如下。建议按照依据的证据循证质量分级标准进行评估(括号内斜体罗马数字表示循证证据级别)。  相似文献   
37.
<正>2014年4月,欧洲肝病学会(EASL)在线发表了最新的《丙型肝炎治疗指南》。作者对指南的推荐意见部分进行翻译,以供各位同行参考。推荐意见的建议等级见表1。1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1.1抗HCV是诊断HCV感染的一线检测指标(A1)。1.2对于疑似急性丙型肝炎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HCV RNA检测应列入初始评估的一部分(A1)。1.3如果抗HCV阳性,应采用敏感的分子学方法测定HCV  相似文献   
3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介导的,以肝内中、小胆管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PBC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9.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对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的论文进行分析。方法纳入“以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肝硬化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的临床随机试验,使用Revman软件对治疗前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521篇发表论文中析出符合要求的论文8篇;Meta分析提示,在治疗1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患者血清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和IV型胶原的降低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对应的权重均数差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80.62μg/L[-127.77—33.47],52.02μg/L[-81.60—22.45],72.26μg/L[-109.6—34.92],53.84μg/L[-91.65—16.03],上述P值均小于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降低血清纤维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40.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乙肝患者在原位肝移植(OLT)后大多出现乙肝的复发,并在2~3年内导致移植肝衰竭而死亡.近十年来,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拉米夫定(LAM)的相继应用,乙型肝炎不再是OLT的禁忌症而是主要适应症之一.本文综述OLT术乙肝病毒(HBV)复发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