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3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以同期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D-dimer水平与主动脉夹层不同分型及主动脉夹层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夹层组患者血清D-dimer水平(7.1±1.7mg/L)明显高于急性心肌梗死组(0.7±0.3mg/L)(P〈0.01)。2例死亡患者D-dimer均高于10mg/L。结论主动脉夹层血清D-dimer显著升高,D-dimer水平有助于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肘后血管网对肘后组织瓣的供血作用,为临床设计新的组织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通过6例新鲜上肢标本和2例上肢血管铸型标本的解剖,观察肘后血管网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与肘后组织瓣的供血关系。结果:肘后血管网分为肘后内侧血管网和肘后外侧血管网,分别发出骨膜支和肌皮穿支到肘后相关组织瓣区,肘后内侧血管网吻合处外径在(1.8±0.3)mm;肘后外侧血管网吻合处外径在(0.9± 0.4)mm。肘后内、外侧血管网之间吻合处外径在0.3~0.9 mm。结论:根据肘后血管网吻合特点,可为临床设计出不带桡侧副动脉背侧支的外侧筋膜骨膜瓣、不带尺侧返动脉背侧支的内侧筋膜骨膜瓣和骨间返动脉骨膜支的鹰嘴骨膜皮瓣等组织瓣。  相似文献   
63.
目的:为神经内镜乳突后平台锁孔入路手术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干性颅骨标本上确定乳突后平台锁孔的定位。在血管内灌注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上,显微镜解剖观察脑桥小脑角各结构,测量锁孔至脑桥小脑角各神经血管的距离。结果:(1)锁孔在星点与乳突尖连线中点后方1.5cm为中心直径为2.0cm处;(2)小脑下前动脉袢与面神经、内耳道关系密切;(3)分别测得锁孔至前庭蜗神经根、面神经根、三叉神经根、舌咽神经根、小脑下前动脉袢的距离(mm)。结论:从乳突后平台锁孔入路可较好地显露脑桥小脑角和内听道的解剖结构,参考相关测量数据可避免或减少在脑桥小脑角手术时重要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64.
尺神经前移术的解剖及其临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必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4 8侧成人上肢标本对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伴行长度及其分支 ,屈肘时尺神经拉长长度、移位和摩擦点等进行观测。2侧上肢标本摹拟手术。结果 :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 14 .8± 1.1cm、4 .9± 1.0cm、6 .3± 1.1cm ;尺神经在肘部发出 1~ 2支关节支 ,2~ 3支肌支 ;肘关节自伸直位至屈曲 135°尺神经平均向近端拉长 5 .2mm ,向远端拉长 3.4mm ,并有向前移位和拉紧 ,以肱骨内上髁为固定摩擦点 ,以尺骨冠突内侧结节为活动摩擦点。结论 :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行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郑钦洪  刘克  郭天明  罗滨 《广东医学》2002,23(3):289-290
目的 探讨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中采用Z型皮瓣转移对避免皮肤坏死致跟腱暴露发生的意义。方法 对35例闭合性跟腱断裂行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采用皮肤横Z型切口,缝合切口时采用Z型皮瓣转移。肌腱修复采用Bunnell法缝合20例,8字缝合法6例,Lindholm法6例,腓骨长肌移位修复2例,倒V-Y型腱成形术1例。结果 15例随访6个月至5年10个月,优8例,良20例,可7例,差0例,无术后感染及再断裂。结论 采用Z型皮瓣转移的手术方法,可避免闭合切口时张力过大,从而避免皮肤坏死致跟腱暴露甚至感染。  相似文献   
66.
医学高职“4 2”护理专业学生,在中专阶段就已学习过人体解剖学,但没有牢固掌握解剖学知识,或部分早已遗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及专业需求和临床够用的原则,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解剖知识点后,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解剖学知识,去分  相似文献   
67.
护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特点,体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其教学对知识、技能、素质、才能有具体的要求,即“必要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良好的职业素质”都具体化了。因此,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应下一翻功夫。笔者在多年护理高职解剖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了初步探讨,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成功接受CABG的CH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测定血清CT-1浓度,于术前及术后1w行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①CHD患者术后1d CT-1较术前增高(P0.05);②CHD患者术后1w,CT-1明显降低(P0.05),且UCG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T-1升高,且CT-I与心功能关系密切,检测CT-1对CHD患者的治疗和心功能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9.
背景:对于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损伤,选择何种治疗方式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评价植入物内固定与Halo-vest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后稳定性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下颈椎骨折脱位的17例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1.6岁,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砸伤3例,道路交通伤8例,伤后入院时间2 h-5 d,平均2.5 d,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行Halo-vest外固定,然后逐步撑开,在复位情况下,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螺钉内固定,通过Frankel分级与影像学检查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2-24个月,平均15.4个月,常规X射线正侧位片显示骨折脱位均复位,恢复颈椎的正常序列及生理弧度,CT显示植骨融合,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按Frankel分级,显效(降低2级)5例,有效(降低1级)10例,无效2例。植入物与Halo-vest内外固定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失稳固定的效果不仅安全可靠,并且能更好的恢复脊柱的矢状位对线。  相似文献   
70.
国人髌骨假体设计参数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量国人髌骨假体的解剖学参数.方法:取成人干燥髌骨标本73块,左38块,右35块,测量髌骨假体骨床厚度,髌骨关节面厚度,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度,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相交处长度,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的交角.实验结果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左右侧标本之间髌骨假体骨床厚度分别为(13.69±1.33),(13.35±1.19) mm;髌骨关节面厚度为(5.64±1.40),(5.63±1.26) mm;髌骨外侧关节面宽度为(24.54±2.27),(24.51±2.36) mm;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度为(19.04±2.10),(18.54±1.81) mm;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相交处长度为(28.34±2.49),(27.44±2.20) mm;髌骨内外侧关节面的交角为(135.7±7.8)°,(136.5±7.6)°,各参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实验中各参数可为国人髌骨骨床和截骨厚度的选择及髌骨假体设计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