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背景:目前,冲击波疗法被广泛的用于治疗骨不连、骨折延迟愈合和股骨头坏死以及运动系统慢性劳损性疾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并不明确。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作用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c-Fos、c-Jun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于2007-03/2008-03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骨髓来源于健康志愿者。 方法: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4代细胞,加入2.5 g/L胰蛋白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用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调整细胞密度在1.0×109 L-1的水平,然后取6 mL细胞悬液,分装入6个1.5 mL的Eerrendorf管内,1管为对照组,5管为诱导组。将诱导组Eerrendorf管置入体外液电冲击波碎石机中,采用最佳冲击波强度(工作电压8.5 kV,脉冲次数为120次)作用于细胞,分别在作用后5,15,30 min,1,2 h提取蛋白质。 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Fos、c-Jun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培养板,细胞呈圆形,24 h后,细胞开始缓慢分裂、增殖,半量换液后见贴壁细胞形态呈梭形。第3天后细胞增殖加快,呈团簇集落样生长。10~14 d各个细胞克隆增大,直至铺满培养板底面达到融合状态。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圆形,24 h内完全贴壁,形态与原代培养的细胞类似,1周左右达到完全融合,呈漩涡状排列。传至10代以后,细胞分裂增殖速度明显减慢,细胞逐渐老化。②四甲基偶氮唑盐结果显示:原代及P2、P3代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在第3~5天为增殖旺盛期。③体外冲击波诱导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c-Fos、c-Jun的磷酸化水平开始增高,分别于30,15 min后达高峰,分别为对照组的2.56倍,1.68倍(P < 0.01),之后逐渐下降;c-Fos、c-Jun的总量未见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体外冲击波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呈现了细胞内c-Fos、c-Jun蛋白活性增高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医疗事业。医疗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各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在治疗过程中,新的发明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明显的疗效。PICC置管的出现就是为减轻病人的痛苦、接受更有效地治疗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的得到完善,PICC置管术也是一样的,它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接下来就是针对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引起的原因以及解决其及时有效的办法提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3.
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颈椎改变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并引起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1].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占50%~60%,是由突出的颈椎间盘,增生的小关节及钩椎关节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引起,可累及1根或多根神经根,单侧多见,亦可为双侧,根型症状如麻木、疼痛是本型中典型症状[2].而传统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痹证"范畴,多系中老年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筋失养,加之长期生活习惯不好,再受风寒湿之气,邪入经络,经气痹阻,多种病因合而致病.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LE)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情况和活动性评分。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NPLE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160例非NPL.E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情况。根据有无癫痫发作将NPLE组分为两亚组,比较亚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SLE患者中NPLE患者占13.9%,且多发生在SLE的早期(前3年占68%)及活动期(SLEDAI 10分者占88%)。25例NPLE患者中癫痫发作(21.4%)、头痛(12.5%)和情绪障碍(12.5%)。NPLE患者常并发多系统损害(92%),以血液系统损害(68%)和狼疮性肾炎(44%)常见。NPLE组血沉增高、血小板减少及皮肤血管炎的发生率高于非NPLE组(P0.05)。NPLE患者中癫痫发作组抗SS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癫痫发作组(P0.05)。NPLE患者脑电图、脑部CT、磁共振(MRI)检查多正常或轻度非特异性改变。结论:NPLE多发生在SLE的早期及活动期;NPLE神经精神学表现以癫痫发作及头痛常见;SLE患者出现血沉增高、血小板减少及皮肤血管炎并有神经精神症状时,应考虑NPLe的可能:抗SSA抗体及抗Sm抗体可作为NPLE患者癫痫发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对活动前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跌倒率较活动前下降55%.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进行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防范管理,以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应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主要原因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最高的10个失效模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制订改善措施并实施。比较实施FMEA前后RPN值和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差别。结果实施FMEA后10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前明显降低。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实施FMEA管理前的3.69%下降到1.44%,两组比较,χ~2=4.8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应用FMEA找到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制订改进措施,规范护理操作程序、严密监护和适时拔管撤机对于降低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鼠李糖乳杆菌抗卵巢切除小鼠骨丢失的效果。方法取雌性C57BL/6小鼠50只, 随机分为5组(n=10):前4组切除卵巢, 分别联合应用阿仑膦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联合用药组)、单独应用阿仑膦酸钠(阿仑膦酸钠组)、单独应用鼠李糖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组)、应用生理盐水(单纯去势组), 第5组不切除卵巢, 应用生理盐水(假手术组)。术后3个月处死所有小鼠收集股骨, 应用显微CT扫描分析小鼠股骨骨密度、骨小梁相对体积、骨表面积/骨体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 三点弯曲测试检测最大载荷、刚度、极限载荷、杨氏模量及断裂能, 眼球取血测定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 并比较组间以上指标。结果联合用药组小鼠的股骨骨密度[(669.87±67.87)mg/cm3]、最大载荷[(14.35±0.75)N]、断裂能[(1 497.43±38.29)J/m2]显著高于阿仑膦酸钠组小鼠[(520.07±9.01)mg/cm3、(11.94±0.82)N、(1 277.61±35.12)J/m2]及鼠李糖乳杆菌组小鼠[(388.15±25.61)mg/cm3、(11.10±0.93)N、(1 115...  相似文献   
59.
李剑  罗杨 《现代肿瘤医学》2015,(17):2488-2490
目的:对腹腔内巨大肿瘤摘除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腹腔内巨大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患者4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或是腰硬联合麻醉;全麻组患者40例,应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麻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与麻醉前和硬膜外组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全麻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麻醉成功比例、手术出血量、仰卧位低血压发生比例、心衰发生比例、肺水肿发生比例、手术输液量、水电解质紊乱、心电图异常发生比例等对比硬膜外组患者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死亡病例,成功治愈出院。结论:对于腹腔巨大肿瘤患者适宜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减少对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影响,减少麻醉合并症的发生、缩短麻醉操作和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出血量,更好的维持水电解质水平。  相似文献   
60.
目的 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