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6篇 |
基础医学 | 40篇 |
口腔科学 | 10篇 |
临床医学 | 205篇 |
内科学 | 58篇 |
皮肤病学 | 4篇 |
神经病学 | 17篇 |
特种医学 | 18篇 |
外科学 | 31篇 |
综合类 | 251篇 |
预防医学 | 78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9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133篇 |
肿瘤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79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51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87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52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51篇 |
2008年 | 38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33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良行为进行干预,探讨对冠心病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120例,住院时和出院后1年内每次复诊对患者的行为方式、遵医行为进行教育,每季度进行1次调查问卷,观察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患者情绪控制力、不合理饮食、吸烟、生活规律、体育锻炼的不良行为下降,遵医行为上升,患者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心绞痛等症状明显下降,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行为干预可促进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有效地改善冠心病病人的不遵医行为,有利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延缓发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ME)家系的EXT1和EXT2基因编码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寻找引起该家系HME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 PCR扩增先证者EXT1和EXT2的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DNA测序分析发现,先证者EXT1基因第1外显子有一新的杂合缺失-插入突变(651-664delinsTTT),致使EXT1基因编码蛋白218位后的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在220位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K218fsx220),使编码的EXT1,蛋白为截断型蛋白.家系调查发现,该突变来自于先证者母亲.先证者EXT2基因没有发现变异.结论 EXT1基因651-664delinsTTT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HME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5.
46.
47.
目的研究术前颈椎MRI信号改变对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的94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the Cervical Spine,C-OPLL)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根据颈椎MRI矢状位髓内T2高信号累及范围分为多节段组(24例)、单节段组(36例)、正常组(34例),对三组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引流量、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术后1、3、12个月时,多节段组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多节段组的手术优良率显著低于单节段组与正常组(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能显著改善C-OPLL患者颈椎功能,术前脊髓信号呈多节段改变时会影响手术效果,可能与髓内水肿、炎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临床教学实施模块在实施对外科系护士培训方面的实践及效果评价,以提高护士培训水平和质量。方法选取外科系入岗1~3年的护士共12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名。实验组由护理部、科教科外科教研组按临床教学实施模块采取病区护理教学查房、专题病历讨论、临床操作技能观摩、专题小讲课、护理文书规范书写培训等内容进行培训。对照组采取外科病区平时培训及自我培训。比较2组护士的基础护理质量、病床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水平。结果在医院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中,基础护理质量、病床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操作水平得分实验组明显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教学实施模块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及逻辑思维能力及操作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总体护理查房水平和操作示教及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9.
背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病理机制不明,传统的多巴胺(Dopamine,DA)假说不能完全解释其病理学及治疗学.谷氨酸(glutamate,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的Glu或GABA浓度异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技术发现精神分裂症谷氨酸类物质水平在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包括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升高.目的:探讨谷氨酸系统(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精神分裂症原因学及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24例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4例性别、年龄及教育程度相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应用西门子MRI 3T采集被试的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数据,感兴趣区包括左侧前额叶背外侧(left 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lDLPFC)、前额叶腹内侧(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及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运用LCModel软件分析了感兴趣区的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谷氨酸(glutamate,Glu)、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氮乙酰天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及氮乙酰天冬氨酸谷氨酸(N-acetylaspartylglutamate,NAAG)等物质浓度.同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疾病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分别为1.90(Q1=1.55,Q3=2.09)及2.16(Q1=1.87,Q3=2.59)、Glu浓度分别为6.07(2.48)及6.54(1.99)、Gln浓度分别为0.36(Q1=0.00,Q3=0.74)及0.29(Q1=0.00,Q3=0.59),GABA浓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5,p=0.003),GABA/(NAA+NAAG)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p=0.012),而Glu及Gln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精神分裂症患者组的年龄与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呈负相关(R=-0.494,p=0.014),与GABA/(NAA+NAAG)呈负相关(R=-0.473,p=0.020),但对照组无此相关性.经过FDR方法校正后,未发现临床症状与各代谢产物浓度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腹内侧的谷氨酸类物质浓度异常,而前扣带回的GABA浓度降低,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谷氨酸-GABA异常假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前扣带回的GABA随年龄增长加速减退.临床症状与前扣带回的代谢物浓度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0.
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在大鼠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的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黄酮苷元滴丸和片剂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大鼠的血药浓度变化。用3P9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数据处理,计算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异黄酮苷元滴丸:AUC为46.30μg·min·mL^-1,cmax为0.89μg·mL^-1,tmax为18.03 min;片剂:AUC为36.01μg·min.mL^-1,cmax为0.41μg·mL^-1,tmax为31.43 min,滴丸相对于片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结论异黄酮苷元滴丸、片剂均符合一室模型,滴丸较片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为异黄酮苷元滴丸研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