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组71例胃癌患者,分成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组(A组)55例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B组)56例,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三项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hB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t—PA、PAI-1和TAT)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PA、PAI—I和TAT的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h、24h较术前1d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72h恢复到术前1h水平。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后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加重对血凝状态的影响。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手术前后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评价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方法本组71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术组(A组)35例和开腹全胃切除术组(B组)36例,对两组病例手术前后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凝血酶一抗凝血酶复合物(TAT)三项凝血及纤溶分子标志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与B组组间比较,手术前后各时间点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活性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t—PA、PAI-1和TAT)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t-PA、PAI-1和TAT的变化趋势相似:术后1h、24h较术前1d均明显升高(P〈0.01),术后72h恢复到术前1h水平。结论行腹腔镜与开腹胃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但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并未显著加重对血凝状态的影响,可有效降低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腹腔镜胃癌全胃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4.
隐蔽区鼻出血的检诊及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隐蔽区鼻出血部位和出血灶的检诊及识别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122例常规鼻镜检查未发现出血灶的鼻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出血灶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认明出血部位及出血灶后分别采用电热烧灼术、微波凝固术及微创填塞法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鼻出血部位分别为:嗅裂48例(39·34%)、下鼻道20例(16·39%)、中鼻道6例(4·92%)、鼻中隔前上部5例(4·10%)、鼻中隔中部凸起的凹面28例(22·95%)、鼻中隔后端11例(9·02%)、总鼻道底部前端3例(2·46%)、咽鼓管隆突1例(0·82%)。所有患者中,113例(92·62%)出血灶明确,分别为粟粒样隆起50例(44·25%)、点状突起37例(32·74%)、血管痣7例(6·19%)、粗糙隆起19例(16·81%),采用激光、微波、电凝等方法止血;另有9例(7·38%)出血灶不明,采用局部定向填塞止血。122例中1次治愈106例(86·89%),经2次治愈16例(13·11%),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中、下鼻道侧后部及嗅裂等是隐蔽区鼻出血发生的常见部位,鼻内镜技术结合中、下鼻甲骨折移位以及不同隐蔽区鼻出血的血流特点对探查隐蔽区出血灶具有重要意义,明确出血灶后于内镜下采用个性化微创干预可有效控制鼻出血。  相似文献   
35.
蒙药那如-3治疗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患者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患者用蒙药那如-3治疗66例的疗效。方法:在我院手术治疗的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截瘫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常规治疗加蒙药那如-3治疗组(B组),每组33例。A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B组术后常规营养神经治疗的同时加蒙药那如-3治疗。治疗前、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进行ASIA评分标准评定、脊髓减压改善率及检测血SOD、LPO、EGF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B组患者损伤脊髓减压改善率、ASIA评分得分及SOD、EGF、LPO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通事故性脊髓损伤后手术及营养神经治疗并联合蒙药那如-3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参一胶囊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的放疗敏感性作用。方法:81例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接受参一胶囊联合放疗或对照组仅放疗。检测两组患者鼻咽活检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放疗疗效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表达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放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VD、VEGF、sICAM-1、sVCAM-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一胶囊对于鼻咽癌患者具有放疗增敏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血管生成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7.
罗利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5):79-79,81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中吗啡预先硬膜外输注进行超前镇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腰段硬膜外麻醉下行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小剂量吗啡预先硬膜外输注联合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观察并比较术中药物追加间隔时间、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术中辅助药物使用间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延长,且用药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Ⅲ级以上,未出现VAS评分Ⅳ级。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时间长。两组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仅见恶心、呕吐、头昏等,其中观察组有1例患者有皮肤瘙痒的症状。观察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开腹患者,吗啡预先硬膜外输注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果明显,镇痛时间长,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8.
接触性头痛患者鼻结构变异整体微创治疗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估内镜下鼻解剖结构整体微创整形治疗接触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25例接触性头痛患者结合内镜检查和鼻窦CT评估,将中鼻甲成形、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局限性鼻中隔黏膜下矫正等各个单一手术组合,制定个性化整体微创整形方案.结果 25例患者术后随访9~12个月,平均10个月.痊愈21例(84.00%),有效3例(12.00%),无效1例(4.00%),总有效率96.00%(24/25).结论 对接触性头痛患者内镜下双侧鼻腔多种变异结构整体微创整形,恢复其对称性结构,可有效治疗接触性头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病人血中NT-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心内科出院病人病历资料184例,所有病人出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功能分级标准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为Ⅰ、Ⅱ、Ⅲ、Ⅳ四级,收集其入院时检测的NT-proBNP结果,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D病人血NT-proBNP浓度随着心功能分级的级别升高而不断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Ⅳ级)呈正相关(r=0.87)。结论血NT-proBNP浓度随心衰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而客观的指标,血NT-proBNP检测有助于CHD病人的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9例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我院作健康体检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对照组,重症感染患儿血清降钙素原阳性率高于局部感染和病毒感染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儿科感染性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细菌感染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