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6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比较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CAE)与冠心病 (CHD)患者电子束CT(EBCT)冠状动脉钙化的差异。方法 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 2 4例CAE与 2 4例年龄、性别和病变程度匹配的无瘤样扩张CHD患者行EBCT检查以计算钙化积分 ,分析CAE与C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差异。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狭窄病变程度及病变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 (2 )CAE组钙化积分显著低于CHD组 ,其自然对数转换值 (LN[CS 1])的均数分别为 3 4 1±2 4 4和 4 88± 2 4 8(P <0 0 5 )。 (3)瘤样扩张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与病变类型有关 ,弥漫性扩张血管LN[CS 1]显著低于局限性扩张动脉 (1 2 6± 1 85比 2 6 7± 1 93,P <0 0 5 )。 (4)单纯瘤样扩张动脉及瘤样扩张并狭窄血管的钙化阳性率和LN[CS 1]均显著低于单纯狭窄病变动脉 (P <0 0 1或0 0 5 )。结论 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瘤样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钙化轻于无瘤样扩张的冠心病患者 ,且钙化程度与病变类型有关 ,提示斑块钙化程度可能与瘤样扩张形成和血管重塑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对造影结果进行Jenkins评分.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两组Jenki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正相关和肌钙蛋白Ⅰ存在直线关系,Jenkins评分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肌钙蛋白Ⅰ及高密度脂蛋白存在直线关系.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并进而可能成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3.
冠状动脉支架对完全闭塞与非闭塞病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冠状动脉支架对完全闭塞与非闭塞病变的即时结果和长期疗效,对516例(687处病变)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按手术部位的阻塞程度分为完全闭塞组(142例,160处病变)和非闭塞组(374例,527处病变),观察两组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即时疗效及临床和造影复查的结果.结果显示完全闭塞组术前血管最小腔径显著小于非闭塞组(P<0.001),而术后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临床并发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影像学并发症完全闭塞组显著高于非闭塞组(6.1%比2.5%,P<0.05);完全闭塞组27.8%的病变可见再狭窄,非闭塞组23.7%的病变可见再狭窄,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随访临床事件完全闭塞组25.2%,非闭塞组22.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对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即时结果和长期疗效均与非闭塞病变相近.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和心功能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分为3组:常规组16例;卡维地洛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联合用药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均高于治疗前,而3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联合用药组的肱动脉改善较卡维地洛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卡维地洛可改善其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缩小心腔径。这些效应在联合阿托伐汀治疗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5.
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指南(摘译)(续)@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特别工作专家组$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李怡@罗初凡$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相似文献   
76.
77.
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雷帕霉素洗脱冠状动脉支架(CypherTM)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再狭窄情况。方法选择接受CypherTM支架治疗的34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术后即刻效果、术后6个月心脏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病例中包括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86例,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49例,稳定型心绞痛92例。结果支架植入成功率99.3%,住院期间无死亡,术后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各1例,1例晚期血栓致心肌梗死,1例心衰死亡,另有5例随访中进行了血管重建术,术后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2.9%。术后6个月56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再狭窄率为7.1%(支架内为1.8%),支架内平均晚期管腔丢失为0.16mm(病变段内为0.20mm),靶病变重建率为5.4%。结论应用CypherTM支架治疗冠心病是安全和有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靶病变重建率明显低于普通金属支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造影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同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EB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38例,对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计算EBCT造影检测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影的332个节段中,EBCT造影可清晰显示和评价占264段(79.5%),68段(20.5%)显影不清.左主干和前降支可评价节段的比例显著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P<0.05或0.01),同一支血管中近段可评价的比例显著高于远段(P<0.05或0.01).②EBCT造影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95.9%、93.6%、79.1%和96.4%;EBCT造影对诊断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检测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价值高于远段.[结论]电子束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评价和病变检测受解剖部位和血管大小的影响,检测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各节段病变的价值高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对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诊断价值高于远段.  相似文献   
79.
背景:运动条件对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是否会产生的影响目前尚无公识。 目的:观察急性运动对健康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健康男性成人志愿者12例参加急性平板运动锻炼(9.3±2.1) m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运动前后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ac-LDL及lectin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测定运动前后血浆和内皮祖细胞分泌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变化。 结果与结论: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健康志愿者运动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较运动前增加(P < 0.05)。荧光标记法证实运动后ac-LDL及lectin抗体双阳性内皮祖细胞数量较运动前增加(P < 0.05),内皮祖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 0.05),但黏附能力无明显变化。急性运动能明显增加健康志愿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P < 0.05),健康志愿者运动前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和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增加倍数呈明显的直线相关回归关系(P < 0.05)。结果证实,运动可明显增加健康成人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其机制与其诱导一氧化氮释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80.
背景:近来研究发现运动可以增加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有助于改善内皮功能。但是,运动对是否能通过上调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善衰老血管弹性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规律运动是否通过影响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善衰老所致血管弹性下降。 方法:对10例男性健康青年志愿者和1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予以规律运动锻炼3个月,流式细胞仪测定运动前后CD34和KDR双标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凝集素荧光标记方法评估体外培养内皮祖细数量,检测内皮祖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并测定运动前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健康青年志愿者比较,老年志愿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明显下降,脉搏波传导速度减退。健康志愿者规律运动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较运动前增加,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凝集素双阳性内皮祖细胞数量较运动前增加,内皮祖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老年志愿者变化更为明显。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增加倍数和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倍数呈明显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凝集素双阳性内皮祖细胞及增殖功能的增加倍数是脉搏波传导速度下降倍数的独立预测因素。说明规律运动可通过增加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善衰老所致的血管弹性下降,提示运动调节内皮祖细胞可能是其保护衰老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