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缪静  钱葛平  董晨彬  陆春梅 《全科护理》2022,20(12):1684-1687
总结4例Pierre Robin序列征伴困难气道新生儿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的术前及术后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尝试给予俯卧位或侧卧位的体位开放气道及氧疗支持,未改善予视频喉镜或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气管插管;选择合理喂养方式避免呛咳;术后保持头部正中仰卧位,加强气道管理;牵引杆的固定与牵引护理;防止创口出血和感染的护理;疼痛护理;营养支持;家庭支持。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酶生化尤其是同工酶、异构酶的各种检测方法相继出现 ,血清酶学作为肝癌标志物的报道不断增加 ,随后又出现了酶谱应用于HCC的诊断、疗效判断、估计预后及早期肝癌发现等。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介绍如下。1 γ 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 (γ GT ,GGT)GGT总活力是较早用于肝癌诊断的标志物 ,但GGT体内分布广 ,许多肝外疾病亦可升高 ,特异性差。Sawabu等用聚丙烯酰胺凝胶梯度电泳分离出肝癌特异性区带GGTⅡ ,阳性率为 2 7%~ 54% [1] 。 1 985年Xu等[2 ] 采用改良的聚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具有促进凝血因子Ⅷ(fⅧ)重链分泌的酸性区3(AR-3)对蛋白质剪接作用连接的全长fⅧ分泌的影响.方法 以双载体转融合内含肽的全长fⅧ重链和轻链基因,并将AR-3融合于重链基因,瞬时共转培养的293细胞,用Western印迹观察转基因细胞内的蛋白质剪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Coatest法定量分析分泌至培养上清中的剪接的全长fⅧ蛋白和由其产生的生物活性.结果 共转基因细胞内可见明显的剪接fⅧ蛋白形成,培养上清中剪接的fⅧ蛋白量和活性分别为(1 12±18)ng/ml和(0.76±0.13)U/ml,明显高于共转未融合AR-3的重链与轻链基因细胞[(64±11)ng/ml和(0.37±0.05)U/ml],而且,混合培养的分别单独转AR-3融合重链和轻链基因细胞的上清中亦检测到剪接的fⅧ蛋白及活性[(27±7)ng/ml和(0.16±0.05)U/ml].结论 AR-3可通过改善内含肽剪接的全长fⅧ的分泌增强转fⅧ基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vWF是由巨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糖蛋白,其主要功能之一为凝血VIII因子(FVIII)的载体,防止后者被血浆酶降解。作者最近的工作证明intein可应用于双载体转移B结构域缺失型FVIII(BDD-FVIII)基因,通过翻译后的蛋白质反式剪接形成完整的功能性BDD-FVIII蛋白。为了研究vWF对于intein连接的BDD-FVIII分泌和活性的影响,通过intein融合的BDD-FVIII重、轻链基因和vWF基因共转染培养的293细胞,采用ELISA观察了分泌至培养上清液中的由intein剪接的全长BDD-FVIII抗原量,并用Coatest检测了由其产生的活性。结果显示,vWF基因共转染细胞上清液中,全长BDD-FVIII抗原量为(235±21)ng·mL-1,活性为(1.98±0.2)u·mL-1,明显高于未转染vWF的细胞[(110±18)ng·mL-1和(1.10±0.15)u·mL-1],也明显高于单独转染BDD-FVIII基因的对照细胞[(131±25)ng·mL-1和(1.22±0.18)u·mL-1],表明vWF基因共转染可显著改善双载体转BDD-FVIII基因后intein剪接的B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梳理总结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防控下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实践,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结合查阅文献,阐述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探索。结果:COVID-19疫情进入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药学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加强工作防护;从药品供应保障、特殊药品管理、临床试验用药管理、捐赠药品管理、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等方面加强药事管理工作;积极参与COVID-19诊治医疗活动,重点做好处方审核、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参与MDT讨论,提供用药咨询,开展对COVID-19治疗用药的科普宣传。结论:面对COVID-19突发疫情事件,及时调整医院药学工作应对策略,对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链转凝血VⅢ因子(FVⅢ)基因是克服AAV载体容量限制的有效方法,但重链分泌的低效性带来链不均衡性。本文旨在用脱氧萎镰菌醇(deoxynivalenol,DON)降解内质网分子伴侣蛋白GRP78,通过减少重链与GRP78的结合提高重链分泌,改善双链转FVⅢ基因的功效。用DON处理双链共转基因细胞,观察了双链转FVⅢ基因293细胞分泌的重链和FVⅢ活性。结果显示,用500 ng.mL-1 DON处理细胞3 h后,GRP78蛋白水平明显降低,细胞的生长不受明显影响;单独转FVIII重链基因的DON处理细胞分泌的重链量[(59±11)ng.mL-1]明显高于对照细胞[(15±4)ng.mL-1],双链共转基因时重链的分泌量进一步增加,为(146±34)ng.mL-1,活性达到(0.66±0.15)U.mL-1,明显高于双链转基因对照细胞[分别为(76±17)ng.mL-1和(0.35±0.09)U.mL-1]。结果表明,DON可通过下调GRP78改善重链的分泌性,提高双链转FVⅢ基因的功效,为进一步动物体内双AAV载体转FVⅢ基因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测定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计算钙磷乘积,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KDQOL-SFTM量表评价生存质量. 结果 与手术前比较,甲状旁腺切除1年后患者血iPTH、血磷、钙磷乘积、血钙水平均明显下降(t=-9.563、-5.994、-7.197、-4.928,均P=0.000);SF-36总分(61.3±19.比51.2±24.5,t=2.456,P=0.021)、躯体健康(PF,56.5±27.0比51.8±32.1,P<0.05)、躯体角色功能(RP,48.2±41.9比28.5±40.1,P<0.05)、躯体疼痛(BP,66.1±26.7比53.6±27.9,P<0.05)、总体健康(GH,50.4±22.1比40.6±23.6,P<0.05)评分均明显提高;肾病相关生存质量总体健康评估(OHR,73.8±11.1比65.8±15.2,t=2.699,P=0.012)、症状与不适(SP,85.8±10.5比73.8±11.1,P<0.05)、肾病对生活的影响(EKD,77.1±16.6比65.3±20.7,P<0.01)、睡眠(Sleep,75.1±23.0比58.9±24.5,P<0.01)评分均明显增加.结论 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甲状旁腺切除对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21例SHPT患者,分为手术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8例,手术组切除甲状旁腺,于手术前及手术1年后分别化验血清钙(ca)、血清磷(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手术1年后,手术组患者血清Ca、P、CaXP、iPTH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t=-3.823、3.873、-4.531、-10.545,均P〈O.01),LVMI由153.7±56.7g/m^2下降到119.5±29.4g/m^2,手术治疗对LVMI、IVST、LVPWT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F=4.180、4.174、5.959,P=0.048、0.048、0.019),对LVED、LVEF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F=2.662、1.010,P=0.111、0.377)。结论甲状旁腺切除能有效改善尿毒症SHPT患者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的使用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2月23日—2023年2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所有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分析该药的使用情况,并对相关的联用药物进行分类,通过micromedex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分析该药的临床潜在相互作用药物情况并进行严重性分级。结果 共收集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病例48例,中位年龄6.71岁,年龄范围87 d~17.75岁。使用科室集中在血液科、ICU、感染科、综合内科,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肿瘤,用药后中位退热时间3 d。用药期间联用药物较多,共收集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潜在相互作用药物15种,需关注与抗真菌药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结论 儿童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较多的科室为血液科,合并基础疾病主要为肿瘤,用药期间联用潜在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当注意监测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探讨PPARγ/NF-κB信号通路在其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痰瘀同治低剂量组(TYTZ低组)和痰瘀同治高剂量组(TYTZ高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始终喂基础饲料,其余4组采用高脂喂养+维生素D3负荷+球囊损伤动脉内膜建立AS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每天予生理盐水4 mL灌胃,罗格列酮组大鼠予罗格列酮3 mg/(kg·d)灌胃,TYTZ低组和TYTZ高组大鼠分别予痰瘀同治方生药7.5、30 g/(kg·d)灌胃,各组均持续给药6周。检测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IL-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免疫组化CD31染色观察新生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内PPARγ及NF-κB蛋白表达,并对各组PPARγ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CRP、IL-1和MCP-1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YTZ高组TC和LDL-C水平降低(P0.05),罗格列酮组TC和TG水平降低(P0.05),TYTZ高组和罗格列酮组CRP、IL-1和MCP-1水平均降低(P0.05)。(2)CD31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新生血管表达最丰富(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下降(P0.05)。(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TYTZ高和TYTZ低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NF-κB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各组大鼠主动脉PPARγ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35,P0.05)。结论痰瘀同治方具有降脂、抗炎和抑制AS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PPARγ/NF-κB通路的激活可能是痰瘀同治方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