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检查与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P3异常的意义,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可能的影响。方法:对2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期及2年缓解期后采用视觉图像辨认作业引出CZ点P300进行研究。结果:病例组发病期与缓解期均有P3潜伏期延长与波幅下降,较正常对照组统计学意义。结论:P3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认知功能评价工具,应用于精神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发性运动异常 (spontaneousdyskinesia ,SD)是与抗精神病药所引起的药源性运动症状相对而言的。由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对精神分裂症本质认识上的限制 ,这些自发性运动异常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往往不被重视。然而由于这些运动表现所具有的神经病学特征 ,加之在现代精神药物治疗发展前的经典描述中也反复提及这些表现 ,这表明对之及其与其它症状间关系的认识不仅拓展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 ,也是对之作出完整说明的基本要求。1 基本情况早在 1873年 ,Kahlbaum就发现严重精神疾病患…  相似文献   
33.
背景 细胞因子假说是抑郁症的重要发病机制学说之一,目前也有大量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有密切关系,了解其对抑郁症发病的影响,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一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和童年期创伤与抑郁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就诊的47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在该医院体检部招募健康志愿者51例作为对照组。以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CRP、IP-10、TGF-β1水平,应用28项简版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评估研究对象童年期创伤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发病风险因素。结果 病例组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情感虐待得分、躯体虐待得分、性虐待得分、情感忽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水平TGF-β1(OR=5.60,P<0.05)和低水平TGF-β1(OR=7.86,P<0.05)、情感虐待阳性(OR=11.20,P<0.05)、躯体虐待阳性(OR=7.62,P<0.05)、性虐待阳性(OR=4.43,P<0.05)以及情感忽视阳性(OR=3.34,P<0.05)可能为抑郁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TGF-β1水平、童年期创伤经历可能对抑郁症发病的风险有影响。  相似文献   
34.
氯氮平治疗海洛因戒毒后心理渴求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戒毒后的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氯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心理渴求的效果。方法:43例自愿戒毒海洛因依赖患者,脱毒后由患者自愿选择氯氮平或纳曲酮治疗,使用自拟的心理渴求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渴求程度变化。结果:经氯氮平治疗3月后,患者心理渴求评分较疗前有明显降低,有效率65.2%;而纳曲酮组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有效率为20.0%。结论:氯氮平对海洛因依赖患者的心理渴求可能是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5.
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视觉P300电位的随访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 (ERPs)P3 0 0 的P3 波异常的意义。方法 对 2 1例精神分裂症、15例抑郁症患者在未服药和停药半年后的发病期及 2年缓解期后采用视觉图像辨认作业引出中央点P3 0 0 ,并与 2 4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两病例组在发病期P3 潜伏期 [精神分裂症组 (431± 42 )ms,抑郁症组 (40 5± 32 )ms]延长、波幅 [精神分裂症组 (4 7± 2 0 ) μV ,抑郁症组 (5 3± 2 7) μV]下降 ,与对照组 [(36 7± 13)ms、(9 3± 3 1) μV]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缓解期复查仅精神分裂症组P3 潜伏期 [(410± 30 )ms]及波幅 [(7 1± 3 3) μV]异常较明显 ,抑郁症组潜伏期[(374± 9)ms,波幅为 (8 1± 4 1) μV]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P3 波异常具一定跨状态稳定性 ,其中潜伏期的延长更为稳定 ;而在抑郁症则与临床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36.
<正>血管衰老是导致人体各器官、各系统衰老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是老年人罹患多种慢性病的共同发病机制[1]。伴随全球老龄化的加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等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不断攀升,到2030年全球大约1/5的人将超过65岁,预计将有2 700万人患有高血压病,800万人患有冠心病,400万人患有中风,30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2]。作为血管衰老相关疾病的高危因素,血管衰老已成为当代老年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