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八角茴香又称八角,为木兰科八角属植物Illici-um verumHook.f.的果实,其味辛、性温,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功效,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等症[1]。长期以来八角果实主要开发成分为挥发油类即八角茴香油,其有芳香调味和健胃作用[2]。而八角还有另一大类成分即脂类化合物尚未深入研究,Kataoka E等[3]报道了八角果实中总油脂占9·4%,脂类成分主要存在于种子中,刘莉玫等[4]也初步报道八角种子富含棕榈酸、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共占油....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考察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得率,并分析茴香油的组分及其相对含量.方法 采用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并通过GC-MS技术对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八角茴香油的得率可达到12.53 %;共从茴香油中检出221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的82个化合物,茴香油中7种主要组成成分的含量均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结论 采用亚临界CO2流体萃取,八角茴香油的得率高、品质好,在生产上推广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3.
飞机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袁经权  杨峻山  缪剑华 《中草药》2005,36(12):1771-1773
目的研究飞机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对飞机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种已知成分,分别为飞机草素()、五桠果素(dil-lenetin,)、柳穿鱼黄素()、槲皮黄素-7,4′-二甲基醚()、山柰酚-4′-甲基醚()、异樱花素()、金合欢素()、三十二烷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结论化合物、和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4.
罗汉果脱毒苗的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筛选适宜的罗汉果脱毒苗茎段增殖培养基,研究培养温度与光照对茎段增殖培养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筛选罗汉果脱毒苗茎段增殖培养基。正交L9(34)实验以在M S BA 0.1 m g/L NAA 0.1 m g/L上培养30 d的罗汉果脱毒苗单芽姊妹系的单节茎段为外植体,以培养基中BA,NAA,IBA及蔗糖为试验因子,各因子设3个水平,以在不同处理得到的增殖系数为测定指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培养基中BA和蔗糖质量浓度对增殖效果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研究温度,光照对茎段增殖培养生成试管苗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表明,在4个因子中,对罗汉果茎段增殖系数影响最大的是BA,其次是蔗糖的NAA,IBA的影响最小;BA,NAA,IBA及蔗糖对增殖系数的影响都达到极显著。根据新复极差检验的结果,当前研究得到的罗汉果离体茎段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 S BA 0.5 m g/L NAA 0.01 m g/L IBA 0.1 m g/L 蔗糖40 g/L,罗汉果茎段在此培养基上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为13.13;不同浓度BA与蔗糖对茎段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BA在1.0 m g/L增殖系数最大。考虑为保持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BA为0.5 m g/L为宜。增殖培养基中的蔗糖适宜质量浓度为4.0%;罗汉果茎段培养适宜条件为培养温度25℃,培养光强1 000~3 000lx。结论增殖培养基的成功筛选及培养温度与光强的选择,有助于实现罗汉果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  相似文献   
85.
药用植物4.0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药用植物高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基于药用植物跨组学生物学、药效学数据采集与挖掘,药用植物4.0搭建了药用植物跨组学大数据平台,通过跨组学大数据的集成与分析,解读药用植物形态、生态、组学与药效,以及药效与疾病间的关系,推进自然资源到数字资源的转变,为人工智能(AI)式药物筛选等创新工具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与新药的智慧创制。药用植物4.0未来将着眼于药用植物精准栽培、药效单体生物制药、健康产品及中药肽的智慧创制,以期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和产品研发提供支撑,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获取广西莪术的全长转录组信息,了解其转录组的整体水平,挖掘姜黄素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方法: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对广西莪术根、茎、叶、花4个部位的混合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等方法进行功能注释、代谢通路分析、简单序列重复(SSR)分析。结果:共获得原始数据14.47 Gb,经纠错、过滤、去冗余得到高质量一致性序列151218条。对所有转录本在非冗余蛋白(NR)、核苷酸序列(NT)、基因本体(GO)、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蛋白家族(Pfam)、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SwissProt七大功能数据库进行注释及分类,结果有128414个基因被注释,占比84.92%。共有325个基因参与姜黄素的生物合成,编码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姜黄素合成酶、二酮-辅酶A合成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6个关键酶。MISA分析共发现32459个SSR位点,以单核苷酸重复数量最多,占全部重复类型的38.63%;1~3个核苷酸重复序列占主导位置,占总SSR位点的93.58%。结论:在高通量全长转录组水平对广西莪术进行研究,对姜黄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了挖掘,为后续阐明广西莪术姜黄素生物合成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广西莪术的分子标记和优良基因挖掘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瑶药风湿骨痛喷雾剂(RO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影响,得出其治疗效果,从而为RO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文献完全弗氏佐剂造模方法致大鼠足趾出现继发性肿大,观察ROS高剂量(12.60 g·kg-1)、中剂量(6.30 g·kg-1)、低剂量(3.15 g·kg-1)三种剂量对AA大鼠继发性足趾肿大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因子IL-1,IL-6,TNF-α,RF和炎症介质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ROS高剂量(12.60 g·kg-1)、中剂量(6.30 g·kg-1)、低剂量(3.15 g·kg-1)对AA大鼠继发性足趾肿大都有显著性作用,同时对IL-1、IL-6、TNF-α、RF和PGE2有抑制的作用或趋势。结论:ROS能够抑制AA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关节炎指数(AI)。  相似文献   
88.
白及是我国珍稀名贵药用资源与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野生资源稀缺,需要通过人工保育实现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对白及资源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的方案,制定白及的迁地保育与回归保育策略,促进白及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为其它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保育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9.
母菊,即德国洋甘菊,来源于菊科母菊属Matricaria recutita L.的干燥花序,是国际上最畅销的5种草本植物之一。母菊常被制作成花草茶,具有稳定情绪、缓和胃痛、改善女性经前不适的功效。此外,它也是一种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的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传统用于治疗胃肠道痉挛、抗炎、止痛、镇静等。挥发油是母菊最主要的有效成分,其中母菊薁是最有价值的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母菊具有镇静、缓解胃肠道痉挛作用,还能够抗炎抗菌、降糖降脂、缓解关节疼痛等。本文综述了母菊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并对其在药品与食品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0.
缪剑华 《广西医学》2006,28(6):784-787
1 前言 药用植物资源指在一切能够提供物质原料以满足人类治疗疾病所需的并被认识和利用的植物资源的总称。药用植物资源从广义上说,可以包括农林栽培和野生可利用的植物在内,但通常所指的是野生原料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包含有对于植物原料的一定单位面积,一定自然区域或一定的植物群落中的某种蓄积量的概念,也就是通常指的植物原料蓄积量与分布区的关系。药用植物资源是人类健康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从天然植物和传统药物中寻求医疗方式的呼声越来越大,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表现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