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全长转录组的信息特征,为深入挖掘香附子功能基因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Pac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系统,对香附子根、茎、叶、花4个部位的混样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获得195 722条环形一致性序列(CCS)获得188 243个高质量转录本,并注释了148 563个转录本,检测出4349个转录因子和95 118个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位点,还预测到64 929个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45 337个mRNA,并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途径分析了13个参与萜烯合酶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及7个参与β-石竹烯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 获得了较为可靠的香附子全长转录组数据,这将显著增强对香附子发育过程中植物化学生物合成调控基础的理解,可为深入研究香附子生物学特性、相关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及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
目的:获得广州相思子Abrus pulchellus subsp.cantoniensis(Hance)Verdc.全长转录本。方法:利用PacBio Sequel测序平台,通过对广州相思子的根、茎、叶3个部位混合样品开展三代全长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原始测序数据14.55 Gb,最终获得转录本序列172829条,N50长度为1572 nt,鸟嘌呤和胞嘧啶(GC)占比为40.86%。基因注释中,共有158888(91.93%)个转录本被成功注释;基因本体(GO)数据库注释中,102457个(59.28%)转录本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三大类46个功能组;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数据库注释中,一般功能预测的转录本最多,为22461个;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修饰、蛋白反转和分子伴侣亦为其主要功能途径;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注释到转录本有99847个,其中参与广州相思子生物合成和其他次生代谢有4530个。基因结构分析中,共得到92344条编码序列,4800个转录因子隶属于59个转录因子家族。此外,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分析表明,40050处SSR位点中单碱基重复的SSR数目最多,其次是包含腺嘌呤(A)G/C胸腺嘧啶(T)的二碱基重复SSR。结论:获得的广州相思子全长转录组数据可为后续基因功能、代谢通路调控及分子标记开发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3.
目的:获得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全长转录组数据,为深入挖掘越南槐功能基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acBio Sequel高通量测序系统,对越南槐根、茎、叶、果4个部位的混合样品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共获得214159条环形一致性序列(CCS),获得208156个高质量isoforms,并在非冗余蛋白(NR)、核苷酸序列(NT)、基因本体(GO)、真核生物相邻类的聚簇(KOG)、蛋白家族(Pfam)、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SwissProt数据库中共注释了170150个isoforms,检测出4055个转录因子和38445个简单重复序列,预测到80041个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和39817个mRNAs。结论: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越南槐全长转录组数据,可为深入研究越南槐生物学特性、相关代谢途径、信号通路及其分子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4.
广豆根无菌播种产业化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推动广豆根种苗产业发展,获得规模化快速成苗生产技术。方法:以广豆根种子为外植体,按照种子-丛生芽-植株-炼苗移栽的繁育途径,对各阶段的培养基与其他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结荚后生长90~120 d的种子在离体条件下均能萌发,其中结荚150~180 d的种子萌发效果最好,萌发率为95.7%;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3 mg·L~(-1) IAA+0.3 mg·L~(-1) KT,增值倍数约为7倍/30 d;20 d后转入4000 lux光照下培养10 d,获得叶片展开、木质化程度较高的健壮枝条;将枝条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1.0 mg·L~(-1)NAA+0.2 mg·L~(-1) IBA+0.5g·L~(-1) AC上,培养20 d后转入炼苗棚炼苗10 d,生根率达到95%。在南宁地区,生根苗以3—5月和10—11月为最佳移栽期,以通过泥炭土、碳化稻谷壳和珍珠岩的质量比例为4∶4.5∶1.5混合后为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5%。结论: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广豆根无菌播种规模化快速成苗生产技术,推动广豆根种苗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5.
不同产地虎杖中白藜芦醇与白藜芦醇苷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测定广西不同产地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迪马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乙腈;流动相B:0.3%磷酸;梯度洗脱(15%~40%A,0~25 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 ℃;流速:1.0 mL•min-1。结果测得广西产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最高含量分别为1.998 3%和2.776 1%,最低含量分别为0.356 1%和0.370 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复性好,结果稳定,便于对虎杖药材进行质量控制。不同产地虎杖药材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建立石崖茶中山茶苷A、山茶苷B、表儿茶素、槲皮苷和芹菜素5个黄酮类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方法,初步评价石崖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水-乙腈作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0~1.5 min)用于检测表儿茶素,330 nm(1.5~2.5 min和3.0~7.0min)检测山茶苷A、山茶苷B和芹菜素,254 nm(2.5~3.0 min)检测槲皮苷,柱温40℃,分析时间7 min。采用1,1-二苯基-2-苦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法测定石崖茶63%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山茶苷A、山茶苷B、表儿茶素、槲皮苷和芹菜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0.0~600.0,2.5~18.0,50.0~480.0,1.0~3.5,1.5~7.5 ng(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3%,98.26%,100.8%,98.48%,100.2%;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RSD均小于2%。石崖茶抗氧化活性较维生素C弱,抗氧化活性与含测指标成分不呈相关性。结论:石崖茶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该UPLC方法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可为石崖茶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7.
木芙蓉为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传统名花,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具有较高的观赏、药用价值。在对木芙蓉种质资源现状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迁地保育、回归保育及推广应用,旨在为木芙蓉保育实践及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RSLC-DAD测定广西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onex RSLC 120 C18柱(50 mm×2.1 mm,2.2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6∶64),检测波长205 nm,柱温40℃,流速0.3 ml/min,进样量2μl。结果甜茶素的线性范围为0.03~0.6μg;加样回收率为99.1%,RSD为0.97%(n=9);甜茶素在21份中国和日本市售甜茶制剂中的含量范围为0~63.79 mg/g。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可靠,可作为测定甜茶制剂中甜茶素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制定瑶族药铜钻药材质量标准,为瑶族药铜钻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对铜钻药材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观察;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11个不同产地药材中浸出物、灰分和水分进行测定;以蒲公英赛酮及蒲公英赛醇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其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香草酸和香草醛的含量。结果:对铜钻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暂定铜钻药材中总灰分不得过8%,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水浸出物不得少于4%,醇浸出物不得少于3%,水分不得过11%。TLC中蒲公英赛酮和蒲公英赛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香草醛和香草酸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铜钻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瑶药铜钻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铜钻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A)、β-谷甾醇(B)、蒲公英赛醇(C)、胡萝卜苷(D)、香草酸(E)、香草醛(F)。结论化合物C和F均为首次从铜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