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51.
抬收飞行学员体格条件,眼科标准中已将多尔曼氏深径觉检查取消了。但对于飞行人员,立体觉检查应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为此,在今年抬飞体检中,我们采用颜、郑二氏立体视觉检查图,共查学生204人,现报导于下: 一、对象方法:受检者为应届高中男学生,年龄16~18周岁共184人,高中毕业女子生,年龄16~20周岁共20人。均经各科检查  相似文献   
152.
何芳  冯磊  张片红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2):9-10,17
目的研究微营养素对提高衰老小鼠雄激素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将3月龄的ICR雄性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2个组,即正常对照组(12只)、衰老模型组(48只),2个月后,将致衰造模成功的ICR雄性小鼠分组按血清雄激素水平分为模型对照组、微营养素组、雄激素组、微营养素 雄激素组4组,每组各12只。饲养1个月后取血清及小鼠肺、心、脑、肝脏,测定睾酮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结果各试验组雄激素水平在实验后较实验前均有升高,其中微营养组和微营养 雄激素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营养素组小鼠的GSH.Px活性较模型对照组均有升高,且肺、心、脑GStH-Px活力与模型对照组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营养素组在心、脑、肺组织SOD活力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微营养素可以明显提高致衰小鼠的雄激素水平。对致衰小鼠GSH-Px活力和SOD活力也有升高作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日趋增加,是影响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2007年的6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实施营养健康教育来预防和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从而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延长MHD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154.
护理风险主要指对住院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西藏地区消化科住院病人病情复杂,且某些疾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住院期间患者有很多护理风险因素存在,有可能损害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如何及早地识别和处置这些护理风险因素,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临床营养诊断与治疗适宜技术”教育前后对病人营养评价和治疗合理性的改善情况. 方法:调查医护人员营养教育前后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率和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 结果:营养教育前后肿瘤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营养支持方案的合理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营养支持率在营养教育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营养教育可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6.
目的观察益生菌颗粒对便秘与腹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试验,77例便秘和87例慢性腹泻患者口服益生菌颗粒30d,记录并量化服用前、后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口服益生菌颗粒30d后,便秘、腹泻患者有效率分别为为71.4%、77.0%,无不良反应。结论益生菌颗粒可明显改善腹泻和便秘的症状,且安全性高、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7.
胆宁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胆宁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多中心、开放、非随机临床试验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胆宁片 (3~ 5片 /次 ,3次 /日 ,口服 ,共 3个月 )治疗 2 32例NAFLD ,其中男 189例 ,女 4 3例 ,平均年龄 (46 .1± 8.7)岁 ,基础疾病为体重过重和 /或中心性肥胖。结果 :胆宁片治疗后 ,临床症状改善率 85 .8% (16 9/ 197) ,其中以便秘改善效果最为显著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异常改善率 78.2 % (133/ 170 ) ,从治疗前的 (6 2 .0± 2 7.4 )U/L下降至 (31.6± 15 .8)U/L ,P <0 .0 0 1;血脂异常改善率 4 5 .3% (5 3/ 134) ;并且 34% (79/ 2 32 )的患者B超脂肪肝程度下降 1个或 1个以上等级 ;全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1% (35 / 2 32 ) ,主要表现为轻度腹泻。结论 :胆宁片对NAFLD有一定治疗效果 ,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8.
159.
抗癫痫药物性脑病指在癫痫治疗过程中由抗癫痫药物诱发的与药物相关的脑病,为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亡。该病发生率低,临床表现呈非典型性,容易被忽略甚至误诊,及时明确诊断是争取合理治疗的关键。传统与新型抗癫痫药物所致脑病不尽相同,本文围绕不同抗癫痫药物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改变、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进行综述,发现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系统受累的症状,其中丙戊酸钠脑病、托吡酯脑病、唑尼沙胺脑病、吡仑帕奈脑病以高血氨脑病最为常见,卡马西平脑病可表现为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苯妥英钠脑病可表现为小脑综合征。脑电图改变以背景活动减慢、放电波形增加为主,缺乏特异性。发病机制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机制相关,其中奥卡西平与拉莫三嗪可通过阻滞钠通道发挥作用,唑尼沙胺、托吡酯、丙戊酸钠、吡仑帕奈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血氨显著升高。治疗原则以抑制吸收、促进排泄和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