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篇 |
儿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17篇 |
临床医学 | 48篇 |
内科学 | 29篇 |
皮肤病学 | 7篇 |
神经病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65篇 |
综合类 | 134篇 |
预防医学 | 53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1篇 |
4篇 |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31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内用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8~2006年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系统评价,对胺碘酮(胺碘酮组)与普罗帕酮(普罗帕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1)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3.44,P=0.000,OR=1.68,95%CI:1.25~2.2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2)口服胺碘酮与普罗帕酮预防心房颤动复发的合并检验分析,综合检验结果为:Z=2.51,P=0.010,OR=1.49,95%CI:1.09~2.03,漏斗图分析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综合检验结果:OR=0.85,95%CI:0.62~1.16,漏斗图分析结果未发现显著偏倚。结论胺碘酮组治疗心房颤动的总有效率高于普罗帕酮组;目前国内在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试验中,设计仍不够严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了解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的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不同科室住院的75岁以上非瓣膜性房颤患者382例,其中心血管内科217例分布最多,根据出院时抗凝方案不同分为抗凝组260例及未抗凝组122例。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并记录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是否抗凝的相关因素。结果 抗凝组吸烟、饮酒、冠心病、出血史、肿瘤、抗血小板药物比例及HAS-BLED评分明显低于未抗凝组(P<0.05,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史(OR=0.320,95%CI:0.120~0.853,P=0.023)、肿瘤(OR=0.348,95%CI:0.139~0.869,P=0.024)、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OR=0.095,95%CI:0.049~0.185,P=0.000)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药物选择的相关因素。结论 出血史、肿瘤及既往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史可影响房颤患者出院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3.
54.
5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农村计划免疫管理工作与之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有效地控制相应儿童传染病,笔者对蒙阴县部分乡镇计划免疫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1 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认识到当前农村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1 人员素质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性工作在本不富裕的农村所处的位置出现明显偏移,以社会效益占主导的计划免疫工作受到冲击。有相当数量的乡镇医院领导不重视防疫工作,把大量非专业人员派到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56.
57.
58.
目的:报导一Van der Hoeve综合征家系并进行听力学检测。方法:对家系进行纯音测听、摄全身骨骼X线片,采集外周静脉血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家系4代24人,听力下降4例7耳。其中传导性聋3例5耳,混合性聋1例2耳。听力下降发生年龄最小5岁,随年龄增加。骨导听力逐渐下降,听力损失加重,出现混合性聋。其中有蓝色巩膜、骨折、传导性聋3人,蓝色巩膜、传导性聋3人,仅有蓝色巩膜1人。骨折幼年发病,多发生在四肢管状骨及锁骨,1例后遗畸形。结论:家系疾病连续多代遗传,符合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外显率较高,属综合征性遗传性聋。 相似文献
59.
2%亚甲蓝注入犬硬膜外腔后病理变化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亚甲蓝是噻嗪类染料,为氰化物的解毒药,同时对局部有止痛作用。本组杂种犬13条在戊巴比妥静脉麻醉下硬膜外腔注入2%亚甲蓝2.5ml,注药时6条犬出现下肢及腹部颤动,持续30s,注射后40~48h 内不能站立行走,50h 后逐渐恢复正常。于2h、4h、1周、3周后分别将犬放血致死,取出脊柱,沿椎弓前缘纵形锯开,肉眼观察:2~4h 椎管呈蓝色,药液分布3个神经节段;2d 后椎管内颜色明显减淡;1~3周后硬膜外腔无粘连及变形。病理切片:2~4h 出现应激性变化,2d~3周无粘连,硬脊膜及神经细胞无病理性改变。本实验提示,亚甲蓝作用原理与局麻药有相同之处,2%亚甲蓝作用时间长,可用于晚期肿瘤镇痛及顽固性疼痛治疗,但不能作为长效局麻药代替局麻药。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