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各指标及其联合常规超声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我院的70位患者共72个伴钙化的乳腺肿块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ARFI检查,用声触诊组织成像(VTI)记录VTI图像与常规超声图像上病灶的面积比(AR)和VTI图像评分,用声触诊组织量化(VTQ)记录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i),病灶周边剪切波速度(SWVb),对所有参数绘制ROC曲线。结果:AR、VTI评分、SWVi和SWVb四种ARFI指标在伴钙化乳腺肿块良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5)。SWVi、AR和VTI评分在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诊断价值上没有明显差异(均P>0.05),但均高于SWVb,诊断价值有显著差异(均P<0.05)。SWVi、AR、VTI评分三种ARFI指标联合常规超声BI-RADS分类与单独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相比,诊断价值均有显著差异(均P<0.05),但三种联合诊断之间差异不显著(均P>0.05),对于BI-RADS 4a类肿块,SWVi和AR能够避免94.7%~100%良性病变的活检。结论:ARFI技术及其联合BI-RADS分类对伴钙化的乳腺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能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了护患沟通方式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并做好临床推广及实践应用.方法:采取了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了我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共计82例,并对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41例,对照组患者为4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来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之后,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83.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对45例47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2mg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情况。
结果:术中并发症:有7眼(15%)发生医源性裂孔,有13眼(28%)发生视网膜出血; 术后并发症:13眼(28%)发现曲安奈德进入前房,有9眼(19%)前房积血,有6眼(13%)发生眼底出血; 术后视力:术后3mo 有35眼(74%)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术后6mo有27眼(57%)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 术后眼压:术后第7d,1、3、6mo时眼压分别为23.47±5.21、26.58±6.35、19.12±5.76、17.43±4.91mmHg,与术前眼压16.32±4.64mmHg比较、术后第7d,1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7d,1、3、6mo时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是404.05±89.71、277.14±41.25、254.82±33.64、226.49±28.57μm,与术前黄斑中央凹厚度433.51±101.02μm比较,术后第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mo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曲安奈德2mg玻璃体腔内注射能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功能,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4.
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以“中气运旋,四维升降”为核心,围绕着气机的升、降、沉、浮,来论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特征以及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月经后期为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古今医家提出的病因病机、证候分型和治则治法颇多,无外乎气血痰湿,此文将从古中医学的圆运动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为此病探索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85.
背景 产时发热是产科常见临床表现,可使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增加。影响产时发热的因素包括孕产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引产时间、分娩镇痛、试产时间、产房温度、内诊次数,这些因素可独立存在,也可互为因果。在产时发热的孕产妇,是否最高体温越高,母婴预后越差?对此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产时发热孕产妇的临床预后及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足月单胎初产妇试产过程中产时发热及其程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9年于首都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分娩,且在产程中诊断为产时发热的足月单胎初产妇994例作为发热组,同期按照1∶1比例入组符合标准的未发热单胎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发热组与对照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情况、催引产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一步根据产时发热体温程度将发热组分成4个亚组:第1亚组体温37.3~<37.5 ℃,共142例;第2亚组体温37.5~<38.0 ℃,共600例;第3亚组38.0~<38.5 ℃,共213例;第4亚组体温≥38.5 ℃,共39例。对各亚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催引产情况、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发热组入组994例,对照组入组987例。发热组孕产妇催引产率、催引产时间≥3 d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热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及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催引产率、催引产≥3 d的比例及孕产妇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组剖宫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转NICU发生率及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时发热孕产妇并发症及催引产率、剖宫产率、产褥感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升高,体温升高程度与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之间未体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86.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m6A)修饰作为信使RNA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甲基化修饰,它的动态变化在生命活动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改变靶基因的m6A修饰水平可以调控肿瘤的进展,因此,通过小分子靶向干预m6A去甲基化酶可作为抗肿瘤的新策略。本文重点讨论了m6A去甲基化酶,包括脂肪含量与肥胖相关蛋白(fat mass and obesity-associated protein,FTO)和AlkB同源蛋白5(AlkB homlog5,ALKBH5)的作用方式以及它们在肿瘤中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并总结了m6A去甲基化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7.
糖尿病足溃疡是慢性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日益增长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治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基础治疗和标准治疗。基础治疗重点在于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注意日常的血糖调控等。标准治疗主要是应用药物对创面进行抗感染治疗、清创治疗、局部减压治疗以及应用敷料进行治疗等。由于糖尿病足发病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导致一些患者在接受西医规范化治疗后疗效果仍不明显,因此应综合多学科知识与技术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全面治疗。中医治疗包括内治法与外治法,两种方法常联合应用,内外同调,加强疗效。中医内治法主要通过收集患者四诊资料,进行辨证论治,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个体化治疗;中医外治法包括中药外敷、足浴、熏蒸、溻渍、针灸等,根据患者溃疡创面大小、患者状态及患者偏好选择不同的干预方式进行治疗,每种外治法又可选择不同的中药复方或穴位。中医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多变,覆盖患病类型广泛,效果显著。临床治疗实践中应结合多样化中西医疗法,取长补短,在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文章查阅总结近年国内外发表关于糖尿病足溃疡治疗的文献,总结中西医在糖尿病足溃疡方面的治疗方法与手段,以期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糖原累积症Ⅸa型(GSD Ⅸa)是由PHKA2基因杂合突变引起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该文报道1例GSD 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该例患儿男,9月龄,因\"运动发育落后、发现肝酶升高3个月\"就诊,临床表现为翻身不灵活,不能独坐,ALT 84.0 U/L,AST 120.2 U/L,AST同工酶33.6 U/L,总蛋白57.9 g/L,白蛋白42.1 g/L,球蛋白15.8 g/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示肝脏增大。基因检测显示患儿PHKA2基因c.3143C>T(p.T1048M)半合子突变,突变来自于杂合子母亲,为错义突变。结合患儿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测序结果,确诊为GSD Ⅸa型。遂予患儿口服生玉米淀粉每日4次、餐间服用,予口服葡醛内酯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5个月后随访,患儿肝功能较前明显改善,复查ALT 40.0 U/L,未复查肝脏彩超,运动发育基本与同龄正常儿童相同。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巴雷特食管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 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39491、GSE36223、GSE13083三组数据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Log2FC|>1,调整后的P<0.01)并绘制火山图,并筛选出差异共表达基因,使用Web Gestalt数据库对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并使用String和Cytoscape构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筛选显著模块和关键基因。结果 筛选出327个差异共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181个,表达下调146个,GO和KEGG分析提示基因在角质化、角化细胞分化、视黄醛脱氢酶的激活、白介素-1受体的结合、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的异生物质代谢等方面富集。利用Cytoscape筛选出的关键基因为PPL、EVPL、IVL、TGM1、PI3、DSG3、PKP1、SPRR1A、FLG、DSC3。结论 关键基因与巴雷特食管的发生发展相关,有望成为其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使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检测技术联合焦虑抑郁量表探讨常频听力正常的急性耳鸣患者大脑额叶皮层功能区变化特征,研究额叶皮层功能变化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用fNIRS检测常频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大脑额叶皮层功能连接情况;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耳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分析常频听力正常的急性耳鸣患者大脑额叶皮层功能连接(FC)值与HAMA、HAMD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fNIRS功能连接强度分析显示,常频听力正常的急性耳鸣患者的额叶皮质功能连接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弱。fNIRS功能连接强度分析显示,常频听力正常的急性耳鸣患者大脑额叶皮层FC值越小,HAMA、HAMD得分越高。结论 常频听力正常的急性耳鸣患者大脑额叶皮层功能降低,并且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强度与HAMA和HAMD得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