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85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7篇
药学   74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背景:肌间隙入路通道已成为腰椎固定融合应用较多的手术入路和显露方式,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器植骨术是一种独立、有效的固定融合方式,而术中终板损伤时有发生。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术中终板损伤的特点和原因,总结终板损伤的处理方式与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12月采用此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病变术中出现终板损伤的17例患者。男4例,女13例;年龄44~73岁,平均(61.3±7.4)岁;单节段固定13例,两节段固定4例。单一终板损伤15例,融合节段上下终板均发生损伤2例。观察其临床和影像结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无椎弓根骨折、硬脊膜损伤,术中、术后无脑脊液漏和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随访12~72个月,平均(38.2±15.3)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恢复良好,但随访中出现较为明显的丢失,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融合器均有沉降,2例融合器向后移位。末次随访时除1例不能明确外,均获得椎间融合,融合率94.1%。融合时间12~24个月,平均(16.8±2.8)个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断裂及固定部位邻近节段的明显退变。结论:肌间隙入路通道显露下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病变无法避免终板的损伤,损伤原因包括: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操作因素、香蕉型融合器的应用。只要处理得当,终板损伤并不影响预后,亦未增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椎间不融合等并发症。但可能加速椎间隙高度丢失,增加融合器沉降,需要加强终板损伤的处理和预防。  相似文献   
22.
<正>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已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1]。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可减少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对血管刺激性小,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便于肢体活动,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2]。临床上,我们经常使用双侧上肢及足部静脉进行静脉穿刺,但这些部位血管难以穿刺时,我科经常选用头皮静脉进行静脉保留,自2008年5月至  相似文献   
23.
24.
25.
2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面瘫疗效。方法对58例小儿面瘫患者,给予针刺治疗。结果痊愈46例(79.3%),显效8例(13.8%),有效3例(5.2%),无效1例(1.7%),总有效率98.3%。结论针刺治疗小儿面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长期摄入过多盐分不仅会诱发高血压,还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上呼吸道感染、骨质疏松等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多盐的危害,纷纷用限盐勺来控制食盐量,却不知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隐性盐"。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老年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入选老年高血压伴有DHF病人78例,随机分入螺内酯组(n=40)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平均剂量47 mg·d~(-1),疗程6mo。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脑钠肽(BNP)、6min步行试验及心脏超声。结果:治疗后螺内酯组6-min步行距离(559±s 62)m,较治疗前(318±41)m改善;与对照组(442±57)m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指标优于治疗前,并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DHF病人可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提高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29.
1969年McCully提出高同型半胱氨酸(Hey)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激起了学者们对Hey与动脉粥样硬化联系的研究兴趣。目前已有相当多的资料表明高Hey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在高Hey人群中通过降低血浆Hey水平,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现就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及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可能致癌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癌旁肝硬化,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HBV,DNA和甲胎蛋白(AF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BsAg,HBc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中分别为61.9%(13/21),42.9%(9/21),75.0%(12/16),在肝硬化组中分别为64.0%(16/25),36.0(9/25),83.3%(15/18),在癌旁肝硬化组中分别为72.7%(16/22),61.1%(11/18),85.7%(12/14),在肝细胞癌组中分别为45.2%(14/31),50.0%(14/28),64.3%(9/14),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癌旁肝硬化组中HBV DNA阳性信号较肝细胞癌多而,AFP主在癌旁肝硬化(33.3%,9/27)和肝细胞癌(43.6%,17/39)组中表达,而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中不表达,癌旁肝硬化与不伴肝癌的肝硬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多数肝细胞癌的发生与HBV感染所致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癌旁肝硬化可能是癌前肝硬化在癌周的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