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血瘀证是CHD最常见的证型之一。研究显示,CHD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性疾病,国内外已经开始研究CHD基因-环境的交互作用对CHD发生的影响。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吸烟的交互作用与CHD的关系,为CHD血瘀证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目的〓系统评价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性,为辨治处方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检索CNKI、VIP、WanFang、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TSA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Stata15.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 GRADE3.6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共计患者1 089例,其中试验组576例,对照组513例。(1)Meta分析结果显示:同常规西药相比半夏泻心汤能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RR=1.55,95%CI=(1.17,2.05),P=0.002]、胃镜治愈率[RR=1.45,95%CI=(1.07,1.98),P=0.02]、临床总有效率[RR=1.15,95%CI=(1.10,1.21),P<0.000 01]和胃镜总有效率[RR=1.21,95%CI=(1.09,1.35),P=0.000 3],降低复发率[RR=0.25,95%CI=(0.09,0.72),P=0.01]。(2)试验序贯分析:临床总有效率的累计Z值在第5项研究穿过传统界值和TSA界值,校正后结果一致,可作为确切证据。(3)发表偏倚:Harbord检验显示不存在显著发表偏倚(P=0.12)。(4)证据质量评价:临床治愈率、胃镜治愈率、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总有效率、复发率的证据质量均为中,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半夏泻心汤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优选西药组合,具有在GERD的临床辨治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3.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袁肇凯治疗高血压的常见用药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在金润中医院袁肇凯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采用Excel表对袁肇凯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处方进行中药味数、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数统计,运用SPSS 21.0分析软件,根据功效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袁肇凯中药处方共运用79味中药,其中高频中药38味,频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有白芍、天麻、石决明、牡蛎、龟板、甘草、玄参、牛膝、代赭石、杜仲。获得2个聚类方,第一类方具有平肝潜阳、养心安神的功效,由地丹平压片与养心汤化裁而成;第二类方具有镇肝熄风、滋养肝肾的功效,由镇肝熄风汤与天麻钩藤饮化裁而成。结论:袁肇凯治疗高血压病用药具有平肝潜阳、养心安神、滋养肝肾、镇肝熄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血瘀证是最常见、最主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最深入的中医证型。“心主血脉”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理论之一,涵盖了心、血、脉三者之间的联系。随着基础医学的日益进步,研究者提出中医理论中的“气”与现代医学中的“线粒体”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中医血瘀证与血小板血栓形成在病理认识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首先回顾了“心主血脉”的理论渊源,然后基于“心主血脉”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心主之“心”与能量代谢、心主之“血”与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机制。这对今后冠心病血瘀证的实验探究、中西医结合精准施治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栓调节蛋白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表达。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冠心病非心血瘀阻证、健康者TM、TAT水平。结果: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TAT水平较健康组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心血瘀阻证组、非心血瘀阻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血瘀阻证组TM水平较高与非心血瘀阻证组健康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或P0.05),非心血瘀阻证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与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急、慢性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 (1)运用FluxExplorer软件平台构建起的CHD血瘀证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网络模型;(2)应用GC-MS技术和血气自动分析仪从健康对照、CHD慢性血瘀证、CHD急性血瘀证三组大鼠模型中取冠状动脉血检测葡萄糖、脂肪酸及血氧含量;(3)检测结果代入网络模型,通过流平衡分析CHD急、慢性血瘀证状态下参数的特点. 结果 (1)三组的糖酵解、脂代谢和三羧酸循环均已被激活,但网络运算后各组代谢物的数值则有明显差别,均呈现出健康对照组>CHD慢瘀证组>CHD急瘀证组的趋势.(2)三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血糖、脂肪酸和血氧含量及ATP的产量均呈递减的趋势,这与三组中糖酵解的关键酶(HK、pfk、PK)、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Cs、Icdh、Od)的浓度呈一致性变化. 结论 CHD急性血瘀和慢性血瘀不同证候的形成可能与机体内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7.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状态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炎症状态引发了冠心病早期血管内皮的损伤,并最终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从炎症状态探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痰浊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失常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低密度脂蛋白、炎症细胞、炎症因子等一系列异常蓄积的致炎物质的总概括。浊的性质决定了痰浊具有侵袭性和稠浊性。痰浊侵袭经脉,引起经脉损伤并逐渐积累,最终造成局部经脉损伤持续加重,这个过程与炎症导致血管内皮持续性损伤的机制相似。痰浊阻滞经脉,影响气血的运行,引起气滞血瘀,最终形成心血瘀阻的结局,这个过程与持续炎症损伤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进展的机制相似。心血持续瘀阻,郁而化热,热毒内生,形成热毒瘀搏结之证,该过程与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血管事件的过程相似。而痰浊的形成根源于脾气亏虚,脾气亏虚、运化无权是痰浊形成的根本原因。立足于“痰、瘀、毒”理论,脾气亏虚是冠心病炎症状态的内在病机,痰浊侵袭、心血瘀阻、热毒瘀搏结是冠心病炎症损伤的演变过程。中医辨治以健脾益气治其本,祛痰化瘀、清热解毒治其标,相关中药复方、中成药和中药单体均能降低冠心病的炎症指标,从而改善冠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名医论治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整理《高血压冠心病单方验方大全》中名医论治冠心病的有效经验方,将复方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进行单味中药的频次分析、中药属性频次分析、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5.0进行因子分析。结果 共纳入554首经验方,冠心病通用方以丹参、川芎、党参、黄芪、甘草、当归、赤芍、茯苓、瓜蒌、桂枝、红花、郁金、麦冬、五味子、薤白为高频药物。除此之外,心绞痛方和心肌梗塞方高频药物还包含半夏、三七、延胡索。三类方药性均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微寒;药味均以甘、苦、辛为主。归经均以心经为核心,与肝、肺、脾经密切相关。功效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通经止痛。三类方关联规则各获得8个核心药对,如川芎-丹参、瓜蒌-薤白、黄芪-党参等。因子分析从冠心病方和心肌梗塞方药物中各提取了6个因子,从心绞痛方药物中提取了5个因子。聚类分析将三类方药物各分为4个组合,共奏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燥湿祛痰之效。结论 该项数据挖掘共获得生脉散、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活血养心组合等方剂,可将冠心病方、心...  相似文献   
99.
冠心病痰瘀证候血脂指标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脂变化在冠心病痰瘀辨证中的作用.方法:采取Meta分析的方法对相关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脂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T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44~0.776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2.708~0.331倍标准差;TG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219~0.332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329~0.536倍标准差;H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278~1.55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低0.445~1.262倍标准差;LDL~C含量血瘀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607~0.179倍标准差,痰浊证组比正常对照组高1.932~0.342倍标准差.森林图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TG、LDL-C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HDL-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冠心病血瘀证和痰浊证患者血脂含量均有一定变化,其中TC、TG、LDL-C的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冠心病血瘀证的遗传特征.方法 运用病例对照的遗传流行病学家系调查方法,对冠心病血瘀证家系(观察组)1565例和冠心病非血瘀证家系(对照组)1553例进行分离比、遗传度、遗传模式及多基因遗传方式等遗传参数的计算分析.结果 观察组亲属冠心病血瘀证的患病率(5.24%)显著高于对照组(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级亲属分离比为0.1296,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观察组一级亲属遗传度为58.04%,二级亲属遗传度为54.80%,属中度遗传.观察组一级亲属遗传度为0.5804时,其理论发病率为8.00%,与实际发病率5.89%呈接近趋势;二级亲属的遗传度为0.5480时,其理论发病率为6.20%,与实际发病率4.13%呈接近趋势. 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的倾向,其在家系中的分布符合多基因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