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中国医学   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简维雄  袁肇凯 《中医杂志》2012,53(3):181-184
通过对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整体性关系、时空性关系,以及结果分析时降维的关系比较,认为代谢组学与中医证候在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方面具有相同的思维.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养心通脉有效成分部位方(YTⅡ)促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及其机理。方法:设YTⅡ组和各对照组[养心通脉原方(YTⅠ)组、麝香保心丸(SBW)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空白血清组、生理盐水(NS)组].并进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脏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观察比较在血管生成的过程中YTⅡ组及各对照组含药血清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的干预作用。结果:各组药物干预后,心肌缺血大鼠冠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率、迁移率、成管率3类指标均呈现出bFGF组〉YTⅡ组〉YTI组〉SBW组〉NS组〉空白血清组的递减趋势。YTⅡ和bFGF对血管生成的不同环节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优于其他各组(P均〈0.01),但YTⅡ组和bFGF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养心通脉有效部位方益气活血,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结构形成”不同环节,促进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3.
养心通脉方有效成分部位抗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养心通脉方各成分部位干预后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在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确定养心通脉方的主要有效成分部位.方法:用垂体后叶素尾静脉注射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空白模型组、正常对照组、总生物碱组、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复方蛋白组、丹参菲醒组、人参多糖组、复方多糖组、总挥发油组.各组均在灌胃10天后造模,测定大鼠158、30s、2min、5min、10min的心电图后.颈动脉采血做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结果:(1)心电图变化程度: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具有明显抗心肌缺血的作用(J点位移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P>0.05);(2)血液流变学及血浆黏度变化:总生物碱、人参多糖、总挥发油均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明显加重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切变率),与模型组比较复方苷元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复方苷类组与模型组则无显著性差异;在血浆黏度这一指标则复方苷类组、复方苷元组与模型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菲醌对全血切变率之高切、中切、低切,能够明显改善(高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1.中切、低切时与模型组比较P<0.05).而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多糖则在中切时有加重指标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且血浆黏度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蛋白则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参多糖、复方多糖、总生物碱、总挥发油、丹参菲醌5个成分部位,具有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发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复方蛋白、复方苷元、复方苷类则没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中的新兴技术,其整体性、动态性与中医诊断中"整体审察""动静统一"原则相一致,并且两者都是以人的机体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综合分析代谢组的异常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推动中医诊断的客观现代化发展,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的推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代谢组学在冠心病中医证候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较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柴胡疏肝散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8月。由2位研究员按筛选标准独立甄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偏倚风险,运用Revman5.3软件开展Meta分析,Stata15.0软件评估发表偏倚评估,TSA0.9软件开展试验序贯分析(TSA),GRADE3.6软件评价证据质量。结果:纳入11项临床研究,共计样本量1 772例,涵盖观察组1 034例,对照组738例。1)Meta分析:相对于常规西药,柴胡疏肝散能提高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治愈率(RR=1.35,95%CI为1.21~1.50,P<0.000 01)、临床总有效率(RR=1.17,95%CI为1.13~1.22,P<0.000 01),降低复发率(RR=0.07,95%CI为0.01~0.34,P=0.001)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06,95%CI为0.01~0.33,P=0.000 9)。2)TSA分析:TSA报告临床总有效率累计Z值在第3项研究达到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表明该结果具有确切结论性。3)发表偏倚:Harbord回归示不存在发表偏倚(P=0.23)。4)证据质量评价:GRADE示临床治愈率及临床总有效率证据质量均为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证据质量均为极低,且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常规西药,拥有辨治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6.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和死亡的常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与炎症、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血管内皮损伤、泡沫细胞的形成、血小板活化等多个方面有关,涉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Ras同源基因家族蛋白A/Rho相关卷曲螺旋蛋白激酶(RhoA/ROCK)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多条信号通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药物通常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因此开发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模式是现阶段研究的重点方向。近年来中医药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探索中医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研究较多,并发现多种单味中药可以通过靶向信号分子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成过程的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中医药防治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方面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思维方式、学习交流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提高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1].而在线网络课程正是充分利用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方法,在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中发挥着根本的作用,不仅对中国高等学校迈向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复方钩藤降压片对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干预的代谢产物变化及其机制。方法24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复方钩藤降压片组、替米沙坦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Wistar-Kyoto(WKY)大鼠8只为空白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技术,对左心室心肌组织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差异代谢产物谱。依据变量重要性(VIP)、自变量系数研究4组大鼠左心室代谢产物。结果模型组与复方钩藤降压片组间自变量系数图显示:与复方钩藤降压片组正相关的是胞嘧啶核苷酸、腐胺、琥珀酸、D-甘油酸、果糖、肌苷、羊毛甾烯醇、抗坏血酸、谷氨酸、1,5-脱水葡萄糖醇;负相关的是乳酸、3-磷酸甘油酸、核糖、木糖醇、脯氨酸。复方钩藤降压片组与替米沙坦组间自变量系数图显示:与复方钩藤降压片组正相关的是腐胺、胞嘧啶核苷酸、甘油酸、来苏糖酸、二十四烷酸、肌醇、肌苷;负相关的是木糖醇、山梨糖醇、核糖、乳酸。结论复方钩藤降压片可能对细胞结构调整、能量优化、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更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安冲剂小剂量组、肾安冲剂大剂量组、泼尼松加缬沙坦组各30只。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8周、12周和16周末分批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AT1R的表达,并检测24 h尿蛋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AT1R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且以肾安冲剂大剂量组最显著。结论:肾安冲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有保护作用,肾安冲剂可抑制肾组织AT1R的表达,达到延缓阿霉素肾病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养心通脉部位方(Active Principle Region of Yangxing Tongmai Formula,apr-YTF)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m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后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冠脉结扎法"结合血流变学改变建立大鼠心血瘀阻证模型。然后将大鼠分为(apr-YTF)+BMSCs组、集落刺激因子(rh G-CSF)+BMSCs组、NS+BMSCs组、NS+DMEM组。原代培养大鼠BMSCs,体外溴氮胞苷(5-bromouracil Deoxyriboside Brdu)标记后注射至大鼠心肌,采用双染法观察心肌组织中心肌结蛋白Desmin-Brdu和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HC)-Brdu的表达。结果:apr-YTF干预BMSCs移植心血瘀阻证心肌28 d后经心肌结蛋白Desmin-Brdu抗体染色后,NS+DMEM组梗死边缘未见双染表达,在NS+BMSCs组、(rh G-CSF)+BMSCs和(apr-YTF)+BMSCs组均可有猩红色Brdu抗体和棕色Desmin蛋白的同时表达,其中(rh G-CSF)+BMSCs和(apr-YTF)+BMSCs组阳性细胞计数高于NS+BMSCs组(P<0.05);(rh G-CSF)+BMSCs组和(apr-YTF)+BMSCs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YTF能促使移植于心血瘀阻证心肌环境后BMSCs向心肌细胞的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