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老年人多种疾病均与血瘀有关,易被临床忽视,从而影响治疗。通过对近5年有关从血瘀论治老年便秘的文献进行分析,表明血瘀与老年便秘关系密切的结论。瘀血阻于肠道则形成便秘,便秘日久又可伴随血瘀,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为病。  相似文献   
42.
高敏  王微  张喆  符思 《环球中医药》2013,6(2):138-139
便秘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符思教授认为,其病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肝肾,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是在气血阴阳不足的基础上产生气滞、痰湿、瘀血,导致肠道传导失司。在术前和放化疗期间进行中医药干预,可以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便秘,故治疗上应注意预防,防治并重,根据不同时期便秘的病机特点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术前注意调理脾胃;术后早期舒肝理气通腑;术后恢复期健脾理气化湿。放化疗期间理气化湿或益气养阴。  相似文献   
4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常见非器质性、系统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常规医学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无异常,但患者却有明确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的主诉.根据2006年罗马Ⅲ标准,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月症状符合上述标准的即可诊断[1].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此病,中医不仅在治疗上发挥了一定优势,而且有大量相关机制研究,从而给予理论方面的肯定.近年来所报道的中医治疗FD机制很多,现对中药治疗的基础研究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调补解毒法预防肺炎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将因肺炎住院需要使用三代头孢抗生素静滴治疗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72人,对照组维持原有治疗,中药干预组在原有治疗基础上加用按调补解毒法原则所调配的汤药制剂。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中药干预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第7天、第14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调补解毒法中药汤剂配合治疗可有效预防肺炎患者在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程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脂肪肝是一种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肥胖和糖尿病的高发,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严重危害健康。我们根据本病痰浊血瘀互结的中医病机特点,运用化浊祛瘀方经肝区靶向给药对2005年6月~2006年12月100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取得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6.
王微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王微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主张从脾肾入手,以补益脾肾、清利湿热为主要治疗法则,佐以凉血止血、收敛止痢、活血化瘀,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7.
张喆  符思  王微  许继宗 《世界中医药》2015,10(3):438-442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人体胃经微循环及温度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低频声波,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及温度的变化,分析不同频率声波对胃经五输穴的影响。结果:A1#与A0#、A2#声波对胃经五输穴微循环和温度的影响呈现峰值,高于其他乐音,A1#音(58.27 Hz)影响最显著(P<0.05),与其他穴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1#音影响内庭、陷谷、解溪微循环变化明显大于其他穴位(P<0.01),而其影响五输穴温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经五输穴对特定频率的低频声波有选择性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中医认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应对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对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所致的反流性食管炎,治应以辛开苦降法为主,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恢复脾胃功能,同时根据病情,随症加减,以提高疗效.辛开苦降法可以通过调节脾胃升降功能,使气机运行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辛开苦降法的代表方剂为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49.
五更泻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黎明前腹部冷痛或胀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时可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诸医家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贴敷等方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对近几年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总结中医治疗五更泻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50.
刘瑜  王微  符思  张喆  高敏  吕冉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11):849-851
目的 了解肝病治疗仪联合化浊祛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肝病治疗仪合化浊祛瘀方组32例,化浊祛瘀方组30例,肝病治疗仪组31例,西药易善复组31例治疗8周.结果 中药+仪器组与中药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仪器组、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治疗后中药+仪器组积分改善优于中药组(P<0.05),8周治疗后均优于纯仪器组和西药组(P均<0.05).各组8周后ALT、总胆固醇(CHO)均较疗前有所改善(P<0.05);甘油三酯(TG)较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ALT 8周治疗后两两组间比较西药组优于其他各组(P<0.05);而CHO的改善中药+仪器组优于仪器组及西药组(P<0.05).结论 中药联合仪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好,且起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